广东地区民众对中医中药治疗疾病非常信任,中医中药的用法已经深入到大家的生活当中。除了大家身体有问题喜欢看中医外,也喜欢用中药材煲汤以调养身体,喜欢喝凉茶以预防感冒等,在治疗疾病时尤其注重询问医生“我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由于中药的知识与应用经验是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与积累起来的,所以,中药材有很多既是药材,也是食材。《神农本草经》所载种药物,约一半以上既可入药,也可入平时的饮食中,可见药物和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药有四气五味,食物亦然。中药是有偏性的,中医治病是靠药物的一气之偏,来纠正体内的偏盛偏衰。所以,服中药期间一定需要注意饮食配合,这对于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极为重要。早在汉代,张仲景在说明桂枝汤的服法时就要求吃米粥来帮助桂枝汤发汗的要求。
服药饮食宜忌,包括了服中药期间适宜吃的食物、以及不能吃的食物。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也就是通常说的“忌口”。所以服中药期间,不适当的饮食可能会加重旧病,或者并发新病,并影响疗效,甚至诱发不良反应。因此,注意饮食宜忌,也是确保临床用药有效并安全的措施。食物分类不同,对于病证及服中药的的影响也不同,注意点也就不同,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辛辣类食物:此类食物包括了葱、蒜、生姜、酒、辣椒等,其味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此类饮食仅适合寒症疾病患者,而不适用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症、温病、痈疖等患者。如辣椒属热性食物,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舌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滋阴等药物的功效,故热症患者服用清热或者滋阴药物时不可同食辛辣类食物。
二、鱼腥类食物:此类食物包括黄鱼、鲤鱼、虾、蟹、螺等,其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同时患有疥疮、皮肤病患者在服药期间也应忌食鱼腥类食物。
三、发物类食物:此类食物包括蘑菇、笋、芥菜、南瓜、鸡肉、猪头肉、猪肉等,其多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不同,其“发”易不同。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患者当禁食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病患者应禁食蘑菇、笋、猪肉、鸡肉等,否则会加重红肿、生脓;肠胃不适患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多吃产生较多的酸,对肠胃有刺激。
四、生冷类食物:此类食物包括萝卜、雪糕、冰冻食品和饮料等寒冷食品,其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以及肠胃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
五、油腻类食物: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患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六、酸涩类食物: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如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相结合产生沉淀,这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药时候,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
中药的饮食禁忌,是历代医家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虽然其中不少经验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资料,其机制还不能被现代科学所揭示,但饮食及其影响药物对人体的作用,由此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则是客观存在的。中医在服药食忌方面积累的大量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并遵循。每个人症状不同,所需要禁忌的食物不一,所以要清楚自己所患疾病,准确了解饮食禁忌。(陈梦瑶文,王清海修,苏慧编辑,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清海教授,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邓铁涛中医医学获奖者,全国第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血压分会副会长,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善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眩晕、咳嗽、水肿等疾病。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周日上午
出诊地点:医院三楼专家诊室(第八诊室)
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