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开揉碎话话乌梅丸

海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條/山/醫/學/専/題/講/座

恩师常言《伤寒杂病论》是治疗疾病的百科全书,是对一切疾病辨证论治的大法则,以病机为核心可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上溯病源而后自有定见,下熟方机自然凑效必捷。

今结同门师兄依次分享经典理论及方剂在临证运用经验,与君共勉!!!

乌梅丸临证应用●●●

主讲人/李小龙

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师兄弟,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又能在一起共同学习,非常高兴。乌梅丸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药,这个药现在生产的少了,但也有生产,乌梅汤大家也经常用。我在这里也谈不上讲课,这里分享一下个人的一些学习心得。我主要是通过药物去理解、讲解这个方剂的本意,它的病机是怎么回事,每个药是做什么的?理解这个以后,临床上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我们看看乌梅丸的制作:乌梅枚,大概在克左右,用苦酒浸泡一夜,去核以后大概乌梅肉有克左右,蒸之五斗米下,五斗米有多少呢?换算下来大概有现在的12到30公斤左右,饭熟捣成泥,这里没有明确地说和米饭一起捣,还是光捣乌梅,按理论上说是应该有米的加入。我个人认为可以光用乌梅捣泥和药粉,或者加入一些米也可以,米的量加到克左右比较合适。捣成泥以后,再和其他药粉:细辛84克,干姜克,黄连克左右,当归64克左右,附子90克左右,川椒64克左右,桂枝84克左右,人参84克左右,黄柏84克左右,和这些药粉弄到药臼里面,用蜜,然后用木棍子杵,这里面要捣至下,也就是混合均匀,把这个做成泥状,再下来以后,把它搓成丸,做出梧桐子大,饭前服十丸,日三服,后面可以增至20丸,禁食生冷、臭食。

我们从里面的药物来看一看它的主要作用,虚则补之,实则泄之。酸苦涌泄为阴,辛甘发散为阳。这是我们判断药物从五味的角度和性味的角度去推算他的一个方法。

乌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树的净成熟果实青梅,然后用烟火熏制而成,主要产在华东和华南地区,现在以浙江长兴生产的为优。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用醋泡了以后增强了其滋阴收敛的作用,也增强了一部分温通的作用,再经过烟熏,它的收涩力会更有增加。经过蒸制和米饭的这种蒸制有一部分酸会转化为糖分,补益力增加。配上蒸熟的米粉和蜂蜜,可以使肠胃更好地接纳药物,使药物也能更好地吸收,也缓解了药物的峻烈之性,跟现代的缓释剂,缓慢释放有一定的相似。汤药为峻剂,吸收快、起效猛,丸药图缓治,比较持久作用,所以乌梅、蜂蜜、米粉配合是滋阴益气的补品,图缓治。生乌梅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醋制乌梅增强了和胃安蛔,敛肝养肝阴的作用。如果把乌梅炒炭,那么更适合于涩肠止泻,固崩止带,用于久泄久痢、崩漏带下等。

下面是一组热性的药物:人参,附子,干姜,桂枝。它们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我个人认为起到了大补元气、温阳、暖肝、暖脾、温肺、温肾的作用,振奋阳气以通脉。针对元阳亏虚所致的虚寒、怕冷、四肢不温,脘腹冷痛,吃冷饮受寒马上腹泻、小便清长等等,有一定的作用。人参和附子在前面都讲过了。咱们在这儿看一看姜和桂枝。生姜、干姜、炮姜、姜炭这是常用的。生姜为姜科多年草本植物姜的根茎,产于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均喜栽培。生姜的姜汁有辛温发散风寒,又能温中止呕;干姜的性就比较热,燥烈性强,长于温中回阳,温肺化饮;炮姜是将沙子炒热以后把生姜放进去,炒至外焦黄褐色,而他的内部是黄色的,这个时候性就成苦温,辛散力大减,温中止泻,兼能够止血,守性增加。在临床上有说生姜走而不守,干姜是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炮姜的温阳之力是比较长久的。

下面咱们说一说这个生姜的一些作用。咱们都知道生姜可以制约半夏的毒性。在宋代的《夷坚志》以及现在的《药铺林》里都有这种记载,两个患者都有相似的症状,这两个患者一个喜欢吃竹鸡,一个喜欢吃鹧鸪,吃久以后有蓄积中毒,都出现了咽喉红肿,生疮,溃破以后脓血如注。经过很多大夫的治疗,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最后这两例是以前的方子的基础上,加了大量的生姜汁配合中药,服用治好的。这里面的理论写到的就是说竹鸡和鹧鸪在野外生存,它们都爱吃半夏,它们体内有抵御半夏毒的成分,日久以后体内而蓄积的有半夏毒。所以这两个患者经常吃也就间接导致了半夏蓄积中毒,而出现了咽喉的红肿、疼痛、破溃。我个人认为,古人说生姜能解半夏毒,它肯定有它的功效。如果说你就是真的是生半夏中毒,你单用生姜姜汁,我觉得力量是不够的。咱们师兄也讲过,在临床当中遇到一些寒阻中焦,郁火上炎的咽喉肿痛,这个时候需要用一些辛温的药物去把这个郁火散开,这样就可以好。单用寒凉药这个样子会导致郁热不通,它散不出来。一个散不出来,第二个也清不下去。你怎么样去理解呢?当他一直用寒凉药,比如含服一些凉性的口含含片,那么这个时候会导致其咽喉部凉,这些东西可能会导致他的毛细血管收缩而不利于他的扩张,收缩以后,这个地方的循环就不通畅了,坏的东西代谢不及时;好的东西又进不来。所以说你用辛温药物以后,中医上说的是气机通畅了,经络络脉都通畅了,西医说是循环改善了。那么你再用药物,它就能够及时到达病灶,而得到很好的治疗。这个病例在临床大家都经常多见。

医院的时候,我也见过咽部疼痛,达到1到2个月治不好的。我们这儿有一个主任家的孩子就是咽喉红肿疼痛,口服抗生素,后来又输液11天,患者自诉发烧是退了,但是喉咙的疼痛没有任何改善。后来我就让他把那些寒性含片停了,就单喝中药;用咱们中医上的火郁发之,辛散之品,配合清热解毒药,很快也就好了。

另外古人有“秋不食姜,夜不食姜”之说,秋季是属金的,万物萧瑟,阳气回收,肺气渐敛,姜有辛温发散的作用,如果大量吃会耗伤阴液,如果小量的服用,那还可以引阳入里,是吧。所以说如果你在这个季节,遇到需要用的时候是必须要用的,不可拘泥。还有现在有一些人编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hl/78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