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和朱砂解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http://m.39.net/pf/a_4892466.html

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

  我们应该很早以前就接触到茱萸了,大家小学时,应该烂熟于胸的王维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原来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都极富有文化养生,防病保健。

  在重阳节前后,古人除了饮菊花酒还要身插茱萸,登高眺望。

  故有诗为证:

  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这吴茱萸有辟恶翁,或辟邪丹之称号,菊花又有延年客之雅名。

  这样芳香辟浊的吴茱萸,配上清肝明目的菊花,真是相得益彰。

  同时大家要想到,端午节前后,古人喜欢在门口放艾叶,菖蒲也取它香烈之味,可以改善人精神状态。

  驱逐浊气,保持居室清爽,这样端午节跟重阳节,一个春夏之交,一个夏秋之季,这两个点都是疾病容易流行之时。

  节日是在这里,利用天地之草木来消天地之疾患,正是古人长期实践防御疾病的智慧。

  下面我们来看吴茱萸,为什么能够疗心腹之冷气呢?

  原来吴茱萸辛热,但它又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它带苦,就像我们前面讲薤白一样,你辛热通阳没什么了不起,但你同时又还可以滑利下降,这样辛开苦降,集于一体,真是难得的药物,就像一个人既可以向外战场杀敌,驱邪于千里之外,又可以向内治理国家,收拾战场,把浊阴赶下去。

  像这种出得厅堂,又入得厨房,能够出将入相的药物非常少,前面讲的薤白是一味,现在讲的吴茱萸也是一味。

  因为《黄帝内经》上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凡药物很难两全其美,但吴茱萸在这里,既能辛热发散,以逐沉寒,又可以苦降浊阴,以止逆气,正符合太极旋转升降之理。

  一物而两全,其用我们要特别注意。

  所以在这一节课里头我们不单要讲吴茱萸疗心腹冷痛之功,更要从周身上下内外把吴茱萸的功用理顺。

  关于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这在千年以前就早为人们所认可使用。

  原来这吴茱萸的名字还有来历,就像我们听到到川连就知道四川的道地,听到淮山就知道河南的道地,听到广木香就知道广东的道地。

  而这吴茱萸以古代吴国吴地产的为佳。

  以前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国家每年都要向强国进攻,楚国强大,邻国吴国弱小,一年吴国使者,将本国的吴茱萸这味药材,进贡给楚王,楚王只知珍珠玛瑙,根本不看重这地方草药。

  于是以为吴国吝啬无理,于是大发雷霆,将使者赶出去。

  而楚国正好有位大夫跟吴国使者交往比较好,于是问个究竟,为何不送珍珠玛瑙,送寻常草药呢?

  吴国使者说,吴茱萸乃吴地上等药材,能疗心腹之冷气,温中降逆,止痛止泻,素闻楚王经常吃海鲜鲍鱼,导致胃中寒冷有积,经常发胃寒腹痛,故进献之。

  想不到楚王居然只爱财宝,不爱身体。

  这位大夫听后,方感吴国使者有千里送药材,礼轻情义重之心,果然有一次楚王又因为饮食生冷,加上受寒,导致心腹冷气复发,腹中痛如刀绞,冷汗淋漓,满朝文武面面相觑,苦无对策。

  这时这位大夫急忙将吴茱萸煎汤,献于楚王服用,真是覆杯痛止,片刻见效,楚王大喜,并问,此为何药?

  大夫便将吴国使者献药吴茱萸的事说了一下。

  楚王听后,才惭愧自己过失,连忙派人一边向吴国道歉致谢,一边在楚地也种起吴茱萸来,这样以后,楚国人民因受寒而腹痛吐泻的,没有不因此受益的。

  可见这吴茱萸温中止痛,疗心腹之冷气的作用属于上乘。

  为什么呢?

  因为它既可以以辛温逐寒冷,又可以一苦降之性通降浊阴,这样腹中寒气得散,浊阴得降,何痛之有。

  故大家一定要辨明,腹中寒气冷痛者,方可用之。

  下面我们要从周身上下来看吴茱萸的用途,吴茱萸善入肝经,散肝寒,疏肝郁,降肝滞,是治疗肝寒气滞诸痛的要药。

大家看,肝经不单局限于胸胁,上至巅顶,下至足底,肝经都可以通达到。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你经脉所延伸到的地方,出现的寒气瘀滞疼痛,这吴茱萸通过暖肝寒,配伍适当的药物都可以把局部的瘀塞通开,疼痛解除。

  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快地学到吴茱萸,以及跟吴茱萸相关的各种名方,我们从头往脚分七个点来论吴茱萸。

  第一肝寒头痛,这在《伤寒论》上焦厥阴头痛,厥阴肝经受寒头痛,病人脉象偏迟,舌苔偏白,容易伴随,干呕吐涎沫,这是肝寒犯胃只表现也。

  肝胃五脏六腑之贼,肝经寒凝,阳气不能条达,往往会导致浊阴降不下去。

  所以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故在临床上,我们经常抓住三点,一点是干呕吐涎,一点是头痛,一点是脉迟苔白。

  这三点就像确定一个平面一样,能够确定一个证型。

  这时吴茱萸配生姜,暖肝温胃,散寒止呕,加进人参大枣,照顾中焦。

  这样肝经寒得散,脾胃虚得补,中焦升降恢复,四维肢末巅顶恢复如故。

  往往这种头痛,吃生冷或者紧张后,会加重,这都提示肝寒胃滞,应该暖肝温胃。

  从头我们往下看,第二点是咽喉食道胃,临床上经常碰到病人,呕吐吞酸,你往往用一些瓦楞子乌贼骨去制酸,发现见病治病,效果不太理想,这时你必须要从五脏论治。

  如果病人肠道有积便秘,你把积滞通开,酸水就下来。

  所以有时用麻子仁丸治疗了病人的胃中泛酸,中医就是这样,治便秘之药可以做压酸之用,并不是说这药能够中和胃酸,而是因为阳明通降酸水莫不随之而降。

  下面没有堵塞,浊阴自然不上泛,所以马桶冲不下,要问问是不是下水道堵塞了。

  这正是中医教大家见病要思源,要多问为什么的道理。

  疾病的表现常常未必是病根,就像灯出现问题,有时是下面开关的问题。

  所以很多泛酸,浊阴不降,其实都是下面肠腑堵塞开关不利。

  而另外一种泛酸,也不能全治胃,要治肝,为什么呢?

  因为病人左关脉弦硬,明显肝郁化火,右路肺胃脉亢盛不降,明显浊火反弹。

  你再一问病人,是不是经常生气啊?

  他经常会点点头。

  然后再问胸肋不是不是有胀闷感,平时是不是容易有口苦。

  病人一点头,你就知道这是中医所谓的肝胃不和,不是单纯性胃气不降导致的吞酸泛酸,这种反流性食道炎胃炎,不能只治胃肠,而忽视治肝,因为病人经常吃压气饭,经常纠结计较,容易紧张不安,情绪浮动厉害,这都是肝气郁结,郁滞化火之象。

  肝气郁滞则肋痛,郁滞化火则口苦,木来克土,则胃气不降,呕吐吞酸。

  这时你用两味药就管住了,就是朱丹溪的左金丸,用黄连配吴茱萸,辛开苦降,解决中焦肝胃堵车赛车的症状。

  这里既有吴茱萸辛开,肝部胸肋部郁结,又有黄连相配,帮忙苦降胆胃浊火,这样肋部气机打开,酸水就降下来。

  所以这组药对堪称肝胃不和,口苦吞酸的黄金药对。

  如果病人呕吐厉害,那你还可以加进半夏、生姜。

  半夏、生姜这两味药,最善于打开阳明胃肠下行的通道,所以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说诸呕吐,谷不得下,小半夏汤主之。

  而小半夏汤就是半夏配生姜。

  所以大家看到一个呕吐吞酸,既要看到胃气不降,又要看到肝气不条达,你只有以脏腑相关的眼光来去思量疾病,才能够考虑周全,治病求本。

  所以才能够用吴茱萸配黄连,辛散疏肝解郁,苦泄止酸降逆,以条达这个圆运动升降的气机。

  使酸水能够循常道而下不治自愈。

  讲完了前面两方面,我们看吴茱萸的第三方面功用,外达四肢。

  在《伤寒论》上说,一个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身体有久寒,一方面血虚,一方面阳气不达。

  这种病人容易犯冻疮,手冷,可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里面有当归、白芍养阴血,桂枝、细辛开发阳气,吴茱萸、生姜散寒降逆,大枣、炙甘草培补中焦,通草可以连通脉道,等讲汤方时,我们再开详细分析。

  为什么这吴茱萸在肢节逆冷里头也很好用呢?

  《神农本草经》上说吴茱萸能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所以在风冷肢寒里头,它大有用武之地。

  古人说,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

  四肢皆禀气于胃,所以四肢厥寒,气血供养不够,其治在胃。

  应该让胃部能够辛开苦降,把温热的气血,打到四肢去,再寒积收回来排下去。

  而吴茱萸在古人认为正是辛温走散开发之药,能使风寒湿之邪从腠理而出。因为风寒湿大都先从皮表肌肉而入,脾胃主肌肉,你要加强肌肉的功能,就必须要加强脾胃,热气由中焦旁达,这个治法古人称之为,灌中州而达四旁。

  当中州气足,四旁血充,则手足厥寒之证俱除,脉细欲绝之象亦得到充实。

  我们再来看,吴茱萸第四方面的用途,下治泻痢。

  有一种拉肚子最为奇怪,清晨天蒙蒙亮,腹中冷,一上厕所就拉稀,而且久久难愈。

  这个在中医叫做五更泄,五更泄有个特效方,叫四神丸。

  四神丸就是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四味药同用,这是脾肾并补的,当身体阳气不够时,在最寒冷的时候,食物就消化不了,凉在里面,拉出来或清冷,或完谷不化,或吸收不彻底。

  中医看到这个象,就要懂得给命门脾土加把火,灶下火热才能够腐熟水谷,所以用大辛大热的吴茱萸,直接把热气下达。

  一般温热之药,容易往外发散,而吴茱萸此药下气最速。

  所以《神农本草经》上第一句话就说吴茱萸主温中下气。

  凡脾胃肠腑中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动,不能运化水谷,那么水谷变凉冷不消,瘀积在腹内绞痛,变为拉稀,吴茱萸禀火气而生,味辛气温,又善于苦降下气,一下子引阳火直抵下焦,散寒温中,燥湿解郁。

  所以凡寒气在腹,气不得温,腹满下痢,必用吴茱萸。

  古人说,下痢寒气用之入神,诸药不可代也。

  上面我们讲了吴茱萸的四大方面功用,外则上达巅顶治头痛,内则温中降逆,治泛酸呕吐,旁则达四肢,治脉微厥寒,下则治五更泻痢,这都是利用吴茱萸善于拨开阴霾,令阳气升发。

  所以大家要知道吴茱萸虽为肝寒之药,却身体内外上下无处不到,以肝经上达巅顶,下至足底所致,所以吴茱萸善于疏通气血,降泄浊阴。

  我们再看吴茱萸第五方面功用,妇人痛经,但属于下焦虚寒者,张仲景最善用温经汤,为什么会痛经呢?

  《黄帝内经》上说,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

  这不正是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吗?

  人身体得温热,血脉就变大膨胀,非常通畅,如果收寒凉,血脉就变小闭缩,不通则痛。

  所以治痛经离不开助血脉疏泄的药,更离不开帮血脉温暖的药。

  但痛经必定有瘀滞,无瘀滞不痛,所以还需要帮助血脉降浊的药,这种药上哪找呢?

  那非吴茱萸莫属,吴茱萸辛热,善于条达疏泄肝气,温暖肝经,更带些苦降之力,能够令血脉浊气,顺流而下,以出下窍。

  所以清代的陈修园,极度赞叹此方说,温经汤一方,无论阴阳虚实,闭塞崩漏,老少善用之,无不应收取效。

  因为此方寒热通补并用,以温阳通利为主,而不是猛烈地攻逐,使人体血脉得温则通,瘀浊遇阳则化。

  寒温并用,通补兼施,使月经通调,诸症自消。

  大家只需要辨明病人腹中冷痛,遇寒则重,得热则减,皆可以加减变化用之。

  女的有痛经,那么男的呢?男的就有睾丸痛?

  所以吴茱萸在第六方面的运用治疗男子睾丸痛或寒疝腹痛,有个病人睾丸冷痛一周多,晚上加重,这叫日痛三焦火,夜痛体内寒。

  所以应该直接引热气下达,温暖睾丸,有哪味药可以把气机沉到睾丸下面去呢?

  当然是疏肝理气的种子类药,古人认为肝经下络阴器,种子类药物以子通子,诸子皆降。

  所以选用寒疝睾丸痛特效方导气汤。

  用小茴香配川楝子,寒温并用,诸子皆降,下达肝经暖少腹,下达阴器,畅达少腹气机。

  再用木香配吴茱萸,同样能够暖肝脾之寒,脾主大腹,肝经下络阴器,大腹气机条达,温暖睾丸之痛尽除。

  所以病人服用第一付药,睾丸痛就减轻了,第二付药就消失了。

  这吴茱萸真乃肝寒气痛之不二良药也。

  它既可散肝经之寒,也可以疏肝气滞郁,又可以降肝脉之浊。

  所以凡是肝经气机所不能够疏泄到达的地方,既缺乏一股阳气来温暖,所以会寒凉,又缺乏一股力量使浊阴肃降,所以堵塞在局部便疼痛不堪。

  故用一味吴茱萸达肝郁,散肝寒,降肝浊,真是一举而多得也。

  所以大家看,不管是男子的睾丸痛,还是女子的痛经,但属寒凝气滞,无不用吴茱萸。

  我们要知道用吴茱萸的道理,那就是肝经下络阴器,当生殖系统,被阴寒所包绕时,这时唯有吴茱萸这种辛热苦泄之药令肝主疏泄功能加强把阴寒赶出去。

 好我们再看最后一点,治疗寒湿脚气肿痛的鸡鸣散。

  大家学到这个方子时,可以治疗一些脚气病皮肤病,我们前面跟大家讲,如果再南方不懂得治湿气是行不通的,如果治疗糖尿病不懂得治疗湿气,也很难治。

  南方地处低洼沿海,桌子都是脚先烂,糖尿病的病人,到后期脚部也容易出现烂疮。

  《黄帝内经》上说,地治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

  这大地的寒湿浊气,它直接从下面升上来,虽然说湿性趋下,但你阳气不够时,它会沿着经脉直接往上冲,所以古人说,寒湿脚气久治不愈,上冲入腹,危重不已。

  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降本流末,把寒湿脚气导利出去。

  鸡鸣散里头就用到苏叶配桔梗、开宣肺气,肺为水之上源,然后用吴茱萸配生姜,温胃下气,使中焦脾胃能够源源不断给四肢补充氧气,降本流末,让延期能够把冲上来的脚气压下去。

  然后再用木瓜槟榔与陈皮,木瓜是治脚气要药,槟榔能下十二经之水,陈皮善理气。

  这样气行水下,浊阴不往上冲,腿脚就会清利。

  所以不但是严重的脚气,糖尿病引起的脚部硬痒,以及寒湿下重,引起的腿抽筋,但凡身体中焦虚寒,不能降本流末,我们都可以用这鸡鸣散加减变化。

  从上往下肃降气机,令阳热之气抵达腰脚,把阴寒之气撤出体外。

  等到我们以后详细讲解汤方时,再来对这些古代名方一一分析。

  所以我们今天从七个方面来讲吴茱萸,介绍了七个古代经方或名方,都是独当一面的汤方,从中可以看出吴茱萸能够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也可以看出一味药在不同的汤方里头,它起到不同的作用。

  所以我们如果善于加减配伍,那么你这味药你使用的范围就广了。

  而吴茱萸总体地方走向,在《本草经疏》里头,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症悉除。

  李东垣又说,浊阴不降,结气上逆,膈塞胀满,非吴茱萸不可治也。

  我们再联系吴茱萸这味药,乃肝经寒凝气滞诸痛之要药,这样对吴茱萸的了解就基本上全面了。

  好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朱砂。

24、灵砂灵砂定心脏之怔忡。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吴茱萸这味药,我们从头到脚把吴茱萸散寒止痛,下气降逆,大暖肝经之寒的功用过了一遍。

  通过各路名方,我们看到吴茱萸辛散苦泄,辛开苦降之性。

  像这类药能打开瘀滞,降泄寒气浊阴的,是比较稀有难得的。

  所以不管是寒气上冲,巅顶头痛,肝郁气滞,泛酸口苦,亦或者是肢节寒痹,五更泄泻,甚至妇人痛经,男子睾丸痛,以及脚气上冲,皆可用吴茱萸降本流末,大暖肝经之寒,助肝疏泄条达,导浊气下行。

  今天我们再跟大家补充点吴茱萸,打粉外用的简验便廉小招法,吴茱萸可是一味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气的良药。

  我们在内用汤方里头,常常少不了它,而在外治法里头,它也可以大显身手。

  古人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大家看如何用吴茱萸去敷贴外治疾患。

  第一咽喉口舌生疮,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用吴茱萸打粉,米醋调和,敷贴在两足心,那咽喉口舌生疮,一夜便愈。

  当然这前提要建立在你早睡充分睡眠的基础上,你不能一边赋吴茱萸,一边在玩手机电脑熬夜打麻将,因为吴茱萸在这里是引气下行。

  大凡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者,不管是虚火实火,都有一个气往上冲的现象在那里。

  中医不看局部疮口炎症病菌,但观其气,看到气上冲者,引之下达。

  所以气降则痰浊降,气降则炎种消,气降则疮痛减。

  特别是你摸到病人脉势偏亢,或病人性子偏焦急焦虑的,用这办法可以引气达下。

  使气血不并走于下,那么神就安气就定。

  关于用此法治疗口腔溃疡的案例非常多,甚至有人单用此法,治疗数百例口腔溃疡者,发现有效治愈率达百分之九十一上,这真是一个简验便廉的小招法啊!

  大家不仅要看到吴茱萸贴敷足心,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更要借助这种治疗思路看到背后的法,为什么吴茱萸打粉贴敷足心可以治疗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口舌生疮?

  因为它用的是降气引热下行法,用药一定要看到药背后的法度,你如果知道这个法度,那么你就远远不拘泥于吴茱萸汤粉贴敷涌泉穴治口舌生疮了。

  下面我们来看它还能够治哪些方面的疾患。

  第二治疗失眠烦躁血压高。

  常有血压高的病人,气血并走于上,导致失眠烦躁睡不着,大脑兴奋,像开开车一样,停不下来,你再一摸脉,双寸脉上冲的,大都代表心脑处于兴奋充血状态。

  这时便可采用吴茱萸研粉,用醋调敷双足心睡前敷上去用布包住,晚上早睡,敷到第二天就可取下,把消失左右即可。

  一般敷三五次,睡眠治疗就会提高。

  高血压的病人,睡眠质量一提高,血压就会不同程度降下来,头晕头重的感觉也会减轻。

  这个办法简单易行,而且廉价有效验,又没有什么不良作用,真是简验便廉的民间小招法。

  现在很多人都在用,也深受其益,大家用时要抓住气血并走于上,抓住这是引气血水下行降气下达的大法。

  那不单高血压失眠气血上冲可用,还有更多方面的用途。

  我们再来看第三方面。如果痄腮,腮腺炎怎么办?

  这也是火毒上攻的表现,如果是一般的痄腮,你用药清泻毒热,又恐苦寒败胃,不如直接引热下行,用外治法,以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使得寒热对流,其病自愈。

  所以有些老中医就单用吴茱萸打成粉,以鸡蛋清调和贴敷足底涌泉穴,用治痄腮,二三日,即见消散。

  当然大家在治疗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张仲景的饮食六忌。

  忌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十几年前每年春天痄腮都很多,很多腮腺炎,农村又叫猪头风,同样的治疗忌不忌口很关键。

  以前在学校里头,一个人得了,一个班上十几个人都同时得,有些就懂得忌口,有些不懂得忌口的,即使用药治疗了,效果也慢,而且反复。

  因为他们不知道忌食辛辣发物调料,鱼肉海鲜之品的重要。

  所以才导致疾病缠绵难愈。

  我们再看吴茱萸第四方面的运用。

  治疗小儿流涎,或者婴儿喘鸣。

大家别小看敷贴涌泉法,它不单引气下行,还能够助肾纳气。

  因为涌泉本身就是肾经最接地气的一个穴位。

  这吴茱萸辛热,又主降,再贴到脚心上,既可以暖人阳气,又可以纳气归元。

  所以不管是脾虚,小儿流涎,还是肾虚,婴儿喘鸣,不能纳气。

  用吴茱萸粉贴敷上去,都可以辅助治疗,减轻病症。

  甚至有些病痛,还可以直接治愈。

  因为人体本身气机,上下升降对流,畅通时,疾病就好得快。

  现在很多小娃子,家人都过于疼爱,饱食过度,导致气机容易搁置在中焦,加之小孩子又脾常不足,运化不了。

  所以这些食积营养残留物,就纷纷变为痰浊而发为喘嗽流涎。

  通过吴茱萸敷涌泉,用搁置在中焦的气息,能够上下升降。

  张仲景说,大气一转,病邪乃散。

  你这样上下对流局部的瘀滞,就会被带动消散。

  所以通过大升大降,能够帮助局部小瘀滞疏散开,现在很多娃子气机都是小升小降,所以体质才不够强大。

  而如果像以前农村的娃子,都没得鞋穿,在地上爬,或者赤脚跑得很快,沙石刺激脚底涌泉,就是一种引起下行,令气机大升大降的表现。

  现在的父母他们看到娃子在地上爬,就喊脏,看到娃子赤脚走路,就喊不卫生。

  这样这不让娃子干,那不让娃子干,就真把娃子养成温室中花朵。

  这样气机不能上下大开大合,这样娃子的气魄自然就小,体质自然就不够强。

  所以我们要透过吴茱萸粉贴敷涌泉,治疗小儿痰喘流涎,来看到当今的幼苗为何如此脆弱。

  看到气机的大升大降,对身体的健康是何其的重要。

  这并不是我们的发明,古人就很早意识到这点,大家看经常锻炼的人,他肺活量大,而且腹式呼吸,吐纳深长,精气神足。

  而经常懒惰,少劳动的人,他呼吸都比较浅,偏于胸式呼吸,体质比较差。

  很多女孩子就是这样,你一叫她们去爬山锻炼,或者经过一番军训。

  本来一口气只到胸部的,经过体力耐力训练后,一口气可以直达丹田子宫,下暖少腹。

  所以月经就很畅很足,痛经消失,而且体质增强。

  所以大家要看到运动是如何让人体质变强的,原来是让人能够吸吸归田,气气纳脐。

  难怪古人说,呼吸深长的人寿命长,呼吸浅短的人寿命短。

  故《庄子》在书中提到,真人之息在踵。

  这就更厉害了,真正修真修养生之道的人,他呼吸不仅到丹田肚脐,甚至直接把气机下纳到足跟去。

  这样大开大合的呼吸,身体立马与天地同步,精力充足。

  这就像小排气量的QQ车,跟大吞吐量的劳斯莱斯,那是没得比的。

  这就是为何我们经常配到一些白领,他们既有脚气脚臭,胸中呼吸气又不足。

  我们叫他们做加强版的金鸡独立,或赤脚功,爬行功时,他们绝大部分都反映,要么睡眠质量提高了,要么身体没那么疲劳了,要么本来脚都比较凉的,现在一夜到天明,脚底都像风火轮一样,热烫烫。

  甚至一些比较恭敬虔诚,能够坚持练下去的病人,他们原来上个楼梯都没劲,要跟别人挤电梯,现在看到电梯都不想坐,直接跑楼梯三步并作两步走,腿脚轻快,呼吸悠长。

  其实他们受益的远远不是失眠口疮治好,更不是腿脚轻快疲劳减少,他们受益的更是一种锻炼身体的精神,一种长寿延年少疾少病的生活方式。

  所以从这纳气下行法,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人创造吴茱萸打粉敷贴足心的用心所在。

  借助药物还不是上策,能够自己赤脚在沙石地上走,刺激脚底穴位,使身体微微出汗,以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使寒热对流,疾病自愈,身体自强,这才是真正自立自强的养生之道。

  吴茱萸除了阴气下行贴足心外,还可以温里驱寒贴肚脐,调整胃肠功能,帮助消化。

  所以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腹泻,一般就可以用这个简验便廉的小招法,也是用吴茱萸打粉,用食醋调成糊状,可以隔着热水,把它泡到温暖,然后贴于肚脐部,用胶布固定。

  一贴就可帖个八到十二小时。

  现代临床实践表面,慢性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者,用此法有效率达九成以上,颇为理想,这也是外治敷贴法中的巧妙。

  中医认为脾主大腹,大腹得温,则脉道通脉道通则沉寒去,沉寒去则腹痛愈,腹痛愈则消化机能增强,消化机能增强则腹痛增强。

  所以用这种脐疗外敷之法,可以治疗消化不良痢疾,寒性的腹痛泄泻,真是药简而效验啊!

  除了用敷贴法治病,吴茱萸还可以煎汤外洗疮疡湿疹。

  在浙江中医杂志中报道,单用吴茱萸一次50克煎水外洗,治疗男子阴囊潮湿瘙痒,晚上加重的,煎汤熏洗,每日两到三次。

  两三天后瘙痒减轻,甚至消失。

  有些连续熏洗半个多月,多年的阴囊顽固潮湿,彻底根除。

  原来这正是利用吴茱萸,辛热燥湿之力。

  在《本草纲目》里头,李时珍在讲到吴茱萸时说,阴下湿痒,吴茱萸煎汤频洗,取效。

  原来中医看到虫痒,必看到湿,看到寒湿,必想到用辛苦香燥之药对治之,这样无不应手取效。

  当然也有一些疥疮,当代医学说是疥虫引起的,容易相互传染流行,导致皮肤受损,长丘疹或水泡,严重的会长成脓泡,奇痒无比,同样可以用吴茱萸。

  在四川中医杂志中记载多例吴茱萸验案,用吴茱萸治疗疥疮,捣泥外擦,对于反复性的疥疮瘙痒,很多是一两次就治好的。

  这正是吴茱萸燥湿杀虫的体现,在《本草拾遗》中说吴茱萸杀恶虫毒,《古今验录方》中说,吴茱萸煎水洗诸疮奇痒极效。

  这样大家对吴茱萸就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从内服到降逆散沉寒,到敷贴涌泉穴阴气下行,再到贴肚脐暖中散寒,再到煎汤外系,治疗湿疹疥疮,燥湿杀虫,吴茱萸的作用,可谓非同小可。

  甚至煎酒含漱口还可以治牙痛,局部涂敷可以治疗痈疽发背黄水疮,这些大家都可以去参看古籍。

我们下面就开始来讲朱砂。灵砂定心脏之怔忡。

  朱砂是重镇安神药代表,大凡重镇安神类的药,都是矿石或化石介类为主,因为这些药物质地沉重,重能够镇定,重可以去怯。

  所以古人观高山,心就平静,神就得定。

  故仁者乐山。

  而观流水就相反,流水主动,水在流动过程中,灵机百变,所以流水使人活泼。

  故智者乐水。

  所以重镇安神的药物法象高山。

  活血化瘀的药物法象流水。

  这样重镇安神的药,就可以让人心安静不会妄动,活血化瘀的药,能够让血脉循环畅通,不会瘀滞。

  重镇安神的药,大都用于治疗心慌心跳,失眠多梦,严重的焦躁癫狂,精神分裂。

  所以《药性赋》说,朱砂能够定心脏之怔忡。

  在心火亢盛,心神不定时,会出现烦躁不眠,惊悸怔忡,这时最常用的就是朱砂。

  比如有中成药朱砂安神丸或天王补心丸。

  朱砂这味药,一般是入丸散剂,做成中成药,或者外用,很少入煎剂。

  因为此物只宜生用,最忌火煅,火煅后有大毒。

  而且本身的内服也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

  《神农本草经》里头把朱砂放为上品第一味药,对此物极为看重,但此物又有毒,不宜轻易服用。

  故必须控制剂量,中病即止。

  为什么古认对朱砂极为重视呢?

  《神农本草经》上说,朱砂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

  大家想想,一味药能主百病,这味药不简单。

  但并不是说朱砂每种病都可以治。

  而是指你各种病到后来都会影响到精神魂魄层面,或者精神上面最高领导出问题后,必定会波及五脏六腑通身上下。

  因为中医认为心藏神,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安则肢节九窍俱安。

  所以通过用朱砂来养精神,则天君泰然,百体从令矣。

  所以古人说上医治神。

  一些医生看到这点,就懂得借用朱砂之力来使精神凝聚,魂魄安定,百病容易向愈。

  我们也是这样,凡病人不管是哪种疾病,只要影响到睡眠,影响到精神,必当先用一些药物,帮他放松精神,提高睡眠。

  在大学期间,我们刚学方剂学,就听老师说过,神志不安会得百病,会让百病加重,神志放松会让疾病恢复得快。

  所以老师们比较喜欢通过放松神志来缓和病痛,而选用枣仁、合欢皮、白芍、炙甘草之类的药物。

  甚至还会用到含有朱砂的中成药来对治当今时代人们普遍焦躁心急不能神安气定的状态。

  当时正好家乡里有个老人,六十来岁,长期胃病,导致睡不着觉,从镇里看到县里,县里看到市里,吃的都是一派治胃的药,不是二陈汤就是平胃散或者半夏泻心汤,还有柴胡汤、桂枝汤,以及各种民间单方偏方。

  他说,吃到后来,晚上都没法睡觉了。

  我们一摸他心脉听亢盛的,便跟他说,既然老把胃病当胃来治治不好,我们就跳出这个狭隘的框框,进到整体里头来看看。

  就凭脉用药吧,试试朱砂安神片。

  病人买了两盒来,吃完一盒连续一周睡觉都很好,心脉一下去,胃脉动力就足,精神一不焦虑,五脏六腑就安稳。

  想不到小小的朱砂安神片,不单安住了他的精神,更安住了他的长久胃痛。

  当时他很惊讶说,怎么没有医生给我用这药治胃病呢?

  我们跟他说,这朱砂安神片本来治心病的,你这胃病跟长期精神焦虑不安,担惊太过分不开。

  古人说,惊者平之。

  一个惊扰不安,像惊弓之鸟的人,稍有些风吹草动,就如同草木皆兵一般,魂魄不宁,精神不安,不要说是一个胃病难缠,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咽炎头痛也好不彻底。

  这时运用朱砂安神片,稍微安魂定魄,使精神凝聚身体放松。

  这样正如古人所说,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心神安稳,五脏协调。

  从这里也反映我们中医整体观,治病求本的思想。

  还有病人反映以前晚上老是烦渴,饮水不解,吃了这个朱砂安神片后也缓解了。

  我们一想,这朱砂在古籍上,就记载有除烦满,止消渴之功。

  原来你的神,不耗得那么厉害,你身体津液就不会蒸化得那么猛烈。

  就像你车子都没有熄火过,整天在那里开,那水箱的水,当然很快被蒸干了。

  这就是为何高速公路上行走的车,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到服务区或加加油或加加水,你如果不让它停一停,那最后会消耗得没油可行,没水可用。

  现在很多人白天焦虑不安,急急忙忙,甚至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心意识也没有止下来。

  就像公路上迅速奔驰的车,或者运动场上跑个不停的人。

  你想想,这心弦一天都没怎么能静下来,身体该要多少水液给它暗耗。

  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消渴糖尿病的病人那么多,很多人的神志根本没有安静过。

 试着从安神定志上面来治疗消渴,缓解糖尿病的一些病症,这也是一个新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源自于《神农本草经》。

  而且朱砂本身除烦满,止消渴的重要功效,也见于古代医籍。

  所以大家读古书,要会读,不单要读字面上药物的功效,更要读出它为什么有这个功效,要去思考如何古为今用,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我们临床中活生生的病案上来,甚至用在日常保健养生中去。

  有很多中成药在制作过程中都会以朱砂为衣,就是药丸做成后,在朱砂上面滚一滚,就粘那么一点朱砂,就可以起到镇心安神,清心解毒的作用。

  比如安宫牛黄丸,太乙紫金锭,天王补心丹。

  下面我们着重来讲一下天王补心丹。

  这个汤方是专门治疗劳心太过,阴血亏少导致的虚烦失眠怔忡。

  《药性赋》上说,朱砂疗心脏之怔忡。

  心脏为什么会怔忡呢?

  为什么会不安定不住呢?

  心失所养!

  中医认为心藏神,心主血脉,人的神魂是要靠阴血来滋养。

  一旦阴血不足,物质上的匮乏,就会引起精神上的不安。

  就像饥荒年间,大家都吃不到饭,你看这心会安,神会定吗?

  当然早就一片混乱不安了。

  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年代,人们就很少因为饥荒吃不饱而搞得心虚神乱。

  这心是房子,神是主人。

  当房子里头物质不够,神在里面就呆不住,要往外面跑。

  所以心血虚的人,很多神志不安,睡眠难成。

  这时你就可以用天王补心丹,补新血,养心神,使心血足而神自藏,心神安而眠自定。

  但是虽然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很少饥荒了,但为何失眠心悸怔忡的病人不减反增呢?

  原来我们这个时代,虽然物质极为发达,交通极为便利,但人们透支过用精血的强度却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没法比的。

  以前人到了晚上,都很少亮灯火了,早早就入睡,现在人不弄个深夜,真是不肯善罢甘休,不把身体精血消耗殆尽,也不肯轻易睡眠。

  有网络电脑手机电视节目,打麻将赌博这些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那你即使再多的心血,也不够这上面用啊!

  所以从老到少,从男到女,失眠的病人越来越多,这时天王补心丹就大派上用场。

  但这个汤方的脉象应该是以细数,阴血亏少为主,脉细代表阴虚血少,脉数代表阳亢,心肾定不下来,所以要滋阴涵阳,镇心安神。

  有个老头子,善于下棋,以前没有碰到高手,所以下得神闲气静,有次碰到了高手,对弈几盘,盘盘败北,老头子不甘失败,回去反复分析棋局,劳神耗气,搞得过用心意识,脑子像快车一样停不住,十几天都没有睡好觉。

  脉象极为细数,问我们有什么好方子来先吃吃,把睡眠治治。

  我们跟他说,老年人要戒之在得,你如果得失胜负之心还相当重,那今天帮你治好失眠,过不久你失眠又反复了。

  老年人本身日薄西山,气血亏少,应该颐养天年,不应该争强好胜。

  你如果这样机关算尽,步步为营,最后即使赢了对方,那也输了,为何呢?

  赢了棋局,赔了身体也不管用。

  所以我们不建议老年人做这些对抗胜负之心很重的娱乐活动,比如打牌打麻将下棋,你如果要做就做些太极八段锦这些轻松柔和的调养运动。

  他听了点点头,我们便叫他去买天王补心丹来服用,在市面上有天王补心丹丸的成药,就是由天王补心丹组成的。

  由于他以前很少失眠,也很少服药,这次第一次用效果很好,第一天吃了就睡了个沉觉,心就收住了,没那么不安急躁了。

  另外一方面本身病人脉细数,心脉为甚,过用心意识,暗耗心血,导致神不内守,有是脉用是药,用天王补心丹治这种失眠真是脉药相合,其效必速。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天王补心丹是治疗劳心劳神太过,导致阴血亏耗而失眠不安的呢?

  我们看这个方子的来历就知道了,相传终南山的道宣律师,在讲经说法时过度用心,导致劳神费力,心力交瘁,睡眠难安。

  一天晚上,梦到有天王传他安神妙方,醒来后用此方来调服,劳损之证顿除,失眠不安之象消失。

  从此就用这个方来治疗读书人或过度用心脑者,导致虚烦失眠,惊悸不安的各种病症。

  但属阴血不足,神失所养者皆可用之,故此方称为天王补心丹。

  大家在运用重镇安神药时,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会神志不宁,为什么会心脏怔忡,为什么会失眠难卧?

  不能见到神不安,就用安神药,这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什么分别。

  就像有个四十来岁的妇女,一周多睡眠不好,一问原来跟她婆婆吵了一次,大家都扛在那里,不肯和好。

  她一来便怒气冲冲地说,婆婆不会做人。

  我们跟她说,会做媳妇无恶婆。

  老人家观念有时是传统古板些,但后辈的如果计较进去,就是自己的不是了。

  一个家搞得鸡犬不宁,这还叫家吗?

  如果家是给你论道理的地方,那么大家都会形同陌路。

  家应该是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场所,而不是相互批评,相互攻击,针锋相对。

  她听了点点头,我们给她来了加味逍遥丸,三付药下去,脉弦硬之象就松缓了,睡眠质量也提高了。

  并没有用重镇安神药去治睡眠,因为病人左关脉弦硬,即使心神不宁,也是由肝气郁结化火扰心导致的。

  所以治肝才是见病知源,才是辨证论治。

  这里举这个例子是为了告诉大家治病不是对号入座,学药物不是头痛医头,大家要养成这种多问为什么的思维模式,这样你学安神重镇药,就不会拘泥于安神重镇,看到神志不安,你会多想为什么,这才是传统中医见病求本的思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hl/8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