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遇上三伏天
今天5时51分,我们迎来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天气开始由干热转为闷热,“桑拿天”将再次袭来。你准备好了吗?
今年的小暑与往年不同,正好撞上“三伏天”,期间正逢“三伏天”的“初伏”(7月12日入伏)。值得一提的是,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
年“三伏天”时间
年三伏从7月12日到8月20日,共40天:
初伏:年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年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年8月11日-8月20日
俗话说,“进入小暑,上蒸下煮!”,外加上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会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
小暑节气,吃点啥好?
食新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莲藕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效果,适合夏天食用。一些南方地区还有小暑吃蜜汁藕的习惯。
鳝鱼
民间有“小暑黄鳝寒人参”的说法。鳝鱼蛋白质、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较高。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羊汤
北方会在小暑、大暑期间喝羊汤,羊汤可以滋补身体,"羊"与“阳”谐音,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这样能够增加阳气。
芒果
小暑前后正是芒果最成熟美味的季节。芒果果实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因此经常食用芒果,可以起到滋润肌肤的作用。
饺子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吃面
伏日吃面的习俗至少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除了热汤面,还可吃过水面、炒面。
绿豆
夏天人体出汗多,体液损失大,用绿豆煮汤来补充是最理想的方法。它能够清暑益气、止渴利尿,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还能及时补充矿物质,对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小暑节气,注意“防暑”!
小暑之后,盛夏酷热降临,人们很容易中暑,健康避暑是小暑节气养生的首要任务。
避免身体中暑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避免长时间强烈日晒;
多喝凉白开,出汗过多时可以在水中加很少量的食盐,以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
警惕情绪中暑高温容易使人心烦意躁,为一些小事就大动肝火。防止情绪中暑可以听听音乐舒缓放松情绪,保持心境平和。
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多食用具有消热利湿作用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豆薏米粥等;可适当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等;尽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睡眠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时间不够,可以通过午睡补充。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运动尽量避开最酷热的10-16点。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建议夏天从小强度的运动开始,每天行走半小时,或游泳、打网球、打羽毛球等。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可以喝三豆汤防暑降温。
三豆汤将绿豆、黑豆、赤豆等量混合在一起,一份“三豆”加三份水,小火煮烂,每日食用1―2次,每次1碗。黑豆有补肾益精清热之功。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赤豆有清热利尿消肿疗效。三豆使用,实为解暑、清热、祛湿、防病的消暑佳品。
祛火、解乏、消痱子绿豆汤解暑的效果很好,但是偏性寒凉,脾胃虚寒的不能经常喝,三豆汤刚好可以调整一下。
三豆汤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绿豆和赤小豆都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
因此,三豆汤不仅能清热除暑,还能健脾利湿。这样一来,体质一般的人经常食用适量的三豆汤,就不会给脾胃功能带来不利影响。
三豆汤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暑、健脾利湿,把痱子的问题刚好解决掉。而且小孩子也可以放心喝。
暑湿热毒带来的岂止是痱子,像各种疥疮、痘痘、湿疹、还有最主要的,一到暑天就特别特别累,经常煮一些三豆汤喝,这些状况可以很快缓解。
三豆汤的做法
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将豆子洗净,清水浸泡1个小时;
2、将三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待豆子开花后放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
老人、小孩,肠胃不好的亲,可以加红糖(红糖属温性)代替冰糖。
三豆汤一周可以喝两次,三伏期间喝最好,最晚可以喝到处暑。
来源:现代快报
三伏天马上就要来了,
这么好的解暑方法赶紧收藏,
也记得给朋友们看看哦!
如果你同意,请点亮左下方大拇指
1个才7厘钱哦,举手之劳帮小编挣鸡腿
目前这些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