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维平授衔照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元帅中年龄最大的是朱总司令,69岁;大将中年龄最大的是张云逸,63岁。但这二位均不是授衔年龄最年长的人,有一位77岁被授予少校军衔的老人,是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军衔最年长的人。他叫蒋维平,是一位解放军的医务工作者。蒋维平原名蒋顺发,别名姬宾礼,河北房山(今属北京市)人,出身贫苦,早年当过徒工、长工、药店店员,曾在北洋军中任过副团长。年,蒋维平回家开西药店维持生计。年2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五九旅挺进平西,路经其家乡时,年届六旬的蒋维平毅然关闭药店,携带全部药品参加八路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三五九旅团制药厂厂长、农场场长、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多次被评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任医院副院长。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和三级独立自由、三级解放勋章,授衔时已77岁高龄,比朱德元帅(年生)还长8岁。由于蒋的特殊经历,他被上级特批准许蓄胡须,其胡须长度远比“贺胡子”(贺龙)、“王胡子”(王震)、“孙胡子”等几位军中“名胡”长得多,有“美髯公”之称。年7月12日蒋维平逝世,享年86岁。在北京房山党史馆这样记载着:蒋维平,原名蒋顺发,别名姬宾礼,今房山区石楼镇石楼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务工作模范、劳动英雄。年被国防部授予少校军衔,年晋升中校军衔。蒋维平出生于清光绪四年(),十五岁在河北阜城县庆和成估衣铺学徒。十六岁开始在阜城县东南关当长工,后曾在药店做工并跟人学医。光绪二十三年()2月,十九岁的蒋维平认为从军可以救国,投奔满清政府李鸿章部下从军,当过勤务员、班长、教官。年7月加入袁世凯部陆军第三镇,先后任连长、副团长,驻防保定、长春、宣化等地。年8月转段祺瑞部,在宣化任骑兵副团长,后转为边防军。年2月,东北军易职、缩编,蒋维平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石楼村行医务农。回到家乡后,他在村里办起了红十字会,建立了医务室和药房,为贫苦农民救治病痛。年春,他去通州潞河中学教会组织参加活动,和北平地下党李向前相识。在李向前的启迪下,蒋维平萌发了革命思想。年2月,当八路军第师旅挺进平西、路经其家乡时,他已年届六旬,为实现抗日夙愿,毅然关闭药店,携带全部药品参加八路军,从事医务工作。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不顾年事已高和环境艰险,苦心钻研中西医学,爬山越岭采集中草药,深入民间收集药方余种,配制丸、散、膏、丹等40余种,治愈大批伤病员。年春,部队进驻陕西省米脂县,病员集中,药品奇缺。他带领40余人四处搜集芒硝,制作硫酸钠,并利用当地动、植物和矿物原料,配制出疥疮一扫光、光明眼药膏、疟疾丸、外科治腐膏和复方氧化钙等药品,缓解了药品困难。年,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中,他担任南泥湾九龙泉某团农场场长,不顾年迈,带领全场余人,开荒多亩,当年达到粮食自给,并上缴公粮2.88万公斤。同时,开办木工厂、碾米坊,组织制药、编织和烧炭,把农场建成为第旅的第一模范农场。年被评为旅劳动英雄和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
蒋维平(图中划红圈者)在陕甘宁边区。
年7月,担任八路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在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中,率领医护人员救治伤员0余人,并亲自管理由多名伤员组成的连队,使之成为模范连队。年底,他来到张家口地区,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抚保科副科长。年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年后,历医院、医院、北医院医院副院长等职。蒋维平在生活上克勤克俭,节省下来的钱,一部分用来配制药品,送给驻地和家乡的群众治病;另一部分用来支援农业生产。他赠给张家口市郊区东窑农业社一千元,用于发展生产。年底,家乡石楼村办起了农业生产初级社,年发展成高级社,生产资金匮乏,他就将自己节约的两千元薪金,为家乡购置两部双轮双铧犁、四架喷雾器、一匹马,还建设了三十亩桃园,一百二十亩苹果园。年7月12日,蒋维平病医院,享年八十六岁。蒋维平的灵柩安放在张家口市烈士陵园。
长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