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96岁老红军陈明熟练背诵毛泽东诗词、怀念长征路上牺牲流血的战友
“枥上骅骝嘶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军队离退休干部为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党、国家、军队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10岁“红小鬼”踏上长征路的陈明同志,就是民族的英雄,就是国家的先锋。对老同志的历史功绩永远不能忘,对老一辈传下来的精神财富永远不能丢,对老干部的尊重关爱永远不能变。经常对军队老干部“坚持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不断满足离退休干部对美好晚年生活的向往!
陈老讲述长征路上的红色故事看到“红军帽”朗诵起毛泽东诗词儿童,亦或是成年人,熟练背记几首毛泽东诗词,不足为奇!可是,笔者听说在山东烟台,有这么一位将近百岁的老红军,虽然眼花耳背、记忆力下降,却还能熟练毛泽东诗词。
果不其然。12日3日上午,笔者有幸目睹了这难忘的一幕,烟台警备区司令员金巍和政委刘玉昂代表全区官兵职工来到医院住院部高干病房,看望和慰问96岁高龄的陈明同志。据悉,陈明是山东省干休系统目前健在的三名老红军之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9时30分许,当陈老看到警备区送来的这份特殊礼物——一顶崭新的“红军帽”时,竟然激动地朗诵起毛泽东的几首诗词,令在场的所有人员佩服和兴奋不已,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为陈老讲述这顶特殊礼物“红军帽”的由来
挤在病房门口的战士小张,低声对身边的战友说:“喔,毛主席的有些诗词连我都背记不起来,陈爷爷真是厉害,我要点赞并向陈爷爷学习!”
此情此景,警备区刘政委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俯身靠近老首长耳旁提高音调:“陈老,您就是我们大家心中的英雄,我们要向您学习,向您致敬!”陈老好像听明白什么了,接着张口说:“感谢大家一直惦念着我,时常来看我。我能活到现在,还要感谢长征路上牺牲流血的老战友,在危难时他们不顾自己来保护我,我才有今天。”听后,大家的掌声又更加响亮起来。
陈明,江西乐安人,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红军长征、延安保卫战、华北前线手术队和抗美援朝。曾获“三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二级红星勋章”等殊荣。
攀谈期间,有个心结一直纠缠着笔者:老人家对开国领袖毛主席,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怀?长征路上,一个10岁孩童经历过怎样的艰难困苦?
“长征,两万五千里长征!”
“老人家爱讲红军长征故事”
……
烟台第二干休所所长丁相军、政委吴继江,以及陈老的家人、军医不约而同地回答到。随后,笔者从陈老、家人、所领导、军医、护士、战士等身边采访和挖掘,梳理出陈老能回忆起来的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零星故事。
陈老收到烟台警备区官兵送来的“红军帽”和鲜花
10岁孩童成了红军小战士陈明的童年,正是工农红军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反动武装展开反“围剿”斗争的时期。父亲带头参加赤卫队,组织乡亲们打土豪,分田地,追随红军闹革命。那时陈明很小,虽然不太懂事,但能吃上饱饭的日子是幸福的。
然而,斗争却是残酷的。红军走了以后,地主还乡团又反扑回来,进行疯狂的报复。父亲被捕后惨遭杀害,母亲没过多久也含恨去世,只有8岁的陈明成了孤儿。
为了活命,陈明去给富人放牛。赣中山区的寒冬阴冷难捱,没有棉衣和鞋子,只穿件破单衣过冬。屁股上生了疥疮并溃烂,血水直流,疼的昏死过去。又冷又饿的漆黑夜晚,用茅草裹着身子蜷缩在牛棚的一角,陈明只有一个念头:当红军,跟着红军走。
说起陈明参军的故事,还有几分曲折。其实父亲健在的时候,就想让陈明当红军。当时有好几个大一点的孩子都跟着红军走了,因为陈明年龄太小,行军打仗跟不上,被劝了回来。
后来,陈明又自己跑去要求参军,一位腿部负伤的红军团长需要照顾,就把他留下了。但几天后部队要战斗,陈明又被送了回来。
年4月的一天,红军再次路过家乡,一位本家婆婆恳求新兵营营长:“父母都被地主、还乡团害死了,这孩子快活不下去了,你们就带他走吧。”营长盯着瘦弱矮小的陈明,不知是可怜的身世还是乞求的目光打动了他,终于答应下来。
在那个春天的暖阳下,陈明激动地在田间的小路上飞奔,挥手向正在田里插秧的乡亲们高喊:“我当红军啦!”
穿上长一大截的军装,戴上八角帽,刚满10岁的陈明成了一名红军小战士。为了励心铭志,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陈明,喻意:冲出黑暗,追寻光明。也正是从那天起,陈明走上了革命道路,也开始了他人生的长征路。
“我碰在马屁股上了”年秋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苏区开始转移。陈明由于年龄小,被调到五军团伤员休养所当看护员。在这段风雨兼程战火纷飞的路上,让陈明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走,日复一日不分昼夜的走。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走的都是沟沟坎坎的山间小路,夜间行军时还不能说话,怕被敌人发现,部队行进速度时快时慢,走走停停。那时陈明年龄还小,加上行军疲劳,很容易犯困。一次夜行军,为防止暴露目标,不让打火把照明,也不允许说话。陈明由于过度疲劳,边走边睡。在过一座小桥时,前面的马突然停住了,只听咚地一声,陈明一头撞在了马屁股上,整个人重重的摔在地上,胳膊肘像断了一样疼痛难忍,但又不敢叫。
还有一次,也是夜行军,下着雨,陈明头上顶着一个瓷脸盆,走在一条很窄的小路上,也是累的边走边睡,一脚蹬空,连人带盆跌下山坡下的稻田里,路旁的酸枣树把他的手和腿刮伤多处,衣服也湿了,在战友的帮助下才爬了上来,追赶部队继续前进。
陈明老红军年轻时候的全家福
“难忘的师长陈树湘”陈树湘是陈明所在部队五军团34师师长,在长征开始向湘西转移的多次战斗中,他率领全师英勇奋战,多次突破敌人封锁。在到达湘江边而不能过江时,陈树湘受命率领部队返回湘南道县阻击敌军。
但途中,遭遇敌人征兵包围,战斗打的异常惨烈,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陈树湘因腹部和身体多处受伤昏迷被俘,敌人要将他用担架抬回长沙邀功示众。途中,他苏醒后发现敌人抬着他,知道自己被俘了,他用手伸入受伤的腹部将肠子掏出扯断。
壮烈牺牲,年仅29岁。但丧心病狂的敌人,又将他的头颅割下悬挂在长沙的城楼上示众。陈树湘的事迹充分体现了无数革命烈士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伟大理想。
年在延安担任外交部接待员时的照片
“怀念我们的董所长”董所长是陈明所在部队五军团休养所的所长,他个子很高,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典型的知识分子。陈明从江西开始长征一直跟着他,他对人和工作认真,对伤病员极端负责,长征途中经常会遇到敌机轰炸扫射,他总是一面喊着“大家快隐蔽”而不顾个人安危保护伤病员。
一天,陈明所在部队行军来到一条小河边,旁边是一个小山坡,已是下午五点左右,大家正要停下来休息,这时远方传来飞机的声音,只听董所长大喊:“同志们快隐蔽”!他把陈明他们几个小鬼安排藏在山坡的一棵树下,他又指挥其它工作人员掩护隐蔽伤员。这时,两架飞机投下六、七颗炸弹,从陈明头上飞过,都落到前面的小河沟旁,巨大的爆炸声和一股股硝烟直冲天空。
敌机飞走后,才发现董所长和一个休养排长,因没来得极隐蔽而牺牲了。陈明他们围在所长和那位排长身边万分悲痛,流着眼泪安葬了他们,部队继续前进。
年8月盛夏,陈老在烟台第二离职休养所。
“爬雪山,过草地”年8月,陈明遇到了长征路上最高的一座大山——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很多战友因极度的虚弱和缺氧,刚爬到山顶就坐在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还有一些战士没能爬到山顶,就坚持不住,昏倒在风雪中,滚落下去。他们都没能走完长征路,就长眠在了那座高高的雪山上。但陈明过雪山的故事却有几分传奇色彩。
要翻越雪山,必须在上午八、九点上山,爬雪山前每人准备一根木棍,陈明所在团是上午八点开始向雪山进发的,上山后沿着前面部队踩出的路,雪被踩的像个雪梯子一样,战友们相互帮助。
在午后时间,终于爬到山顶。正要下岗的时候,突然飞来一架敌机,陈明吓的撒腿就跑,大家都喊他:小鬼不要跑。但陈明围着一个小山窝,一个劲的跑,敌机转了几圈又飞走了。陈老说:这件事可能有的战友还记得,那个小鬼就是我。
翻过雪山后,陈明所在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合。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分两路过草地并进行会合编队。左路军以一方面军为主,加上四方面军的两个军,由毛主席率领过草地,左路军以四方面军为主,加上一方面军的两个军,由朱总司令和张国焘率领过草地。
草地在四川西北部(毛儿盖地区)纵横数百里的水草地,几乎天天下雨,到处污泥浊水,人马一旦陷下去很难爬上来。陈明他们走了好几天,好不容易到了阿坝地区。突然传来命令停止前进,好几天他们住在一个斜坡的地方,雨不停的下,身上带的粮食也吃光了,没有吃的就吃野菜、草根,为了充饥皮带也吃了。陈老说,皮带他也吃过。“睡觉时大家都靠在一起,相互取暖。好几天了,同志们都盼着快点走出草地。”陈老讲到,一天,军团长董振堂宣布上级命令,部队马上原路返回南下。同志们听了命令后,说什么的都有,情绪十分错落,因为马上就要走出草地了,但必须服从命令,返回走出草地,再爬雪山。
陈明讲:朱总司令率领的左路军,还有五军团一样,三次爬雪山过草地,这就是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使左路军造成重大伤亡损失,减员一半,也使我们比毛主席率领的右路军晚了一年才到达陕北。“一床夹被子”陈明说,他有一床夹被子,那还是在中央苏区时发的。行军时,天冷就披着它,下雨也披着,晚上睡觉铺一半盖一半,它一直伴他到延安。因他们没有发棉衣,冬天把它叠成双层披在身上挡风雪,从年参加红军,直至年到达延安。红军缺少物资供应,只有一套单衣是参军时发的,两年多没发一件衣、一分钱。长征途中鞋子穿破了,露着脚指头,最后不能穿了,就学着打草鞋,但到了冬天连草鞋也穿不上了。一次冬天下着小雪,陈明打着赤脚行军,那种寒冷刺骨的滋味,是我终生难忘的。后来到了小镇,陈明在一个土豪家里找到了一双绿色绣花鞋,穿上行军可比打赤脚好多了,别提多高兴了。在那个年代,红军指战员就是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才能克服重重困难。烟台警备区和解放军医院领导与陈老合影留念
文中部分老照片转自军网,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