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网易新闻中国金融论坛看

人人都在谈论“互联网金融”的时代,互联网金融到底是机遇还是烫手山芋?面对频繁的跑路、逾期、坏账,投资者唯恐十面埋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是积极应对,加强风险防控?

5月12日,中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论坛——中国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委领导,世行、IMF、亚行等相关的国际组织官员以及著名学者、金融投资机构高层、跨国公司高管等汇聚一堂,以“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创新与金融服务”为主题,探讨年度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前沿性重大热点问题。

互联网金融成为了其中的焦点话题。

在上午的开幕式现场,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东荣在演讲时表示“信息化金融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并特别指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热点主要包括制度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随后,安存科技创始人玄奘(花名)向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李东荣主任汇报安存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无忧存证,李主任听取后,大力赞赏了安存的科技创新理念、体系和技术,建议安存“在更加大的场合上将无忧存证推广使用”。

玄奘向李东荣主任汇报无忧存证模式

风口上的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在于风控能力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是工具,金融是内核。简单粗暴的来说,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没什么差别,一样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三大基本需求:投资、融资、支付。

传统金融的三大用户需求

传统金融,借助了互联网这个工具,把有资金需求的融资者和有理财需求的投资者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互联网金融这个新业态。“与传统的金融业务相比,现代新技术的引入,给金融风险防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使得违法的成本也随之降低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时建中表示。

互联网让金融业务变得便捷、高效,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谁来证明我确实投资了,投资了多少钱,资金流向了哪里,当初我和金融平台签订的协议是怎样的,关于到期回赎当初是如何约定的……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不仅是对个人投资的一种保障,也是一旦平台出现问题时,维权中最基本的资料。

互联网金融时代,用户的需求已经从投资、融资、支付变成了投资、融资、支付、风控。投资人资金安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互联网金融的四大用户需求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看第四方——无忧存证如何创新

风险控制怎么做?如何保障虚拟世界里的真金白银?

针对这个问题,众多第三方平台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即通过多渠道、多维度搜集数据,为用户进行信用评分,依据分值来判断用户是否有还款能力,从而决定是否放款。那么,问题来了:1、数据的体量是否足够大?体量不够大,如何谈大数据风控?2、从社交媒体、电商交易等平台上采集的数据,其真实性、相关性有多高?3、采集权威度数据,所耗费的成本、难度有多巨大?

可见,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对互联网金融的风控难题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要真正实现大数据风控,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5月12日下午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与信用和风险管理”分会现场,安存科技副总裁单勇忠提出的第四方创新风控模式——无忧存证,引起了与会者和媒体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zl/55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