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 疫情情况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

白癜风的危害 https://m.39.net/pf/a_4359087.html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方法:

1.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和饭前便后。

2.外出请戴口罩,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

3.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的地方。

4.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5.戒烟限酒,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6.适当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7.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8.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2、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如果一次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人群,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并不是抵抗力强的人群感染的风险会更低。儿童的接触机会少,感染的几率低;同样的接触机会,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几率更大。

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医院收治病例多数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医务人员感染风险高。从现在定义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推断,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4、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

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

呼吸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插管或是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

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支原体、A组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奈瑟菌)等。

5、什么是空气传播?

即气溶胶传播,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认为直径<5um,能在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接触传播。

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有:

专一的空气传播:结核杆菌、曲菌。

经多种途径,但以空气传播为主: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常经其他途径,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气管插管/切开、开放性气道吸引)。

通过空气传播:天花病毒、SARS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诺如病毒等。

6、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主要见于病毒的传播)。

?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如疥疮。

间接接触:传染性病原体通过污染的物体或人的传播,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多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7、什么是可疑暴露者?

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且暴露时未釆取有效防护的加工、售卖、搬运、配送或管理等人员。

8、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9、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10~12天。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内容来源于网络

编辑:柯乐乐审核:丁晓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zl/64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