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亦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之意。
三伏天是个黄金调理期,所谓:“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身体一些缠绵难治的毛病,正好借这样的天时地利来调治,祛“百病”,尤其是虚寒、体内寒湿重的人。
早在两百多年前,我国医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就指出了三豆汤的作用,说是每日煮汤给小儿吃,孩子出痘出疹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出现疹子化脓等情况,亦可喝三豆汤;把豆子捣烂敷到疹子上,疹子化脓的情况也会好转。这说明,三豆汤有很好的解毒消肿、清除痱疮的作用。
暑湿热毒带来的岂止是痱子和痘痘,像各种疥疮、湿疹,还有最主要的,一到暑天就特别特别累,纳食不香,晕沉沉的什么都不想做,苦夏之苦,身体不好的人真是吃不消。这些在服食三豆汤以后,都可以很快得到缓解。
三豆汤是从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中流传下来的古方,全是食物组成,很简单,也很安全,既是糖水,也是味道超好的药茶。
所谓三豆,其实是由绿豆、赤小豆、黑豆煎煮而成的,其中,绿豆、赤小豆起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黑豆则健脾补肾。绿豆和赤小豆都是寒凉之物,黑豆的加入,对它们的寒凉性有一定的抵消。
每周来上两三碗,能起到解暑、清热、祛湿、补肾的功效,最适合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喝~
三豆汤:
材料: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将豆子洗净,清水浸泡1个小时;
2.将三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滚后转小火慢煮1个小时,待豆子开花后放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放凉后连汤带豆一起食用。
我们要知道
绿豆汤解暑的效果很好,要中暑了,心烦口渴,什么东西都吃不下。
赤小豆,既能补益又能利水。
黑豆是“肾之豆”,是养肾的。
黑豆还能安神、解毒、助睡眠、补肾利水,是通补之物,补而不滞,利而不伤。
三豆汤清热解暑,利湿,是防治痱子、痘痘的平淡良方,大家莫以为平淡就小视它,淡渗利湿,现代人营养浓浊过度,正需要平淡的清汤来稀释。还有排浊水的作用,这样一来浊阴下行,不能犯上作乱,像粉刺痘痘这些营养过剩的产物就减少了。
老人、小孩,肠胃不好的人,可以加红糖,红糖属温性,代替冰糖。
三豆汤一周可以喝两三次,三伏期间喝最好,最晚可以喝到处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