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清明节由来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又叫寒气节、它不仅是节气,也是节日,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和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鬼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流传到民间,经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风俗。 文化学者胡野秋介绍,“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而在清明节踏青也成为了中国人几千年的一个传统习俗。
清明节习俗清明习俗多样,随之发展起来的食俗文化也是丰富多样,各种各样的应季应景的特色清明小吃让人垂涎三尺。
吃青团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取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团子。
芥菜饭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万物吐故纳新之时,如何让孩子享受假期快乐的同时,还能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呢?
本周很荣幸邀请到
浙江省心理健康亲青帮专家组成员
区家庭教育 志愿者、路桥区首批亲职教育官
路桥小学高级教师
施仙素老师
为大家带来一课
《怎么和孩子一起过清明节》
讲师简介施仙素老师:路桥小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心理健康亲青帮专家组成员,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研修高端班成员,台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组成员,路桥区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心苗班“成员。曾获台州市班主任、德育导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路桥区 教师、路桥区教坛新秀、路桥区青少年英才、路桥区家庭教育 志愿者、路桥区首批亲职教育官等十多项荣誉。多次在心理健康研讨会、培训会上作讲座及经验介绍,并为五六年级孩子们普及性教育。多篇论文案例在省级评比中获奖,并在省级核心杂志上发表,参与编写了《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活动指南及教师用书》。成功主持或参与20多个省市区课题研究。
微课通知本次课堂,将于周五(3月26日)19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