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读
入
菩
萨
行
论
安
忍
品
顿
戒
《入菩萨行论安忍品》
寂天菩萨造,如石法师译;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入菩萨行论安忍品》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
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若心执灼嗔,意即不寂静,
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
纵人以利敬,恩施来依者,
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弑害。
嗔令亲友厌,虽施亦不依。
若心有嗔恚,安乐不久住,
嗔敌能招致,如上诸苦患。
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
得此不乐食,嗔盛毁自他。
故当尽断除,嗔敌诸粮食,
此敌唯害我,更无他余事。
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
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
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
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不欲我与友,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于敌则相反。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
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
吾今求解脱,何故反畏怯?
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
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
蛇及蚊虻噬,饥渴等苦受,
乃至疥疮等,岂非见惯耶?
故于寒暑风,病缚捶打等,
不宜太娇弱,若娇反增苦。
《入菩萨行论安忍品》
有者见己血,反增其坚勇,
有人见他血,惊慌复闷绝,
此二大差别,悉由勇怯致。
故应轻害苦,莫为诸苦毁。
智者纵历苦,不乱心澄明。
奋战诸烦恼,虽生多害苦,
然应轻彼苦,力克嗔等敌,
制惑真勇士,余唯弑尸者。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不嗔胆病等,痛苦大渊薮,
云何嗔有情,彼皆缘所成。
如人不欲病,然病仍生起,
如是不欲恼,烦恼强涌现。
心虽不思嗔,而人自然嗔,
如是未思生,嗔恼犹自生。
所有众过失,种种诸罪恶,
彼皆缘所生,全然非自力。
彼等众缘聚,不思将生嗔,
所生诸嗔恼,亦无已生想。
..........
为令如来喜,止害利世间,
任他践吾顶,宁死悦世主。
大悲诸佛尊,视众犹如己,
生佛既同体,何不敬众生?
悦众令佛喜,能成自利益,
能除世间苦,故应常安忍。
譬如大王臣,虽伤众多人,
谋深虑远者,力堪不报复,
因敌力非单,王势即彼援,
故敌力虽弱,不应轻忽彼。
悲佛与狱卒,吾敌众依怙,
故如民侍君,普令有情喜。
暴君纵生嗔,不能令堕狱,
然犯诸有情,定遭地狱害。
如是王虽喜,不能令成佛,
然悦诸众生,终成无上觉。
云何犹不见,取悦有情果,
来生成正觉,今世享荣耀。
生生修忍得,貌美无病障,
誉雅命久长,乐等转轮王。
第六品终
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吉祥经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
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
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
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
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
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
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
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治净生活,领悟八正道,
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
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岁月漫长不惊不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