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有声书德川家康更名改姓与匠人精神

“从这回开始,我们熟悉的“德川家康”这个名字,才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最开始的‘竹千代’到‘元信’,从‘松平元康’到‘德川家康’,我们的这位故事主人公可谓一路更名改姓。而且不仅仅是家康,前面我们聊过的包括丰臣秀吉在内,很多的日本大名似乎都是如此,不仅改名还改姓!就像玩一样。说实话,读日本历史,这点对于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中国人来讲,实在是很难理解。乍一看去,感觉这日本人真的太能折腾了。其实,如果你真正了解日本的历史和文化,这其中倒是蕴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匠人精神,只能够在类似日本这样的一个文化环境下诞生?”

喜马拉雅FM

北川有声书

更名改姓的家康与匠人精神

可能我们中国人有点不太理解。早在两千多年前,陈胜就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他自己也过了一把帝王瘾。两千余年来,狗剩、铁蛋、二娃子之流的爬上高位甚至皇位的比比皆是,比如那个朱重八。日本人,太死心眼了吧?为什么这么看重出身?

其实,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自秦以后,长期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的政体,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政体上都有很浓重的世袭封建制烙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政体,导致了对于出身完全不同的看法。同样,同为长期实行世袭封建制的欧洲,也极为重视出身和血统,陈胜的话,可能在欧洲贵族看来,完全是一个野蛮人近乎疯狂的胡言乱语。

当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揭竿而起。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贵族世袭制度,不仅在制度上,更是在人民的心理层面被彻底打破了。

更进一步,我觉得日本文化中的所谓“匠人精神”,也是和这种重视出身的文化习俗有密切的关联。一个人的祖上如果一直从事一种工作,那么一方面他们家族会非常擅长这项工作,会变得很专业;另一方面,他本人也会有一种家族和职业的强烈认同感,他一般不会想着去从事其他行业,这可能对他来讲是一种妄想。而这种专注、专业,都是使他成为匠人的重要条件。

反观中国,自秦以来基本废除封建制,自隋唐以来更是开科取士,使得大量平民有机会跻身上流社会。相对而言,你的出身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所以长期以来,中国人相对不太注重出身,而是注重个人本身的素质和努力,中国人相信,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样的一种思想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会激励大家奋发有为,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优秀人才,使真正有才干的人,不至于被出身所局限。但是,其弊端就是,很多人都不是那么“安分”,很多人都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很多人希望读书做官(现在则还要加上经商)来改变命运。很少有人从内心深处安于自己的工作,致力于把自己现有的工作做好,做到极致。

匠人这个职业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地位比较低下的。甚至连“匠人”这个词都没有。这个也和中国文化里长久以来“重道轻术”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这两年,关于“匠人精神”的呼吁,在国内逐渐增多。说实话,我个人是不看好的,我不认为在中国能够出现大量的“匠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并没有“匠人精神”的土壤和文化氛围。

做一个匠人,是需要专注、专业、能耐得住寂寞,但是以中国的历来的传统和现阶段情况来看,指望在中国出现像日本那样的大规模匠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说到底,绝大部分中国人,并不想做匠人,甚至连匠人的概念都没有,大家更愿意做“人上人”。现在创业公司遍地,全民创业的景象,就是一种体现。

同样的,为什么美国很少谈“匠人精神”?啥叫美国梦?说白了就是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人上人呗。

为什么美国很少谈“匠人精神”?啥叫美国梦?说白了就是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人上人呗。图为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现在日本和日本文化很热,有不少声音提倡要学习日本文化。我个人认为,日本文化虽然源自于中国文化,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民族特性、历史沿革等诸多因素,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还是有相当大的不同的。

乱世中另一种结局

再回到我们的战国故事,上回我们说到,松平家康,在他5岁风华正茂的时候,正式改姓“德川”,以此证明自己纯正的贵族血统,为他未来的人生抱负做起了准备。而就在改名为“德川”的同年,家康迎來一个扩张势力的好机会。甲斐国的武田信玄,看准了今川氏真的孱弱,借口今川家不再给武田家运海盐的事情,背弃了“北条-武田-今川”的三家同盟,开始率军进攻今川家。

为了进展顺利,信玄派人联系家康,约定共同进攻今川家,得手之后,共同瓜分今川家的领地。家康答应了这个协议,也开始进攻今川家。

年底,今川家的居城骏府被武田军攻破,氏真逃往挂川城。年,德川军围攻挂川城。在坚守几个月后,经家康的亲自劝说,今川氏真出城投降。虽然得以保全性命,但作为曾经威震一方的诸侯,今川家的势力自此退出日本政坛,也可以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灭亡了。

还记得这篇文章吗,《珍爱生命,远离熊猫》?许多时候,我们都是很偏激得去考虑一个问题,决不投降,战死沙场就是英雄,反之就是懦夫。其实人生的很多抉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点击回看这篇老文章,看看历史上真正的文天祥“三兄弟”是怎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和同时代、同辈份那些继续在政坛上活跃的大名们相比,氏真的结局算是相当好的了。今川家失势后,氏真先后依附于北条家和德川家,后来又前往京都,和王公贵族们一起专研和歌,回归了本来就适合他的艺术家生活。家康掌权后,对氏真也非常礼遇,把他安置在江户附近的品川城,尊他为“品川殿”。年,氏真病逝于品川城,享年77岁。

退出政坛后的氏真,日子过得优雅而惬意,最后又是得享高寿而善终,可以说结局非常之好。而同一时期的织田信长、武田胜赖、北条氏政这些周边和他同一辈分的大名,虽然都曾风光一时,但结局都非常悲惨。就算是德川家康,最终取得了天下,也是九死一生、惊险万分。和这些人相比,氏真实在是太幸运了。而这一切,就在于他退出了名利场,回归了田园生活。

而今川氏真,这位有情怀、无志向,每天与茶诗相伴,过着宁静安逸生活,终老于禅意庭院之下的同学,我能说,你就是我的人生目标么?

说到这里我也忍不住插一句,相对于西方式管理领导力,东方的管理思想更注重领导人的“仁德”之心。虽然这句话听上去“好土”。但是,如果当年今川氏真投降的不是德川家康,而是织田信长,个人觉得可能结局不会那么好。历史上虐俘,杀降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的。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当年今川氏真投降前,应该还是有过这方面的考虑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德川家康还是很讲“仁义”的,而事实证明,确实也是他笑到了最后。相比魔王织田信长,如果信长当年能够克服下自己暴虐的性格,可能最终也不至于死在自己最信任的下属手里吧。

惨败:第一名将武田信玄

瓜分到当年的宗主今川家的领地后,家康的实力大大增加,已经成了全日本范围内不容小觑的一方诸侯。而此时,家康的盟友织田信长,也在快速地开展自己争霸天下的事业,这一阶段内,信长扶持足利义昭、讨伐朝仓家和浅井家、全力抗击“信长包围网”,忙得不亦乐乎。

而当包围网成立时,足利义昭将军曾私下拉拢家康,希望他能背弃和信长的盟约,一起对抗织田家。而家康则拒绝了将军的请求,坚定地战在信长这一边。至于说为什么,我想,除了道义和感情以外,继续选择和一位靠谱的队友并肩作战,也是家康的重要考量吧。

但其实家康的这种考量和眼光,当时看是很艰难的。团队领导做决定不难,能坚持决定很难,特别是形势变化,团队内部开始动摇的时候。

年,甲斐国的武田信玄率大军上洛,其主力部队的进军路线,正好贯穿德川家的领地,家康又一次遇到重大危机。武田军骁勇善战,信玄本人又用兵如神,本来就实力不济的德川家被打得鼻青脸肿,丢城失地,不得不龟缩待援。偏偏这时织田信长也受制于包围网的其他大名,无法腾出手来全力救援家康,仅仅出于道义,派出了象征性的三千援军而已,甚至信长还劝说家康放弃远江国的领地,以避开武田军的锋芒和不必要的损失,集中全部兵力防守德川家的大本营三河国。年的冬天,对这两个儿时的好伙伴来说,显得特别寒冷,他们正经历着“织田-德川”同盟最艰难的时期。

虽然有信长的劝说,但家康还是决定固守远江国的领地。当年的十二月,信玄大军已经打到了家康在远江国的居城(即首都)滨松城下,形势对德川家非常不利。

但是,就在逼近家康的居城滨松城时,信玄却并没有下令攻城,而是突然率军掉头北上,似乎准备绕过家康的居城,直接西进。当时不少家臣建议家康放信玄西去,不要追击。客观地说,在德川家连战连败,兵力、谋略、士气等都不如武田家之时,重兵固守坚城,是稳妥的战略,虽然这样做等于放任武田军在自己首都门口耀武扬威,有些屈辱,但也是不得已。

关于情绪和面子,弘一大师李叔同是这样说的:“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对于管理和决策,道理也是一样的吧。

但是,家康则担心武田军西进攻入三河国后,一方面德川家的根据地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也等于切断了自己和信长之间联系,加之也有些不甘受辱,又觉得武田军急于西进,从背后攻击的话,应该会有成算,于是就率军出城,尾随武田大军身后,准备施展突袭。

而没想到,这一切都在“战国第一名将”武田信玄的计算之中。

信玄深知滨松城有重兵把守,短时间内不易攻取,武田家的大军都是由农民组成,不能长时间离家作战,所以他决定制造假象,把家康的军队引出城来,在野战中依靠武田军的强大战力予以消灭。如此和德川家主力决战,以求速战速决的方法,才是对当时的武田家最有利的。

于是,他率大军逼近滨松城,又突然调头,就是要给家康一种“明攻滨松,暗取三河”的感觉,让家康觉得自己的真实意图是在急于西进三河,从而率军尾随自己,而家康果然中计,一步步都按照信玄的计算而来。

日本战国第一名将:风林火山·武田信玄。

而当家康带着部队追击信玄至三方原一带时,愕然发现本该前进的武田大军已经调转头来,在前方布好阵势,准备攻击自己了。也许此时家康才发现已经中计,但已经没有退路,因为对方严阵以待,而自己仓促退兵的话,会被对方追杀,进而全盘崩溃。所以,家康只能硬着头皮布阵迎战。

结果当然没有悬念,德川军大败,损兵折将,众多家臣牺牲,家康本人也险些战死,靠着家臣的拼死保护和伪装吸引武田军,才勉强逃回滨松城。而且在逃亡中,据说家康因为惊恐而大小便失禁,拉了一裤子,此等狼狈,恐怕也是举世无双了。

以上就是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三方原之战”。此战看点甚多,但是我觉得,最应该着眼的,是家康逃回滨松城后,并非因为刚刚逃过一劫而马上长舒一口气,换下自己因大小便失禁拉了一裤子的衣服,而是马上叫来了画师,自己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让画师画下了自己狼狈不堪的惨状,以此来提醒自己的莽撞,激励自己日后要努力雪耻。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让人看到了家康的气度和坚忍,这也是“忍者神龟”日后最终能够取得天下的重要内在保证。

-德川家康,三方原之战惨败后的画像-

-如果你也身处逆境,想想当时的家康-

不过此时,在三方原之战后,家康已经无力阻止信玄继续西进,而织田信长面对如此强悍又长于谋略的武田信玄,也是头皮阵阵发麻,准备拼上老命,和信玄展开其实并无多少胜算的决战。

欲知这对“小伙伴”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江湖相望远,共点古今茶

-往期专题,点击阅读-心学

止学

棋道

茶道

中医灭亡

容斋随笔

孔门

曾国藩

芈月

魏文侯

曹操

隋唐

魏晋名士

易经

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

德川家康

武田信玄

上杉谦信

成熟做人,从容处世

长按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北京市中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wh/38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