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
相约浦东
孙楠的一首《追寻》中,有这样几句歌词:“拂去岁月厚厚的封尘,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阀门,又见过去岁月如歌的年轮,一页页一篇篇刻骨铭心的画面,我心驰神往不断地追寻,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试问人的一生,究竟在追寻什么?人到中年,重新回顾看似简单的问题,突然发现,我们很多人似乎找不到答案!本期《相约浦东》,浦东军休中心罗山干休所87岁的离休干部沈玲,将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的,是她早年的一段追寻之路。
追寻
说好了一早要接受采访,约定的时间还没到,满头银发的沈玲便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和蔼的笑容、挺立的站姿,初次见面,这位秀美、端庄的老太太便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时光倒转半个世纪,这位已入耄耋之年的长辈,当年参军,为何当的是卫生兵?沈玲我私塾念到五年级,小学毕业。那时候我们是老解放区,白天国民党住在涟水,离本地有40里,经常下来扫荡、抓壮丁,他完了以后日本鬼子下来扫荡,一来了老百姓很遭殃,看见女的就抓,看见鸡鸭牛羊就一扫光,这些事情老百姓都看在眼里。
沈玲
年12月,沈玲出生在江苏涟水县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父母比较开明,在一家人生活勉强温饱的情况下,先后送一子一女进私塾念书。从小聪颖好学的沈玲,经过五年的学习,已具有了相当于初中的文化水平。也由此,年,才14岁的她已然成为了村妇救会开展支援前线工作的好帮手。沈玲我们县和村的妇女会主任经常下来收老百姓做的军鞋,叫我去记账、统计,还有县里下来秤粮食,也要我去登记,哪家出多少,哪家愿意出,哪家不愿意出,我也是很愿意帮他们忙。后来她们看着我很好,介绍我入党,我说好的,其实我也不懂多少,她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入党以后,经常在草地里开会,讲那些道理。
当时,有支解放军的宣传队入住沈玲家,宣传队朝气蓬勃的氛围让她羡慕不已。沈玲告诉我们说:每天晚上解放军都来,老百姓很高兴,就把草堆抱进来,铺上让他们住。他们就像亲人一样,天一亮他们就走了。当时这里是国民党、共产党互相争夺的一个地方,所以白天国民党来,晚上解放军来,有时宣传队住在这里,有时医疗队带了伤员住在这里。
沈玲说,宣传队里有位大姐经常向她宣讲革命道理,并鼓励她参军。回忆当时的情形,沈玲告诉我们:我说我这么小能当兵啊?她说可以,我当兵时比你还小唻!她说解放军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那时我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反正听她这样讲,心里也一直觉得解放军好。他们(国民党)来都是抢啊杀的,非常凶狠,来一趟粮食也没有了,日本人来,猪牛羊鸡都没有了。解放军来了以后早上临走前,都帮着打扫好卫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百姓特别高兴。
才10多岁的女孩子离家去当兵,家里的父母怎会同意?沈玲说:老人说没有女孩当兵的,当兵有什么好?我说你放心没有事的,我在家里倒可能会死掉,日本鬼子经常下来扫荡,更可怕!小孩都要涂锅底水,你不涂日本鬼子下来要抓花姑娘,年纪轻的都要涂,还要穿老太太衣服,那样子过得很痛苦的,不行她不听!母亲是最不舍得,那一刻宣传队的一帮人来带我,他们就等在外面,她就是不放我走!我说妈你放手,我要走了,我把她手一抹掉以后,她就坐下去哭了。宣传队那个大姐说小沈你脸调过去好了,因为她看见我要掉眼泪了!她说妈妈你起来,我来跟你说!我就跟他们前面的一起走了,其实我也很难过的!
跟着宣传队到了部队后,沈玲被分配到华中军区卫校学习。她说,受条件限制,教材大都是油印的,听课时学员们把背包当凳子,膝盖当桌子,学习条件虽说差,但是大家精神饱满,学习起来很是积极认真。沈玲大姐问我,你想做什么?当时有卫生员住在我家里,我说我想当卫生兵,我就喜欢!早上6点钟吹号就起床,打绑腿、弄背包再出操,吃完饭,上课很简陋,没有黑板、没有凳子,什么都没有,就坐在那稻草上,我们队长、室长就在前面上课,怎么包扎、怎么止血、怎么换药,就在前面示范。当时15岁,最小,学习没落下,落不下!
年8月,沈玲被分配到华野12纵队卫生部第二医疗队当卫生员,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救死扶伤。沈玲第一天行军就准备北上,往山东走。提前一个月部队就做工作,说这次行军很严格,行军途中会经过你们的家乡,到时你们的父母肯定会守在那里,我们的纪律很严明,不准离队,我都记在心里!真没想到,路过我们家乡左维,是一个小集镇,刚进左维门,我爸看见我,就一下跪在我面前(哽噎),我就愣住了,这个事情不好办!我想党员要带头,我也没哭!他让我回家,说你只要回家坐一会儿,我说我不能回去,父亲你要说什么跟我讲,我说我妈好不好?我哥好吗?我这人比较硬气,(其实)心里也难过!父亲就跪着不起来,最后队长这样讲,他问我父亲离家多少远?我说2里路,他就让室长陪我回家。回家也没坐多久,我妈就炒了2袋花生,妈妈开心,没哭,没有一个掉眼泪的,就背了两口袋花生,连夜赶到了宿营地。
老人回忆说,最初,部队是从苏北往山东行进,参加济南战役外围阻击打援任务。每天早起裹好绑腿、打好背包后,就是一直不停的徒步行军。沈玲白天跑是飞机轰炸,越往山东那地方是越不安全。北方傍晚五、六点钟老百姓就点着小油灯睡觉了,天黑伸手不见五指!行军时前30天还不觉得,大概每天就是七、八十里,八、九十里,后来赶任务要跑里,就这样跑吃得消吗?吃得消啊,我不但能跑,还帮人家背背包。
沈玲说,一次行军途中,她所在的部队还遭遇了敌机的轰炸,和她一块在卫校学习的战友也不幸牺牲。沈玲一面走,一面听飞机,他们讲你们要听飞机,实际飞机一听到声音已经到头上了,不怕,大家赶快趴下来隐蔽!一天快到徐州,白天走的时候飞机轰炸,我们医疗队有几百人,拉线比较长。一个同事是跟马一道走,马是背药的,马被炸死了,她也牺牲了。怕不怕?不怕,已经下定决心铁了心了!从那以后,队长说要改在晚上走。北方的路都是很窄的泥巴路,下雨行军很困难。然后还要走稻梁地,就是高粱地、玉米地,粮食砍掉了以后,就在那地里走!那地很难走,一高一低的,都绊脚,死人很多,走着走着绊住就跌倒了,队上都讲过的,你们走在地里碰到死人不要怕,都是白天被打死的国民党军。
一天夜里,部队要经过敌人封锁的陇海铁路,上级规定,所有人员离铁路几里地远就要跑步前进。从农村入伍的沈玲从未见过铁路是啥样子,天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当要跨过铁路时,沈玲不由地蹲下去,用手感知一下铁轨到底是啥样子,不料被后面赶上的战友撞倒在地,一旁的班长急忙将她拽起,帮她拾起背包和米袋追赶前进。沈玲到老百姓家里去。找不到老百姓家,你只能住外面,就是小麦秆场地。瞌睡呀,敌人的信号弹掉在面前,透亮的,看看又睡了!因为长时间不能睡觉,有一次不知走到稻田还是小溪,就滑进去了,人摔进去,头也湿掉了。班长把毛巾拆开,帮我把头弄好,他说队长在后面,把他马给你骑,我说不要!我这人从小就坚决,我说你千万不要讲,其实这地方水还蛮深的,就那以后老有头痛。
年9月,济南战役胜利结束,部队奉命南下,到达山东、江苏和安徽交界的淮海地区。通常情况下,医疗队都是紧跟在作战部队后面,前方一有战斗,就会有伤员抬下来,经过医疗队急救处理后,医院转运。2个多月时间里,卫生队不断接收纵队的伤员,医护人员经常是不休不眠地干。沈玲开始接触伤员,看到全身都是血,心里就有点紧张。队长室长会讲,我们今天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伤员服务的,我们既然为伤员服务,就什么都不怕!这我都听进去了,后来慢慢都习惯了!以后再接触这个,只有同情,真不怕!
部队战斗频繁,生活十分艰苦。队员们平时吃的,除了黄豆面,就是高粱馍和煎饼,不少人因为肠胃不适应经常闹肚子。沈玲说,行军时身上背的米、面等细粮通常都只做给伤病员吃。而晚上睡觉,是走到哪里就宿营在哪里,一间房子,女的睡在左边,男的睡在右边,中间只隔一个地铺。沈玲脚上打泡,大泡小泡,血泡,都沾在鞋子上!晚上鞋子脱下来,里面都是血和脓,用树叶擦擦鞋子,照旧穿着!淮海战役时间长、战场大、行军时间长,阴天下雨,大家有的里面穿空心棉袄,我就家里给我一件破旧衬衣。这衬衣下雨湿了、出汗湿了就捂干再穿,没有卫生设施,也没有洗澡的地方,全身都是疥疮虱子!男的也有,疥疮都这么大脓包,就是跟烫的泡一样透亮,全身都是!没有办法,公家的药不好用,只有硫磺好用,因为伤员不大用的,其他的都不能用!
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长江以北大片地区解放了,长江以南半边江山的解放指日可待!年2月间,沈玲所在部队的番号由原来的纵队改为华东野战军9兵团30军,部队从蚌埠经合肥到巢湖一带进行短暂休整。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中央军委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4月20日凌晨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长达多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强渡长江的战斗。长江南岸,尽管国民党调集了大量的军队、大炮,空中有飞机盘旋,江面上有舰艇巡逻,但我解放军英勇无畏,乘坐了成千上万条大小木船浩浩荡荡向南进发。沈玲我们是从芜湖六州上船的,上船前已经讲过,今天上船,不得有声音,到时旁边会有船夫扶着,不要掉进去!所以上船后一点声音都没有。伸手不见五指,也不能有亮光,头都趴着不准动,你也看不到我,我也看不到你。渡了船以后就要跑,因为就是封锁线,就怕敌人飞机炸。很快大概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到了那边我们就顺着杭州湾,直接到了上海。
过江后,部队以每天公里的急行军速度向上海方向前进。30军和兄弟部队先后攻占了松江、青浦、川沙、南汇等地。自南京、杭州解放后,上海地区的国民党军队陆军已无处可逃,唯一的方向就是吴淞口,当时华东三野10兵团从浦西攻击逼近吴淞口,9兵团则是从浦东攻击逼近吴淞口,形成两面夹击,阻断敌人退路。当时,据守上海的汤恩伯部队还有20万人,凭借市郊碉堡林立,工事坚固,企图顽抗。我军主攻高桥,战斗激烈,伤亡惨重。沈玲说,当时他们所在的医疗队就设在了高桥周边的一座大庙里。沈玲这大庙是个尼姑庙,上面不漏雨。淮海战役的时候,没有适合的房子和做手术的地方,伤员都没能好好包扎、治疗、吊水,都是弄完就走。到这里来我们就安定了,但是非常忙!打高桥的时候,炮是几天几夜都不停,伤员是夜里白天的不断往里送,都来不及救,白天黑夜的,队长他们做手术腿都站肿了!有一个伤员屁股被炸了半边,那个蛆有那么长,头都发黑,一团一团在里面,我们抓都抓不到,弄都弄不出来,有的小卫生员真怕,我说不要怕,就一个虫子你怕什么?拉不出来,我们队长说弄双氧水,几瓶子往里冲,冲进去浑了以后就把它扒干净,这个人最终还是牺牲了!还有一个小年轻,白白的漂漂亮亮,二十几岁,我们一去,叫我们大姐姐!脸都掉了半边,不哭,不掉眼泪,战士很勇敢,我们看着非常同情!每天早上换药,我们几个人就去他那里,小男孩很开朗,我们一去他就笑,后来牺牲了,我们都很难过!这两个人牺牲,我心里一直在惦记着这件事,碰到任何事我就想到他们这些事情,就什么都想得开,真的!
解放后,沈玲被分配到上海虹口区的海军医院,先后担任过护士、护士长、床位军医等,期间,曾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沈玲那时候在病房工作,我们两个人管两头,一头就30个病人不到,一人管一边的病人很累,也很忙!我这人对分配的工作是非常认真的,我的病人我是全心全意为他服务,我的病人要是病重了,我可以不回家!有值班医生,但我会晚点回家,病人和家属也喜欢我在这儿呆着,安全!我的病人要是去世了,每个病人我都去送。
年,因为工作劳累,沈玲行军时落下的头痛病大发作,继而又是重症心肌炎,经医院全力救治,她才从死亡线上捡回了一条命。沈玲工作很累很辛苦,常常发烧感冒,你不好好休息,会侵犯到心肌,就这回事!脸透黑,阿姨跟我说,沈医生你脸这么黑呀,我说我要看病,我心慌,早搏很厉害,心脏跳一下就停一下,跳两下,停一下,供血不行,后来就住院治疗,总压不下去。我在自己单位住院有半年,没控制好,后来医院,到那儿快休克了!这个跳了有一年多,后来就慢慢留下了一个后遗症--房颤!我房颤几十年了,从去年开始持续性的房颤!有没有后悔过?无所谓的!都经历那么多了,那些(战友)年纪轻轻的牺牲了,我现在能活着这么大年纪,已是不容易了!
年8月,沈玲从海军医院离休,年安置到干休所。当天采访时,和老太太聊到最后,我们也说到了“信仰”二字,对于这点,老人是这样认为的:我信仰共产党,带领人民过上这么好的幸福生活,把国家建设得那么强大!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那是翻天覆地的!多了不起!还要说一句,这也不能忘记在革命战争中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那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生与死、安与危、苦与乐中,老人一直坚守的,是自己的无悔和忠贞!相信她的故事,也终将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我们,去不断追寻有价值的人生!
温馨提示
FM.5东上海之声每周日上午10点《相约浦东》,欢迎大家准时收听。错过首播时间的,当晚8点有重播。点击蜻蜓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