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文,现任巴彦县司法局巴彦港司法所所长。年大学毕业后投入到最基层的司法行政工作,一干就是29个年头,默默付出在基层司法所。29年的从业经历,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等30多项荣誉称号。
她担起了普法的重任,通过集中学法、普法讲座、法律知识进校园等活动,摸索出了基层普法的有效路径。给学生讲授法律知识达到通俗易懂;利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进“法律六进”;运用新媒体平台,每天推送以案释法案例;通过“法律大集”、“法律广场”和“法治文艺汇演”等形式进一步推进法律宣传。
年4月,巴彦港镇沿江村村民李某、孙某等十多户与种植大户李世华因土地承包费纠纷引发了又一起群体性事件,种植大户偏重利益压低土地流转价格,村民凭据上一年粮价随意提高承包费,双方集结了20余人剑拔弩张,群体打斗一触即发。镇党委及时派她带多名调解员赶往沿江村事发现场,她没有丝毫松懈,夜以继日地走访调查,在弄清事件全部情况后,经过3天的反复耐心疏导,就事论理指出双方在该事件处理上的错误观点、错误行为,双方终于彻底认识到了各自的错误行为。现场调解长达7个小时,一方面要压制种植大户的高傲,一方面要平复农民的偏激,每一刻都险象环生,一言不合就前功尽弃。当她终于止争平息、看到双方握手言和时,她已经耗尽体力几乎瘫倒在地。那一刻,司法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迫使她用真心站在两者之间,面对双重压力,公平处事,打动双方,挽留和谐,制止打斗。
年仅20岁的农村青年赵某,在外打工时盗窃了两部智能手机,最终被判刑10个月缓刑一年。法律对失足的赵某的惩罚是公正的,然而回到家乡的他,却难以正确地面对矫正生活。他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无家可归。就蜗居在县城里10元一天的小旅馆,吃上顿没下顿。人员繁杂的环境,十分不利于赵某的矫正。矫期间,她经常去旅馆看望他,期待他能够矫正成功。赵某因长期在潮湿的屠宰车间工作,疥疮复发,前胸、后背、胳膊、腿到处长满了疮癍。她没有放弃对他的监管,决意让他辞掉这份稳定的工作。继续奔走,为他找下一份工作。烧烤店、超市、快递公司等等,可是经营者知道赵某是社区服刑人员的之后,执意辞退。失落的赵某再次回到小旅馆,无助的情绪使他生活的勇气消失殆尽。困难再大,她对赵某的矫正没有停歇一步。终于说服一家火锅店的老板,收留赵某在后厨工作。她依然定期走访,在交谈中劝导,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心灵里的阴霾消除了,精神状态好转了。矫正期满后,正常生活的愉悦感洋溢在脸上,让他迎来人生的阳光。
司法工作者也需要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来保证案件质量,体现更高的意境,更深的内涵和更广阔的情怀,因为我们调解的不单单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是公众的价值观,是百姓对法治的期待。韩建文在办理案件中将释法说理和普法宣传贯穿于每个环节,探寻案件背后的社会根源和治理隐患,努力让每一宗案件的成功办理都成为推进社会治理、法治进步的一束微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