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方言研究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www.gansulawyer.net/

洋县方言属北方方言陕南方言区。因受历史上迁入境内的南、北方人语言溶融及邻县方言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洋县方言。以县城关镇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虽声、韵母和语法结构基本相同,声韵配合也大体一致,但声调却存在着较大差异,方言多落降、沉稳。

县内各地的语音有明显的差异,大体可分为酉水区、华阳区、汉江南岸丘陵区、谢村区、城关和汉江南岸平坝区等5个方言小区。酉水区以桑溪、秧田乡为代表,明、清时期由湖北省西北部迁来的移民较多,方言内含荆襄语音较重;汉江南岸的黄家营、黄金峡、石关、草庙等地,多数是从四川东部迁来的移民,含有较多的四川音韵。谢村区的马畅、湑水及汉江南岸的二龙、草庙西部,偏重城固口音。华阳区略带留坝、太白语音。谢村区东部及城关、汉江区的平坝乡、村,多系从关中迁入的移民,方言内含有较多的秦韵。发音短促,干净利落。

第一节词汇

一、构词规律、特点

洋县方言的构词规律,具有以下特点:

1.词素变序:有些复合词,词义与普通话相同(同样的概念或事物)或相近,而词素次序同普通话相反。如普通话“整齐”、“喜欢”、热闹”、“接近”等词,在洋县话中却读作“齐整”、欢喜”、“闹热”、“近接”等。

2、词音变异,词义与普通话同,词素的音节却不同。如“谢村桥”(siε'tsuntε'iao),洋县西部的丘陵、山区群众口语却称“siεn'ts'ao”(线强);“高原寺”(kau'yεn'si),县东口语称“kay'say”(钢桑);“二(θ)”在槐树关、石槽等地的口语称“ei”;“龙亭铺”(luaηts'iηpu),本县东部,北部群众称“luaηp'a等。

3.词根重叠:词根相叠,增强语气和事物程度。如“热乎乎”、“冷秋秋”、“湿漉漉”、“干巴巴”、“昏沉沉”、“黄澄澄”、“血淋淋”、“硬梆梆”、“软绵绵”、“妞妞捏捏”、“老老实实”、“结结实实”、“昏昏迷迷”、“大大方方”等。

4.同义异形:词与普通话同义,而词形则不同。如普通话“工具”,洋县话称“家什”;“昨天”在洋县话中称“偃个儿”,“昨晚”称“黑伢”,“爸”称为“大”或“爹”等。有的同义词,词素有部分普通话同,部分却不同。如普通话“窗户”,洋县话称为“窗门”;普通话“衣服”,在洋县话中称“衣裳”等。

5.古汉语词的异义:洋县话中遗留的一些古汉语词,有的与普通话的词义相同或相近。如“为何”,何即“什么”,“何因”,何指“什么”,“何处”,何指“哪”。皆为疑问词,有的与普通话的词义相反。如“非好”、“非穷”,在普通话中“非”为判断“不”或“不是”的动词,“非好”、“非穷”即“不好”、“不穷”。但是在洋县话中,“非”却转化为表示程度加深、超出一般,“非”作虚词,即指“特别”、“很”的意思。“非好”即“特别好”,“非穷”为“特别穷”,“非富”即“很富”,“非快”即“很快”,“非胖”即“很胖”,“非结实”即“特别结实”等。

6.词根加儿化韵:洋县话在词根运用儿化韵比较广泛。如“一会儿”、“哪个儿”,“麻花儿”、“唱歌儿”、“窗门儿”等。

7.词音相叠:由两个同音同形字相叠,是洋县话中构词的主要形式之一。例“摸摸”、“看看”、“聊聊”、“跑跑”、“念念”、“写写”、“唱唱”、“说说”、“悄悄”、“洗洗”、“议议”、“界界”、“筛筛”、篮篮”等。

8.词根前、后加词缀:在表示具体词义的词根后附加词缀,构成合成词。如“砖头”、“筷头”、“念头”、“墙头”、“心头”、“手头”、“碾子”、“石子”、“沙子”、“椽子”、“车子”等。

此外,在词根前附加词缀,增强语气和感情色彩。如“老树”、“老路”、“老家”、“老枋”、“老爹”、“老嫂”、“老哥”,“小娃”、“小弟”、“小房”、“小仓”,“少说”、“少问”、“少看”、“少转”、“少逛”,“大山”、“大河”、“大妈”、“大案”、“大柜”、“大手”、“大娃”等。

9.数词缩语:用数字概括几种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或行为。如把夏天五、六、七月,缩括为“五黄六月”,把冬季十一、十二、一月,缩括为“十冬腊月”等。

二、基本词汇

洋县方言词语,大体按8类选排:

1.时令、自然类

日头(太阳)

光光kuakua(月亮)

白雨peiyu(雷阵雨)

冷子lantsi(冰雹)

闪天εantiεn(闪电)

漂雨piaoyu(风向雨)

打雷talui(雷鸣)

霖雨(数日黄梅雨)

虹tεian(彩虹)

黑夜(“伢”音)xeiya(昨天晚上)

好天气xautíεntε'i(晴天)

一响yibian(一段时间)

见天儿taiεnt'iεnθ(每天)

一哈哈yixaxa(时间较短)

卖眼mai(时间较短)

二回θxui(下一次,槐树关一带称eixui)

前儿那儿tíθnθ(前天)

后几个儿xouθkθ(后天)

明个儿mikθ(明天)

今个儿teinkθ(今天)

外后儿uaixou(第四天)

一晚夕yivansi(一个晚上)

丈乎儿tεaxuθ(现在)

那个儿nakθ(刚才)

这个儿terkθ(这时候)

抽空tε'ouk'un(挤时间)

往回vayxui(已往)

当目指下taymutsibia(眼前)

五黄六月uuxuayliu(夏季)

十冬腊月εitula(冬季)

2.动、植物类

犍牛tεian(阉过的公牛)

伢猪yatsu(公猪)

青猪tiytsu(阉割过的公猪和母猪)

獗猪teuotsu(专配种的公猪)

奶结naitbir(已阉割过的母猪)

伢狗yakou(公狗)

长虫ts'ún(蛇)

麻野窕maietiau(喜鹊)

须须bubu(麻雀)

蚂螂malan(蜻蜓)

明火虫miyxuo(萤火虫)

蛛蛛tsutsu(蜘蛛)

虼蚤kwtsau(跳蚤)

臭蛛蛛ts'outsutsu(蟑螂)

牵拐拐tb'iankuaikuai(啄木鸟)

蚰蜒youyan(蜈蚣)

蚂蚱matsa(蝗虫)

末子muotsi(蚊子)

臭虱sei(臭虫)

蛐蟮tε'uεan(蚯蚓)

知了tsilau(蝉)

老鸹lauwa(乌鸦)

蚧蝳tεiεtou(蟾蜍)

黄蚂骨蚪xuaymakutou(小蝌蚪)

包谷pauku(玉米)

红苕xuysau(红薯)

洋芋yanyu(马铃薯)

海柿xaisi(西红柿)

梨瓜likua(甜瓜)

粟谷buku(小米)

黄豆xuaytou(大豆)

3.人品、称谓类

男人nan(丈夫,也指男性人)

女人(妻子,也指妇女)

乡里人bianli(乡村农民)

大夫taifu(医生)

先生siεnsn(教师)

泥水匠nisuitiay(泥工)

木匠mutiay(木工)

咱tsa(我,县城以东地区又呼tsai)

手艺人εouyi(具有手工技术的人)

冷娃lnwa(做事不动脑筋的人)

尖尻子tiεnkoutsi(坐不住的人)

二球θte'ou(二杆子人)

冒日鬼maukui(说话做事鲁莽的人)

不够成色pukousei(脑子不发育不健全,缺乏智慧的人)

嘴大夫píεntsuitaiFu(说漂亮话,不做实事的人)

懒干手lankaneou(懒惰的人)

半吊pantiau(说话、做事没分寸的人)

奸货tεanxuo(不肯出力,偷轻避重的人)

逛三kuagsan(游手好闲的人)

骷髅kulou(常赌博的人)

瓜货kuasuo(傻瓜)

充壳ts'ugk'e(说假话)

贼娃tselwa(小偷,又称三只手santiou)

绺娃liuwa(扒手)

殃人yagia(嘲笑、讽刺人)

殃殃人yagyagia(爱说趣话的人)

假壳tεiak'e(行为漂浮、不稳重的人,又称taitau)

半罐pankuan(一知半解)

栽娃tsaiwa(对聪明、机灵和调皮人的佯称)

麻迷子mamitsi(思想糊涂、不懂伦理的人)

俩口liagkóu(夫妻俩)

大ta(父亲,山区称ti爹)

大爹tatiε(伯父)

大大(叔父)

妈ma(母亲,汉江南岸丘陵区称ia,酉水、华阳一带称iag)

婶εin(叔母,县东群众称)

大妈tama(伯母)

爷yiγ(祖父)

婆p'o(祖母)

姑ku(对父亲姐、妹的称呼)

姨yi(母亲的姊妹,平川区把岳母也称姨)

丈人(华阳山区群众对岳父的称呼)

丈母娘mu(对岳母的一种称呼)

干大kanta(义父)

干妈kanma(义母)

外爷weiyiγ(外祖父)

外婆weip'o(外祖母)

当家人taytia(户主,泛指丈夫)

亲家tin(男女结婚或给孩子认义父后,双方父亲的互称)

亲家母tintεamu(男女结婚及或给孩子认义父后,双方母亲的互称)

爷儿俩yrθlian(父子俩)

邂逅们srxouman(妯娌)

挑担t'lautan(姊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

成家tea(结婚、建立家庭)

找下家tsaubiatεa(找对象)

爸爷payiγ(曾祖父,指爸爸的祖父)

爸婆pap'o(曾祖母,指爸爸的祖母)

緺婆kuap'o(指爸爸的姑母)

姑爷kuyiγ(指爸爸的姑父)

4.日常生活类

上房εaηfaη(院内往北的房屋)

厦房safaη(一檐流水的偏房)

灶房tsaufaη(厨房)

庄基tsuarηtεi(宅基地)

茅房maufayη(厕所)

园园yuanyuan(自留地)

胰yi(香皂)

电壶tianxu(热水瓶)

洋碱yaηtεian(肥皂)

洋火yaηxuo(火柴)

洋布yaηpu(机织平纹布)

洋蜡yaηla(矿蜡)

拉拉车lala(人力车,又称架子车teiatsi)

迸迸车puηpuη(三轮运输车)

衣裳yiεan(衣服)

制服fu(四个兜的上衣)

大氅ta(大衣)

裹肚kuotou(套在制服内的小棉衣)

夹袄tεianau(套在外衣与内衣中间,用两层布做成的衣服)

手巾moutεin(洗脸巾)

搌布p'u(抹布)

便饭pianfan(家常饭)

蒸饭fan(大米做的干饭)

剩饭εinfan(未吃完的饭,又称“陈饭”)

稀饭bifan(用米或玉米做成的糊状饭)

擀面kanmian(手工擀成的面条)

扯面mian(用手撕扯的面条)

臊子面sautsimian(调入以肉末为主加调料炒菜的面饭)

面皮mianp'l(用大米浆蒸成的食品)

锅盔kuok'ui(厚烙饼)

蒸馍mo(馒头)

油花馍youxuamo(花卷)

果子kuotsi(麻花)

枣糕馍tsaukaumo(以枣子、白糖、面粉为原料制作的馍,别称糕子馍)

炕炕馍k'ank'anmo(用菜油、芝麻和面粉制作的在鏊上烘炕而成的馍)

拌汤pant'an(用面粉加少量水搓成小咯咯或细粉状制作的沫糊饭)

浆水菜tiaysuits'ai(把青菜煮成半熟,压干加酸水在瓮或罐盆内泡制的菜)

菜豆腐ts'aitoufu(用大豆浆、大米和青菜制作的稀饭)

打点tatian(吃早点)

吃零碎linsui(吃零食)

坐席tsuosi(又称“吃席”si,指赴宴)

5.日常活动类

转一下tsuanyixa(散步一会儿)

歇一下biεyixa(短时间休息)

散伙san(收工,也指人群分别离走)

散活sanxuo(身体极度疲倦,四肢无力)

游门youman(闲游,又称“串门”ts'uanmn)

歇凉biεδliay(乘凉)

歇火biεxuo(烤火)

受凉εouliay(感冒)

跑肚p'autou(腹泻)

解手tεiεεiou(大便,又称“屙屎”pasi)

屑水siausui(小便)

胳蹴kutiu(蹲下)

搭伙taxuo(结伴,也称“入伙”xuo)

拾挆εituo(收拾)

丢手tiuεiou(撒手)

揣ts'uai(藏在怀里)

撵(赶走,追赶)

搭腔tatε'ian(应声)

吱啦tsila(叫喊)

声唤εinxuan(呻吟)

抬杠t'aikan(故意用相对的语言争辩)

打捶tats'ui(打架)

硌孽krnr(吵嘴)

胡整xu(没目标的乱干)

撴住tuntsu(揪住)

涎水xansui(口水)

唾t'uo(用口喷)

轻省tε'insan(病好转)

精爽tinsuan(健康)

退火túixuo(泻火,又称“去火”t'uxuo)

拌跤pantεau(跌跤)

胳佬kwlau(腋下部分)

疙瘩kult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

胳节kultir(骨节)

咯噔krtan(咽的很快)

疙痨krlau(疥疮)

胳膊krpúo(胳臂)

抓药tsuayε((1)配药(2)买药)

号脉xaumei(切脉)

花花xuaxua(麻诊,又称“肤花儿”fuxua)

6.说明事理类

啊呔儿at'ai(那里)

乌那wuna(那样)

乌捻wunian(那样)

上头εiantóu(上面,或“上级”εaytεi的佯称)

里头litóu(里面,也称“内面”luimian)

底下tixa(下面)

外头waitóu(外面)

斜插siεts'a(避开弯路直走)

这傍pan(这里)

哪傍napan(那里)

咋呼tsaxu(大声嚷嚷)

咋向tsabian(怎么样)

咋捻tsanian(怎么办)

没得muotai(没有)

这捻nian(这样)

合窍xuotε'áu(合适)

专意tsuanyi(特意)

争一点tsnyitian(差一点儿)

忘性大wansinta(记忆力差)

头里t'ouli(前边,又指“上次”εayts'i)

干脆Kants'ui(果断,利落)

难缠nan(不易对付、解决)

麻眼md(看错了)

瞎眼xa(目的落空,没有指望)

瞎实眼xa(瞎子)

麻利mali(速度很快)

吃香bian(受重用,又指畅销的商品)

倒找客tautsauk'ei(指亏本负债的人)

纥别krpiε(故意用手段从中阻挠)

背时peisi(倒霉)

臊气sautε'i不光彩

撒欢saxuan(不受约束的张狂形为)

实受εiεou(实惠)

霉脑壳meinauki(做小偷小摸,损人利己的人)

输眼su(漏看了,又指放炮未响)

卖派maip'ai(在众人面前表现本领,又指在背后议论人)

乎络xuluo(笼络)

勒垦leik'on(勒索,限制)

拧次ts'i(能做而不做,摆架子)

捏摸mo(拼凑、撮合)

齐整(整齐、同样高)

哄人(骗人)

低耷tita(低下)

暮囊munan(行动迟缓)

麻缠(纠缠,又指“鬼混”)

清水货t'insuixuo(指没礼貌,又不懂道理的人)

没麻搭mimata(没有问题)

熬煎autiεn(忧愁)

日弄(捉弄)

鬼弄kuilun(捣鬼)

害捎xaisau(损害)

闹和nauxuo(吵闹使别人干不了事)

撕筋sitεin(闹矛盾)

业个niεkγθ(稍微)

满共mankuη(总计)

不对筋putuitεin(不正确)

不悦意puyieyi(不高兴)

手稠(指争着买或争着办某件的事的人多)

顶大tinta(最大)

道白taupei(解释)

鬼话kuixua(非事实的话)

筋系tεinbi(纠纷)

然筋(缠住不放)

胡缠(不讲情理,又称“胡然”xuan)

叮脏tintsaη(果断,不留尾巴)

清白t'iηpei(没有问题,很清楚)

没脏motsan(没知识和脑筋,装不住话的人)

过脚kuotεyε(办理手续)

手紧εoutεin(手里没钱)

松活sunxuo(减轻)

瓷实ts'iεi(实在)

破命p'omi(豁出干)

打望tavan(打听、探寻)

相端siantuan(思索、寻找办法)

下话biaxua(低头下气地祈求)

塌火t'axuo(失败)

些wosiε(哪些)

二尺五(高帽子)

二话不说oθxuapusuo(不用说第二句话)

八字没见一撇pataimotεiεnyip'iε(指事情刚开始)

帽盖不粘脊背(忙个不停,顾不得休息)

眼睛闭下答应(无目标的随便答应)

鬼戏kuibi(做事不光明正大)

二事oθsi(次要位置)

扯蛋(话不在正题上)

没明堂momiyt'an(没有出息)

咬口口(破开口子)

辣人laian(胃痛难受)

带巴子taipatsi(骂人)

量lia(估计,也指“断定”tuantin)

怪货kuaixuo(指有特殊本领的人)

怩怩脓脓(说话不大胆,想说又不敢说)

喉咙缠拌汤(说话不清楚)

白嘴溜舌peitsuiliuεiγ(说话靠不住)

三锤两梆(说话做事利落,不拖泥带水)

青是青白是白(分清是非,不能混淆)

胡乱搅茄子(把是非搅乱了)

桥是桥路是路(分清界限)

咳嗽一声(打招呼)

梦里娶媳妇meηlitεysifθ(空想,不现实)

老百年(去世)

上山了εaηsanlau(山区指老人离开人世了)

7.形容、比喻类

僚liao(同“燎”,好)

皙si(漂亮)

乖kuai(听话)

灵醒linsin(聪明)

嫌害biεnxai(羞答答siutata)

犟黄tεianxuan(固执、不听话)

千烦(爱说话或话多令人讨厌)

小气(舍不得)

大方tafan(舍得)

烂藏lantsan(看不上眼的东西)

难看(丑陋)

排场(俊俏)

福腾腾(脸部丰满)

中用tsunyuy(办事负责、有能力、效率高)

飘(轻浮)

滑xua(狡诈、虚伪)

奸滑(做假象,不出力)

没搭煞motasa搭不话)

棱峥lntsn(整齐、干净)

姿干tsikan(俊秀、精干)

僦头缩脑(畏缩、胆怯)

窄棱马垮(东倒西歪)

势急慌忙(因急出现的十分慌张的样子)

栽跤胳爬(十分急的样子)

乱马日窝(分乱扰攘的场面)

正儿八经(严肃正经的样)

冰锅冷灶pinkuolntsau(一般指没做饭)

睁眉豁眼(气势汹汹的样子)

枕头支高(无忧无虑)

稀里糊笙(马虎,不加思考)

寻死磨活sinnsimoxuo(以死威肋,吓唬人)

吊儿浪荡(自由散慢不守纪律)

扑稀赖带(不整齐,拖泥带水)

忸忸怩怩(受拘束、不大方的样子)

舞舞咧咧(心怀不满,故意摆弄架式)

踢里倒腾(乱翻东西,器具撞击声、脚步声纠合在一起)

转弯摸角(说话不言本意)

火烧眉毛(情况十分危急)

火烧脚后跟(情况紧急)

鬼火乱溅kuixuoluantsan(满腹愤怒,对任何人都想发火)

狗吃粽顾不得解要要(形容十分着急的样子)

钢梆十三硬(充满自信,语无余地)

行的端立得正(行为无错)

齐簇簇(整齐)

硬铮铮(质硬色亮)

软脓脓Zuannunnun(柔软)

脏稀稀tsanbibi(不干净)

干巴巴kanpapa(水分少)

湿漉漉(含水分较多)

火辣辣xuolala(形容阳光象火一样薰人)

冷秋秋lnt'iut'iu(天气寒冷)

热烘烘(暖和,气温比往日高)

黑洞洞xeituntun(一片漆黑,看不见东西)

白生生peisnsn(嫩白)

绿菌菌liuyiyyiy(嫩绿)

圆骨碌碌yuankuloulou(形容物体浑园,也指人体结实、健壮)

悄悄乜乜(没有声音)

雾不腾腾(雾大,规线模糊)

胧里胧通(说话语意不明)

乌咯茄茄(青、黑混杂的色)

重咯甸甸(有一定的重量)

逗猫惹狗(好逗事)

细细靡靡sisimimi(节俭)

心怀鬼胎(心藏坏意)

乎噜闪天(既雷声不断,又出现闪电)

疵牙豁嘴(相貌很难看)

偷鸡摸狗(小偷小摸)

吃里扒外(吃自家饭操别人心,给别人办事)

张明大户(公众皆知的大户,出指当众说话)

说三道四sosantausi(说这说那)

衣不挎五(衣服不整)

扑稀(遇到倒霉事)

咕咕咙咙kukulunlun(小声议论)

酏里蚂蚱kulimatsa(指小孩一大伙)

眼泪帕擦(伤心含泪)

黄鳝泥鳅一把抓(指办事不分主次)

8.特殊语气类!”

(1)“娘吔”[]

1)表示惊叹,与关中方言“我的妈呀”(niteimaya)相近。如“娘吔,这么大的西瓜

2)表示赞叹。例如“娘吔,军军还上了北京大学,真厉害!”

3)表示叹息。如“娘吔,这下子亏本了!”

(2)“吭”[xay]

表示询问、督促的语气词,一般在不直呼别人姓名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夫妻之间

(尤其在农村)应用较为普遍。如:“吭,您想一想,小莉的婚事究竟咋办?”“吭,买谷种、包谷种的事,你别忘了!”

(3)“啦吧”[lapa]

表示询问、疑问的复合语气词。一般与句子末尾字的语音结合紧密,听起来是句末一个助词的声母和“啦”字的韵母相拼的音。例如“你听见啦吧”全句意思是“你听见了没有?”,又如“看见啦吧?”,“吃饭啦吧”。

(4)“嚒”[may]

1)表示祈使语气。如“你急啥哩嚒!”,全句意思是“你急什么哩?不要急!”。

2)表示规劝语气。如“我把话还没说完噍!”,全句意思是“我的话还没说完,你让

我把话说完。”

3)表示感叹。如“你看他是啥样子嚒!”,“把粮食都糟踏完了嚒!”

(5)“咹”[an]

一般用在句首或者句尾。

1)表示感叹,如“咹!我早说他办不成”,“他能干啥,吱!”

2)表示疑问,如“咹!你说话不算数!”“你把我的事耽搁到啥时呀,咬?”

3)表示命令语气,如“现在你回答吧,暧!”,“咹!你行动快一点!”

(6)“嘎”[ka]

表示祈使语气的词,如“你亲自去走嘎!”“我等嘎他!”,“你把钱拿来嘎!”

第二节语法

洋县方言在词、句表现上,形式多样,结构严谨,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语言特色,而且也显示出历史环境与语言发展的渊源关系。词句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形容词短语的基本结构形式

1.重叠式

(1)A喀BB式(“咯”读kw)

红咯哇哇绿咯滴滴乌咯茄茄青咯哇哇糊咯澄澄白咯哇哇

(2)A不BB式(“不”读pu)

黄不澄澄脏不兮兮蓝不滴滴淡不哇哇黑不洞洞灰不溜溜

(3)AABB式

红红绿绿白白胖胖毛毛糙糙悄悄乜乜拖拖拉拉舒舒服服

畅畅快快顺顺当当随随便便服服贴贴干干净净咋咋唬唬

(4)一A一B式

一明一亮一摇一晃一赤一红一字一板一伸一蜷一步一脚

一坑一洼一腐一拐一丝一毫

(5)ABAB式

唿噜唿噜红亮红亮细高细高瞎歪瞎歪蜜甜蜜甜一片一片

(6)A里AB式

流里流气妖里妖气慌里慌张稀里糊涂圪里圪垯洋里洋气

(7)A头A脑式

贼头贼脑笨头笨脑轻头轻脑犟头犟脑昏头昏脑胀头胀脑

(8)A头B脑式

晕头架脑贼头鳖脑昏头胀脑

2.主谓式

水分过重瞎驴撞墙狗戴罐子

3.偏正式

蚂蟥腰笑面虎麻干腿懒干手开夜车走后门踢皮球抬轿子坐花竿

4.联合式

(1)近义联合

头痛脑热嬉皮笑脸贼脚摸手笨脚笨手黑灯瞎火毛脚毛手

烟熏火燎深更半夜熬更守夜飘洋过海狼哭鬼叫三锤两梆

(2)对义联合

里黑外明人小鬼大里包外裹七前八后七长八短面瓜心奸

面善心恶吃里扒外人穷志富

5.述宾式

放马后跑唱独角戏掂嘎份量装啥人扮个白眼窝

6.述补式

妙透了好死了瞎得狠说得两嘴白沫

二、动词短语的结构形式

1.重叠式

(1)AA式

唱唱跳跳唸唸看看睡睡挖挖搔搔问问

(2)AABB式

喊喊叫叫摸摸揣揣撕撕挖挖偷偷摸摸拉拉扯扯挖挖抓抓

摔摔打打说说笑笑哄哄捧捧

2.联合式

游岗窜位走南闯北游东窜西洗锅抹灶摔(sui)碟拌碗胡噘乱骂

划胳膊扬拳劝了这头劝那头

三、动词前加修饰成份“非”,表示“特别”,“非常”。例:

非好非难非硬非富非细非大非排场非暖和非姿干非有本事非灵醒

四、动词后加成分“嘎”,表示诉使的误气。例:

说嘎看嘎写嘎念嘎坐嘎游嘎洗嘎翻嘎用嘎拿嘎听嘎送嘎(注:“嘎”加在动词后,句子意思和“A—A”句式意义相同,如“翻嘎”,就有“翻一翻”的意思)

五、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加复合语“啦吧”(lapa),表示疑问的语气。例:吃啦吧说啦吧烫啦吧睡啦吧走啦吧写啦吧好啦吧看啦吧

红啦吧洗啦吧回啦吧净啦吧

六、形容词后面加“死了”,表示事物的极度。如:

高死了快死了大死了小死了低死了慢死了脏死了净死了苦死了累死了

多死了富死了穷死了难死了平死了滑死了红死了深死了

七、动词后和宾语后各加一个“了”,表示完成,形成“动词+了+名词+了”的句式。如:

吃了饭了上了学了坐了车了操了心了洗了锅了领了钱了

八、比较特殊的词序

1.知不道(不知道)

2.北京去(去北京)

3.你不锄地去(你不去锄地)

九、省掉一个语素(音节)形成的词素变异

1.省掉地名中的一个语素,形成词素变更。如:

槐树关(称“槐关”)杨家湾(称“杨湾”)黄安坝(称“黄安”)

磨子桥(称“磨桥”)黄家庄(称“黄庄”)湘庙梁(称“湘梁”)

王家沟(称“王沟”)朱家沟(称“朱沟”)

2.在地名中,把首字韵尾拖长读音,省略三字一组式的中间字,形成词素变化。如:

岳家山(称“岳~~山”)周家店(称“周~~店”)

程家村(称“程~~村”)周家铺(称“周~~铺”)

骆家坝(称“骆~~坝”)镇江庵(称“镇~~庵”)

董家滩(称“董~~滩”)韩家湾(称“韩~~湾”)

朱家村(称“朱~~村”)柳树梁(称“柳~~梁”)

邓家湾(称“邓~~湾”)酆都山(称“酆~~山”)

十、在前有动词,后有数词、量词的句子中,把动词的韵尾拖长读音,省掉动词和量词中间的数词。如: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称“当~~天和尚撞~~天钟”)

吃一顿饭(称“吃~~顿饭”)

写一遍(称“写~~遍”)

再走一趟(称“再走~~趟)

坐一会儿(称“坐~~会儿”)

要走一段路(称“要走~~段路”)

喝一杯茶(称“喝~~杯茶”)

十一、词义的转移。有些词义由指甲转到指乙,使词的意义范围发生变化。如:

“女人”,原义是对女性成年人的称谓,现在“女人”转为对“妻子”的称呼。“爱人”原指青年男女恋爱中的一方,现在词义则转指丈夫或妻子。“检讨”一词,旧时指“检查讨论”,现在其义指检查缺点、错误。

此外,洋县方言中有些词义范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扩大或缩小。如“老根”,旧时义指脑子固执、守旧的人,常言“他是榆木老根”,现在却指朋友,并扩大为人际间对朋友的称呼。“勾当”,旧时指事情和办事两种意思,现在范围缩小到事情,并仅只指坏事情。

十二、受外来方言影响,形成某些词素的变化。如;

谢村桥(呼作“siεntε'ay)

东韩村(呼作“tuants'uiθ”)

六陵渡(呼作“lint'ouθ”)

海山寺(呼作“sansiθ”)

龙亭铺(呼作“liaηp'a”)

智果寺(呼作“tsikuosi”)

溢水(呼作“yusui”)

杜村坝(呼作“tuypa”)

黄家村(呼作“xuayts'uiθ”)

夏家(呼作”bats'uiθ”)

水磨沟(呼作“suimaukou”)

马溪沟(呼作“matiykou”)

池西(呼作“ts'θts'un”)

高原坝(呼作“kaypa”)

三溪关(呼作“sankuay”)

十三、因习惯演化形成洋县方言某些词素的蜕变。如:

1.“草鞋”,原指旧时用龙须草或稻草编织的凉鞋。但是,随着现代皮革制凉鞋和塑料凉鞋的普及,“草”这一词紊已失去本来实在的意义,但本县人习惯地将“凉鞋”称之为“草鞋”,如:“塑料草鞋”,“皮草鞋”等,作为凉鞋的代名词。

2.“铁勺”,原指用铁制成的勺子。由于现在铝制品在生活中的普及,“铁”这一词素在勺子中已失去原来的含义,而人们习惯地将“铁勺”作为其它金属材料所制的勺子代名词。

十四、量词“块”的泛用

“块”在汉语语法中主要是“片状”(土地)或“块状”(砖、石等)物的量词。但是在洋县方言中,“块”的使用超出了其应用的范围。如:

这块牛块人三块碗那块桌子一块钱(一元钱)八块木头

这块房高宰了两块猪卖了六块盆买了九块灯泡拉了七块椅子

块玻璃真亮这块马跑得快他买了两块手表那块炉子好

这里摆了几十块瓷缸块电壶保温做起几块凳子谁块的自行车

我买了八块馍六块梨这块筐子拿走咋的块,按我的话实现了

第三节谚语

一、思想修养类

前半夜想自已,后半夜想别人。

应人事小,误人事大。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平时不待客,出门把锅背。

浇树要浇根,交人要交心。

要得知道,打个颠倒。

不听老人言,必定受作难。

伸手不打人,到老不填命。

君子动口说,驴马动手脚。

常说口里顺,常写手不笨。

要敲当面鼓,嫑打背后锣。

闲话少说没是非,夜饭少吃没病疾。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跟上好人学好人,跟上端公学跳神。

拿人的手短,吃了人的嘴软。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独柴难着,独人难活。

同路不舍伴。

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要知父母恩,怀中抱儿孙。

活着给老人吃一口,胜过死后献金斗。

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世穷。

家中一老,胜过“三宝”。

天天做活不穷,夜夜做贼不富。

嫌饭没好饭,嫌衣没好衣。

人敬我一尺,要敬人一丈。

伸手不打上门客。

要得好,大带小。

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三年不漏的瓦房。

小着不补,大了尺五。

三架四靠,倒了锅灶。

三个会说的,不如一个会听的。

三句好话当钱使。

龙多不治水。

怪人不知理,知理不怪人。

养儿不教,不如不要。

疼儿不孝,孝儿不疼。

从小看大,三岁试(音zi)老。

田块服水,道理服人。

既开一家亲,不说两家话。

一窍难得,少弄几百。

花无百日红,人无一世穷。

宁伸扶人手,不张害人口。

二、勤俭、健身类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越勤越富,越懒越穷。

雪怕太阳草怕霜,过日害怕瞎铺张。

瞎吃胡喝,当房卖锅。

毛毛雨湿透衣裳,好酒肉吃败家当。

不上高山不知平地,不吃高粱不知米细。

丰收要当歉年过,有钱常想无钱时。

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三分吃药,七分将养。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

顿顿吃鲜菜,不拉肚子不受害。

勤剪指甲勤漱口,不请大夫不跑路。

剃头洗脚,强住吃药。

三、气象、节令类

云往东,晒干葱;云往南,打破船;云往西,水滴滴;云往北,晒干麦。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日出胭脂红,不雨便刮风。

黑云遮日头,大雨要临头。

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河里涨大水。

燕子低飞蛇过道,天黑大雨就来到。

雨下初二、三,一月不得干。

四、六不开天,开天晴半天。

盐罐姜窝发潮,大雨不久就到。

狗洗脸、猫吃草,不出三天雨就到。

瓦渣云,晒死人。

日落黑云长,半夜听雷响;日落白云长,明天大太阳。

早晨立了秋,晚上冷秋秋。

天黄有雨,人黄有病。

正月打雷墓圪堆,二月打雷麦圪堆,三月打雷蚕圪堆。

二月二晴,树木叶发二丛。

过了腊八,日长一杈把。

一场秋雨一场寒,五场秋雨不穿单。

十月的天气碗里转,好媳妇难做两顿饭。

八月逢三卯,牛吃烂稻草。

算下算亮,石头泡胀。

屋里不出烟,明天是阴天。

缸穿裙,雨淋淋。

下雪不冷,化雪冷。

雨下黄昏头,明天大日头。

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一九、二九,门外抄手;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八九,河里洗手;九九八十一,老汉顺墙立,冷倒不冷了,就怕肚子饥。

一鸹晴,二鸹下,三鸹过来晒干坝,四鸹过来捞浪渣。

有钱难买六月霖。

八月十五下大雨,正月十五雪打灯。

鸡雀上架早,明日天气好。

山戴帽,大雨到。

四、农事活动类

扫帚响,粪堆长;锄头响,庄稼长。

消闲的买卖,紧炼的庄稼。

冬上金,腊上银,正月上肥净哄人。

枣芽发,种棉花。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春争日,夏争时。

过了惊蛰节,犁地不用歇。

夏至不下,犁头高挂。

收秋不收秋,单看五月二十六。

五月二十六下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

深麦浅豆,深葱浅蒜。

蚕老一日,麦黄一响。

蚕老麦黄,绣女上场。

杏子黄,麦上场。

麦倒一包糠,谷倒憋破仓。

立夏十日三般黄,再过十日遍地黄。

湿锄豌豆干锄花,不湿不干锄芝麻。

夏季少锄一窝草,秋季一天锄不了。

九黄十收,十黄一丢。

冬耕深一寸,春天省堆粪。

冬天划破一层皮,强住春天犁十犁。

地干锄浅,地湿锄深。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半年。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要想收成好,茬口宜倒好。

除虫无巧,动手要早。

麦黄看芒,豆黄看荚。

处暑的萝卜白露的菜。

棉花锄五遍,结桃似鸡蛋。

腊八晴,花搭棚;腊八暗,花不见。

冰棱响,萝卜长。

土是根,种是本;肥是金子,水是银。

好种出好苗,好苗结好桃。

要想收成好,须在种上找。

猪无夜食不肥,牛无夜草不壮。

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

冬内不喂料,开春不拉套。

饿不急喂,喝不暴饮。

饥不长套,饱不加鞭。

喂猪没巧,圈干食饱。

不怕使三天,就怕猛三鞭。

家有百棵槐,烧柴不用买。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见钱。

五、商业、贸易类

不会生意经,买卖难兴隆。

忠厚不折本,刻薄不赚钱。

磨要勤锻,账要勤算。

做生意的不懂行,好像瞎子碰南墙。

货不停留利自生。

不怕利润少,只盼顾客多。

信息不灵,瞎子点灯。

谈嫌是买主。

相好长算账,生分结长远。

笑口常开,买卖自来。

买卖不成仁义在,这次不来下回来。

第四节歇后语

一、谐音类

吹鼓手得臌病——陈气在先。

臭虱钻进花生壳——硬充好仁(人)。

床上铺席——不见(简)单。

裁缝的额颅——挡针(真)的。

牛抵角上抹油——又奸(尖)又滑。

牛大腿上钉掌——离蹄(题)太远。

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三尺梯子上楼房——搭不上檐(言)。

两个哑巴一路走——没啥说。

簸箕里摇元宵——滚蛋。

二、喻事类

窄巷道打旗杆——直来直去。

电线杆做筷子——大材小用。

吃了包子开面钱——混账。

斗大的元宵——难玩。

出檐的椽子——先烂。

吹鼓手过街——一鼓作气。

背上儿媳妇朝华山——吃力不讨好。

飞机上掉像片——丢人没深浅。

房脊上撒豌豆——两面滚。

放下尖担打柴客——不认同行。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狗咬石匠——招不住錾子。

光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和尚买木梳——没发(法)。

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天。

月亮底下打手电——不要天亮(良)。

阎王爷发告示——鬼话连篇。

袖筒里揣棒锤——端出端入。

瞎子吃馒头——心中有数

老虎吃天——没处下爪。

老鼠钻进书柜里——咬文嚼字。

和尚打架——无辫可抓。

老鼠拉秤砣——把洞门塞了。

丫环带钥匙——当家不作主。

头戴碓窝耍狮子——出力不讨好。

麦杆吹火——小气。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精屁眼撵贼——胆大脸厚。

白菜煮豆腐——没油水。

瞎猫逮住死老鼠——碰上了。

腊月三十看历书——没日子了。

篾条穿豆腐——提不得。

黄柏树下弹月琴——苦中作乐。

红萝卜调辣子——吃出看不出。

黄瓜打锣——去了半截。

白杨树叶叶——两面光。

看戏流眼泪——替古人担扰。

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

蚂蚱栓在鳖腿上——跳不动。

上集不拿口袋——起的无粮(良)之心。

煨罐煮棒棰——白熬木(目)

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

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月了。

三、喻物类

道士的帽子——平不塌。

铁公鸡——一毛不拔。

墙缝的木头——出力不显形。

墙缝的蝎子——蜇人不显眼。

沙坝的萝卜——带不得。

桑树上摘犁子——错盯了叶子。

脚底板摸石灰——白跑。

草房安兽头——不配。

墙上挂稿垫——不像画(话)。

四、故事类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张飞擒严颜——粗中有细。

赵匡胤流鼻血——红辣了。

殷纣王吹嗽叭——王藏了。

诸葛亮吊孝——装腔作势。

张飞打敬德——黑对黑。

杨家将上阵——全家出动。

附言:“嫑”,普通话作biáo,洋县话做báo。龙亭铺,洋县话作língpáng。这些发音其实都可看做是连读的结果,跟英语中的连读可类比。另外,像洋县话有些情况下称“揉”这个动作为ruá,我认为其实这个字是“挼”,就读作ruá;再像洋县话称香菜为“yánsui”,其实这个词语很明确就叫“芫荽”,读音一致。某些洋县人认为这些字仅存于口头,没有真实的字,其实只是自己不了解罢了。中华汉字有~个,是经过历史见证的完备的语言系统,对于各种生活现象和方言其实大多都有字去对应。学习汉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大家的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wh/65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