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不知道的10个日本史小常识,第10

努力拼搏

其实是《日本史话》的读书小札,试一试标题党对点击量的促进作用哈哈~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一向是怀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既对于近代侵略战争中的暴行感到愤怒,又对其文化的保存带着一种敬佩的心理。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日本而言,其文化上匠人精神、社会德道、对于细节的专注等,我认为是值得去学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遗忘掉曾经发生过什么,也不意味着要依媒体所惑上街游行砸日系车。有幸生活于和平年代,也经历了日本动画,漫画,游戏等的文化输出,起码对于日本本身而言,我是有想了解的兴趣。(你甚至还可以养青蛙)

用推书,搜日本史第一条便是汪公纪的《日本史话》,推送后读完全书,感觉此书并不适合想了解日本史的人。全书中有大量内容是基于作者本身的主观臆断,例如直言日本第一代天皇是徐福,并加上了许多作者本身的猜想定论。但实际上许多内容至今暂时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我觉得作为一本记录历史的书,无论是关于我国历史还是他国历史,严谨理应是第一态度。不过读完整本书还是对日本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虽然全书从日本中古史一直讲到近代史,但关于近代史的部分我不太想过多的去提及。因此,《日本史话》的读书小札,我想试图把它做成一个对于日本中古史的科普小文章吧。

作者是台湾人士,格式为竖版,看起来还挺酷的

列一个大概的时间表,日本中古史可以略分为以下几个时代:

绳纹时代(BC-)——弥生时代(BC)——邪马台国(弥生时代后期,BC,《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大和国(古坟时代,AC~,小野妹子出使隋)——奈良时代(~,平城京,鉴真东渡)——平安时代(~,平安京,遣唐留学生和留学僧)——镰仓幕府(~,源平之战,幕府开端)——后醍醐天皇倒幕成功(,功臣足利尊氏不满奖赏囚皇)——南北朝(~,室町前期,南朝归降献三神器)——足利幕府(~,室町时代,明朝与日本勘合贸易)——战国时代(~,室町后期,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幕府(~,德川家康夺权)——明治时代(~,东京,甲午战争)

1日本の姓氏

在古代日本,平民是没有姓只有名的,从天武天皇推行八色姓之后,氏代表血缘,姓代表地位,由于氏族壮大,部分贵族分家之后,从氏中又划分出了苗字,但终究起来贵族姓氏主要还是四大氏——“源”、“平”、“藤原”、“橘”。其中源平藤三氏对日本中古史影响很大,而橘氏在室町幕府之后家族衰败(所以龙族里橘政宗理论上也就是贵族后代之一)。这四大姓的显赫是因为他们的姓氏传说中是天皇所赐,有的是没有继承权的皇子们被赐姓,有的是极人臣功劳极高被天皇赐姓。所以说,日本的中古史基本可以说是贵族史,除了一个例外——丰臣秀吉,相比之下中国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若是放在日本估计是不可想象的。

天皇是没有姓氏的,这是因为姓氏的出现是为了编制族谱,了解自己出身并承载着家族历史的。而日本天皇一脉相承,有单独的皇族谱,故没有姓氏的必要,但也有一些比较奇怪的天皇名称,比如一条天皇、后一条天皇、二条天皇、后二条天皇、三条天皇、四条天皇、六条天皇这样的。年,明治天皇颁布《平民苗字必称令》,规定所有的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于是之后日本的姓氏才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出现了许多以地名、方位等命名的姓氏,例如东野圭吾,桐谷美玲等等这样的姓氏,大多是出自于年之后。

五十音图

2日本官制

最早的官职设立于苏我氏时期,称作大臣,随着苏我氏的灭亡,大臣一职被拆分为左大臣和右大臣。之后从物部氏开始设置大连一职,但物部氏灭亡之后,大连职务被废除。到幕府时代,为了满足幕府名分上的需求,天皇开始设立内大臣,太政大臣,御史大夫等官职。天武天皇发飞鸟净御原令后,开始设立纳言一职。

公元年,日本颁布《大宝律令》,以唐朝《永徽律》为蓝本,是日本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其中有一律规定了官制表,中央被分为二宫八省,二宫包括担当朝廷祭祀的神祇宫和处理国政的太政宫,太政宫再分管八省处理各种不同事务。宫中各个官职存在品级的区分,例如正一位的太政大臣,正二位的左、右、内大臣,正三位的大、中纳言等等,这便是日本最早较为成熟的官职设置。Bytheway,阴阳师在日本官制中属于阴阳寨,位居从七位,还有正七位的阴阳博士~

3天皇、女皇们

天皇制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君主制度,其族系称号为万世一系。传说首位天皇是神武天皇,他建立了最早日本王权,为日本的开国之祖。但由于时间久远,以及其身上存在大量的神话色彩,人们很难判断世上是否真的存在过神武天皇这个人物。在考古学上,最早可考的天皇是第十代崇神天皇,其后一直传位至今,至现任第位天皇明仁天皇。明仁天皇即位于年,并确定将于年退位(查尔斯王子可以深情

伊丽莎白女王了),他是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日本天皇,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鱼类学家。

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天皇一族的确是一脉相承,至今未断。这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在日本,天皇是作为世俗权威和宗教象征的结合体,被当作神之子,是神道教的最高祭祀。在其有实权的时候,天皇以神的身份自名进行统治(跳预言家),在其没有实权的时候,天皇又转变成为权利正当性的源泉(类比中国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日本挟了近千年)。天皇的存在并不会为真正的统治者带来威胁,反而推翻天皇会动摇日本的价值体系。因此,天皇是日本的精神象征,超脱于国内争端而并不是统治者。二是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与大陆之间相隔较远。因此中古史以来,日本一直由本族人进行统治,从未被外邦占领过(元朝曾两度试图进攻日本,然而均被台风所阻隔),其本身的价值观念和神权军权思想没有受到过较大的文化冲击,也是其天皇制能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与中国不同,日本史上共存在过十代八位女天皇(二位重新登基),但在日本史上实际的女性掌权者要更多。女天皇主要出现于飞鸟-奈良时期,此时社会较为动荡,男性继承人早夭的情况较多,同时也没有其他血系的延续,从而经常权利空置。再加上皇后大多是前代天皇或王子的女儿,属于皇室血统,具有继承权,而女天皇的登基能够缓和政局混乱,也能够受到群臣和民众的认可。

4幕府时代

从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等事件,权力开始被权贵把持。12世纪之后,日本进入了七百年左右的军事政权时代,这其中就包括约年的幕府时代。政府被幕府将军或者武家政权所把控,天皇的政治权力和存在作用被架空。

年,平清盛在保元之乱中赢得白河天皇的信赖,权力不断扩大。这引起了同为朝廷重臣的源义朝等人的不满,于是举兵反之,但最终平清盛取得了胜利。其官位也不断升高,直至正一位太政大臣。随后平氏一族权力不断上升,同样加深了以白河法皇为首的院政势力的不满,两派的矛盾不断加深。年平清盛发动治承政变,自此院政制度宣告终止,天皇政治权利旁落,平清盛建立了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家政权——平氏政权。平清盛死后,其后代不及他的才能,平氏一族不断在战争中败给源赖朝之弟源义经所统领的源氏。随后不久,平氏家族灭亡,源义经也由于功高振主,被源赖朝逼迫而死。源氏领导权全部把控在源赖朝手中,随后源赖朝受任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标志着幕府统治的开始。

其后,后醍醐天皇曾短暂的通过倒幕运动推翻了镰仓幕府,形成了南北朝,南朝为后醍醐天皇所立,北朝为足利氏所立室町幕府。年,北朝包围奈良,后醍醐天皇将三神器(类似传国玉玺)交于北朝,南北朝统一,足利(室町)幕府开始统治整个日本。以及战国时代后所形成的德川(江户)幕府,共三个幕府时代,直至年明治维新,才宣告幕府时代的终结。

5《源氏物语》与‘物哀’

《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年间(中国北宋年间),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代表着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中国,有一部作品常常被拿来与它比较,那便是《红楼梦》,它们有一定的共同点,例如同样以花喻人,同样描述了豪门家族的内部纠葛,同样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源氏物语》描写了在平安京时期,贵族光源氏的爱情纠葛与生活经历,它在日本开启了一种“物哀”文化,即见物而生悲哀之情,以讲求一种瞬间的美。它通过对于自然,人生的情感体验,以生活无常、人生无常,短暂易逝作为基调,着重于物的本身,来表达出一种个人的淡淡哀伤。平安时代之前,受唐文化的影响,日本最受欢迎的花属于梅花,在最早的日语诗歌集中,描述樱花的只有四十多首,而关于梅花的诗则多达百余首。随着物哀文化的影响,从天皇至百姓,开始对于樱花有着更多的好感。可能就由于樱花从盛开至凋零,不过短短七日,在开得最灿烂的时候便随风凋谢,这种倏然而逝的美,大抵就是物哀吧。

《秒速五厘米》剧照

6佛教于日本

日本佛教在飞鸟时代由中国传入,并于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不断发展,为汉传佛教的一支,以大乘佛教为主流。早期的日本佛教与其他佛教一般,走上层路线,佛教的出世态度正好洽和知识分子以及贵族的信仰需求,故得以不断壮大。自平安时代向唐派遣留学僧之后,鉴真六次东渡,都对日本佛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随着武士的崛起,律令制逐渐脱离了现实需求,武家势力开始代替院系势力,佛教寺庙作为一种变形的封建单位,也开始争夺基层管理权,培养起僧兵等参与地方势力的角逐,日本佛教也因此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要守住自己的领土,必须从上层路线走出来,转向下层路线。但百姓所需的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安慰,同时也需要更加具体的现实利益,部分寺庙甚至开始同地方地主相联合,形成共同执政的共和国。直至德川幕府,德川家族为了直接控制基层,将部分转向下层路线的寺庙剿灭,相反一些尊崇皇权和出世的禅宗佛教得以大大发展。明治维新后,由于神道教推崇天皇是神的后代,天皇为了抬高自身的地位,扶持神道教的发展,并打击佛教,颁布了《肉食妻带的解禁》,规定和尚可以合法的吃肉喝酒甚至是娶妻生子。为了巩固这一法令,政府还允许僧侣可以继承寺庙,在和尚生子之后,其后代可以继承父业成为职业僧侣。到如今,僧人已经转化为一种职业,在日本的奈良,就曾举办过美僧时尚选美大赛,让颜值颇高的僧人在舞台上走起了猫步,甚至部分僧侣有了自己的应援粉丝团。

7战国时代

在许多游戏中,战国时代便是主要背景,群雄割据豪杰并出。战国时代这一词对于我们而言已是非常熟悉,百家争鸣七雄争霸秦王绕柱走直至扫六合,而日本战国时代这一称呼也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的影响。

日本战国时代开始于年(中国明朝年间)应仁之乱,结束于年江户幕府,一共一百五十余年政局纷乱和群雄割据。足利幕府末年,三国守卫赤松满佑在京都刺杀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应仁之乱),大将军职位的继承风波以及各方势力的对立使得以将军为中心的幕府日渐衰败,对全国的统治能力也日趋灭亡。原本辅佐守卫的守卫使、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各地大名进而称霸一方。大将军逐渐成为大名用以操控政局的傀儡,直至年足利幕府灭亡。于此同时,欧洲人也开始同日本进行正式的贸易交易,基督教和火炮的传入改变了日本的社会和战争形态。

年后,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通过桶狭间之战、稻叶城之战、三方圆之战、长条之战等战争的胜利击败了武田、上杉、浅井、川端等家族,奠定了自己霸王的地位,直至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及嫡长子被家臣明智光秀所杀。其另一家臣羽柴秀吉听闻后,率部击败明智光秀,并逐步击败其他织田家臣,继承了织田家全部的基业。随后羽柴秀吉政治上与德川家康相联合,军事上于年消灭后北条氏,降服其他大名,统一了日本,并被赐予丰臣之姓。丰臣秀吉死后,川端家康夺取了其子丰臣秀赖的权利,并于关原之战击败丰臣秀赖派,建立德川幕府,战国时代基本结束。

8战国三杰

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如果把战国时代比作一张饼,那么织田信长就是和面的,丰臣秀吉就是烙饼的,德川家康就是吃饼的。当然,关于他们的性格,可以通过一个鸟叫的故事来了解——织田信长:”鸟儿你快唱吧,你不唱我就杀了你!“;丰臣秀吉:”鸟儿你快唱吧,你不唱我会想办法让你唱的。“;德川家康:”鸟儿你快唱吧,你不唱我就等到你唱为止。“

织田信长,尾张国人氏,织田家娣长子。战国前期,其领地北方,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两大家族为了争夺地盘,连打五场大仗,不分伯仲。在这段时间里,织田信长平息了家族叛乱,逐步完成了尾张的统一。此时恰逢另一大族今川义元率部2万余人,浩浩荡荡杀向京都,也顺便攻击行军路上的尾张地区。信长高歌一曲,在家臣大多主降的建议之下,携3千余人出战,于桶狭间大破轻敌的今川本阵,斩主将于马下,今川军四散而逃。随后织田氏迅速崛起,与德川家康联合,于京都挟大将军以令诸侯,却大败给武田信玄。然天有不测风云,武田信玄病逝于战争途中,三年之后,其子武田信赖率骑兵攻信长之领地,织田信长以新式火枪队大破骑兵。自此之后,武田氏一蹶不振,织田信长已近乎统一大半个日本,唯一有实力与之一战的上杉谦信也因病而亡。随后,织田信长开始着手于建立安土城,实行农兵分离之策,然而志得意满的他在本能寺休憩之时,被手下大将明治光秀所叛,烧死于本能寺之中。

丰臣秀吉,平民人氏,也是日本史上唯一一位出身平民并被天皇所赐姓。据说其幼时生活艰辛,营养不良导致身材矮小且面容滑稽丑陋,酷似猿猴,被人戏称作‘猴子’、‘秃鼠’。仕于织田信长后成为武士,得名木下秀吉,后又因富有才干,逐渐发迹,织田信长将丹羽长秀和柴田腾家的名字各取一字,赐其苗字羽柴,于是木下秀吉改名为羽柴秀吉。本能寺之变后,正在进攻毛利氏的羽柴秀吉截获信件,得知了明治光秀叛变后,便迅速与毛利氏议承和。仅五日,羽柴秀吉便率部强行军余里返京,击溃了准备不及的明治光秀。随后,织田家臣在清州城讨论信长的继承者以及领地的分配时,由于意见相悖,织田氏内部开始出现分裂,相互几次交战后,羽柴秀吉击败了其他的派系,彻底掌握了其主织田信长的基业。天正十二年,秀吉兴建大阪城,与德川家康联姻,并受天皇赐姓丰臣,就任关白,随后统一日本。统一日本之后,丰臣秀吉两次试图入侵朝鲜,但均被明朝百济联军所击败,后丰臣秀吉托付德川家康辅佐其子丰臣秀赖,逝世于伏见城。

德川家康,幼名松平竹千代,出升时家族位于今川氏和织田氏两大名之间,故常作为人质交换于两大名之间。年,今川义元率部2万余人进军京都,途径尾张国与织田氏交战,德川家康亦作为先锋参与此战役。不料今川本部于桶狭间大败于织田信长,不少今川氏老臣纷纷出走或逃离,德川家康也返回自己的原领地,从今川氏中独立了出来,并与织田信长建立清州同盟。自此之后,织田与德川联军不断击败周围大名,直至三方原之战大败于武田信玄。返城之后,德川家康命画师将自己落荒而逃的画面画下来以勉励自己,之后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保存实力。以至于织田信长命德川家康杀掉其嫡长子,德川家康心有不忍,还是让其子切腹自尽。织田信长死后,织田家开始出现分裂,丰臣秀吉率部攻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雄不下,随与之和谈。德川家康基于政治考虑,将次子送与丰臣秀吉作为养子,臣服于丰臣秀吉。丰臣秀吉逝世后,立德川家康为五大老首席,后丰臣手下家臣认为德川家康权力过大,随后开始进攻德川家康,最终德川家康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建立德川幕府。

信长之野望14宣传照

9奈良、京都与东京

奈良——旧称平城京,是奈良时代日本的京城,年元明天皇受到道教风水观念影响迁都于此,其城市格局是仿造唐代长安城以及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造而成,同时平安京也是日本文化、艺术和工艺的摇篮。年,扬州大明寺方丈鉴真六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并于奈良立唐招提寺,宣扬唐朝佛教医药文化等,使得奈良享有寺舍之都的称号,并促使佛教被确立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

京都——旧称平安京,年,桓武天皇为了脱离其他派系的政权势力,接受大臣建议从平城京迁都至长冈京。迁都至长冈京之后,宫殿内以及全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灾祸和变故,9年后便再次迁都,并为了祈求平安命名为平安京。此后,平安京便一直为日本首都长达多年。幕府时代,虽然平安京失去了镰仓幕府和江户幕府在关东地方的行政功能,但还是保留了天皇休息的住所,作为日本的首都,直至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从京都迁往东京。

东京——旧称江户(江户川柯南),日本没有法定的首都,但一般可以认为日本事实上的首都为东京。战国时代时,丰臣秀吉将北条家领地划给了德川家族,条件是德川家康从名古屋附近移都至关中,之后德川家族迁至江户。德川幕府时代后,江户逐渐开始成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大政奉还之后,明治天皇重新掌权,而当时的京都较为混乱,而江户作为幕府年的首都,其条件较为优渥,因此明治天皇从京都迁至江户,并改称江户为东京,建立了赤坂临时行宫,此后东京便发展成为了日本的经济中心。

奈良公园

因为没有第10条所以99%的人都不知道哈哈哈哈

最初心里想的超级好然而写着写着发现已经大大超过了我的知识量,查了许多资料,但还是可能会有少许错误之处,敬请谅解。篇幅所限,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未能提及,例如楠木正成与后醍醐天皇的故事,源义经与源赖朝的纠葛等等,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查阅~

其实在了解日本史之后,反而对中国史抱有更大的兴趣,日本史大多从公元年开始谈起,而中国已经经历了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我想这更应该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

??看了这么久,要不要一下呢~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身上有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yf/25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