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清的纸开篇从ldquo真田丸

B站买下版权的正版《真田丸》在昨天完结了,虽然武打戏份收官得不如人意,但整部50集的电视剧着实把战国末期的历史以另一种视角——国人众出身的家——呈现了了出来,可以用精彩来形容。真田丸,既可以是指大阪冬之阵中真田幸村所修的“出城”(瓮城)真田丸,也可以是“真田号小船”的意思。真田家出身卑微,在日本战国的乱世中漂泊,谱写了别样的历史。

我从不否认自己对日本战国历史的浓厚兴趣,我也常常将其与中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来对比着看。这兴趣的来源,是我在高三时期读的山冈庄八所著的《德川家康》,共十三本,每周两本,是那段艰苦岁月里的一种乐趣。到如今我本应该有更多时间读书、读历史,却失去了当时汲取书本的状态——也许是从高三文字浸没的时间中走出来后,再难回头了吧。

我是一个中国人(笑,废话废话),一开始对日本战国历史的熟悉程度可能仅限于“织田信长可厉害了”这样的肤浅状态。这就造成了我读《德川家康》之故事就像一本小说,一本主角没那么龙傲天的历史小说。

我怎知道这位“松平竹千代”,就是将来德川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三河守家康呢?

我读到一位“木下藤吉郎”,怎知道这位就是一统日本、远征朝鲜的关白丰臣秀吉呢?

如此不一而足,这读书的过程对日本读者来说可能是一本《三国志》一样的历史传记,对我来说却充满了惊喜、“原来如此”。久而久之,对伊达政宗、今川义元、武田信玄、织田信长、本能寺之边、千利休之死、浅井三姐妹这些日本战国文化的名词逐渐熟悉起来,饶有兴趣、自得其乐。

有意思的是,读的东西越多,我发现其实这一套《德川家康》是为数不多对家康一直持有正面评价的书籍。山冈庄八所写的原由,是希望战后的日本能够摆脱沮丧的社会风气,像德川家康一样隐忍、韬光养晦,才能重振社会。自德川夺得天下之后,对家康的不屑、不满和对丰臣家惋惜的言论一直在日本社会流行着,家康熬死两位天下人(织田、丰臣)才夺得天下的言论一直十分流行。真田太平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真田丸》隐忍了四十余集,关原合战都一笔带过,在最后几集里给观众呈现了大阪冬之阵、大阪夏之阵两场战国最后的大战。丰臣秀赖麾下大阪七将星以劣势兵力迎战东军数十万兵马。德川家康率领的东军人数虽多,但各武将势力配合龃龉、战斗经验不足,而大阪方面的浪人、牢人多勇武善战,真田幸村更是与父亲一起在上田合战中击败过同样兵力绝对优势的德川军。

大阪冬之阵已几成定局,但战争局势瞬息万变、险些逆转。真田与毛利两军连破家康旗本亲军:莫说大阪军队无能,本多“高达”忠胜之次子本多忠朝是德川家的谱代大名、领十万石俸禄。本多忠胜一辈子没什么败绩,有德川四天王之一的称号。他的次子继承了父亲的勇武,是家康倚重的大将,却被真田、毛利率领的弱势军队斩杀在战场。伊达政宗与真田幸村酣战许久,真田撤退,伊达持有优势兵力却不敢追击,幸村留下了“东军雄狮百万,竟无好汉一人”的豪言壮语。

另一位大阪将星、丰臣谱代木村重成,以必死之心突进德川军,竟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后另两位德川天王神原康政和赤备井伊直孝联手进攻,功败垂成、战死沙场。真田幸村突入家康本阵(指挥部),家康只能将帅旗放倒躲过一劫。

木村重成的封地在长门,也就是木村长门守重成;独眼龙伊达政宗的封地在陆奥,也就是伊达陆奥守政宗。这两个日本古国名数百年后被用在了日本一战战列舰命名上,是同一级的姊妹舰;个中滋味,也只又熟悉这些故事的人才能体会。

长和日落,悲剧成就英雄。就像诸葛亮之于蜀汉刘备;真田幸村虽远比不上诸葛,却也获得了后人“日本第一兵”的美誉,死得其所。由此对比,三国里的曹操颇有丰臣秀吉的味道,而司马懿更是和家康有不少相似之处,以后有机会可以详细说说。

日本历史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其独特的魅力,更有与中国从唐朝至如今千丝万缕的关系。发明汉字的民族去读使用用汉字民族的历史,再正常不过。从日本战国读起,对日本文化发展的了解很有帮助。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献、作品表达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很有意思。

今天啸清的纸就到这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心情和时间富裕也会配一些图,没时间就只用文字填满整个推送,诸位多担待。

就嘎。

啸清

赞赏

长按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yf/38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