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
鸣
千
载
楼观天下
GULOU
全域
旅游
年6月16日,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活动在扬州举行,在鼓楼区创意68产业园内的曹氏香包代表徐州非遗产品在扬州大运河博物馆非遗馆参加展览,香包作品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等领导人的一致赞扬。
GULOU
草药立家匠心百年
曹氏香包的第一代创始人曹玉九,是清代末年当地赫赫有名的老中医,尤其擅长治疗毒疸疥疮等顽疾。“曹氏香包”从年始创至今,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第二代奠基人是曹玉九的女儿曹凤英,第三代便是井秋红女士。井秋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曹氏香包的传承人。
井秋红的外祖父曹玉九是一名老中医,外祖母则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在上世纪早期,两人“珠联璧合”研制了独特的草药配方做成香包,送给亲朋邻里。后来,他们的女儿、井秋红的母亲曹凤英出生后,香包的技艺就传了下来,“曹氏香包”的名头也传开了,小香包在第二代传人曹凤英老人手中得以发扬光大。
徐州曹氏香包第三代传承人井秋红,传承中创新,让传统文化技艺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用生产经营来助力文化传承,目前曹氏香包门店在鼓楼区创意68产业园区内,非遗项目不但得以传承,还实现了香包产业做大做强,是鼓楼区“旅游+工业+非遗”的深度融合体现。
年曹氏香包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上海世博会,曹氏香包作品成为世博会的官方礼品,年青奥会时,曹氏香包引得彭丽媛和多国领导夫人的赞叹。
香包内装有由十八种中草药配制而成的香料,每个香包的开片内要分层放3层香料,这样整个香包就有6层香料,香气特别持久,戴在身上既可以驱毒避邪、防潮驱蚊、又能装饰房间、净化空气。曹氏香包传承到现在,一直都是坚持手工制作,井秋红老师说:“曹氏香包每一个完完全全都是手工的,因为它中间是塑料板,两边是皮棉裹的中药。任何机器都没法穿透,只有靠艺人一针一线地缝,制作时候要心静。手工艺品特别要求人的心性脾气,不能急躁。”
GULOU
紧随市场老树新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固守传统,只有不断创新,让香包能传递出现代文明的气息才能贴近百姓。现在的曹氏香包已经摆脱原来固定、单调的造型,单一的荷包香囊,演化成越来越多的色彩与组合。香包的外形图案也由过去一些吉祥图案,到现在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曹氏香包已成为伴手礼、纪念品的不二选择。
曹氏香包
下一步,鼓楼区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现以非遗提升旅游品味、以旅游带动非遗传承的良好效果,同时鼓楼区也将积极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鼓楼节点建设,构建“青山观运”核心文化标识空间,着力建设徐州运河博物馆、运河名人文化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将大运河鼓楼段打造成为“徐州外滩”,努力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运河故事的重要窗口,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