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6个死穴,让你螨不在乎

「本文来源:广西疾控」

秋冬季节来临

天气逐渐转凉凉凉

晚上裹着棉被是不是睡得特别香!

但睡得香的同时

一个常见的健康隐患也随之悄然上线

它就是枕头、床单、被褥

长时间使用后孳生的螨虫!

01

如果测螨虫核酸,每个人都是阳性

你在手机上一搜螨虫

会跳出一堆这样的标题

这是标题党吗?

还真不是!

数字不一定准确

但螨虫是真的多

可以说无处不在

家里最常见的:尘螨

凡是容易积尘的地方,就有尘螨,比如床、被子、枕头、毛公仔、布沙发、窗帘、地毯、空调滤网……数量都在百万级以上。

我们躺床上睡觉时,身上出的汗、分泌物,脱落的皮屑,以及织物中本身的纤维,都被它们吃得津津有味。

▲显微镜下的尘螨

人体最常见的:蠕形螨

蠕形螨寄生在皮肤的毛囊、皮脂腺里,一辈子吃喝拉撒都在人的脸上,每天咔哧咔哧吃点你毛囊里的死皮、皮脂。

长痘的人,皮肤上的蠕形螨也特别多:

正常人的皮肤,每平方厘米平均0.7条,长了玫瑰痤疮的人,平均10.8条,在丘疹脓疱期平均36条!

▲蠕形螨,一个毛囊三个螨,人类标配

这么说吧

如果在你的皮肤上取样测螨虫的核酸(DNA)

那每个人都是阳性

螨虫的种类还有很多

目前已知的螨虫已有5万多种

仅次于昆虫

广义上的螨可以说无处不在,遍及地上、地下、高山、水中和生物体内外,繁殖快,数量多。

比如——

革螨,大多寄生于鼠类、鸟类、家禽、宠物的及巢穴中;恙螨,野外的草丛比较多,可能引起恙虫病;疥螨,寄生在人体表皮角质层内,啃食角质组织为生。被疥螨感染后,会得疥疮;粉螨,常见于谷物、干果、糖类、淀粉,以及富含糖类、淀粉的中药材。我们很多时候感觉不到,那是因为它们太小。在显微镜下,螨虫的外形有点像蜘蛛,但要小得多,身长一般在0.5毫米左右,有些不到0.1毫米。

02

螨虫是常见的过敏原!

鼻炎、哮喘、皮炎都可能赖它

尘螨的粪便和它腐烂的肢体,都含有强效过敏原,是很多人过敏的常见“元凶”。

当你在家铺床叠被、打扫卫生,把尘扬起来时,就有可能吸入这些过敏原,引起螨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炎和慢性荨麻疹等。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尘螨的排泄物中有5种蛋白质,都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过敏原。

不过,尘螨只是诱因而已,导致这些疾病的真正原因是部分人的免疫功能太“敏感”,防卫过当引发炎症。

而寄生在毛囊中的蠕形螨,则跟面部丘疹、毛孔粗大、酒糟鼻等症状有关。

▲显微镜下的毛囊口,可看到1根毛发周围有4条蠕形螨。

让人特别恶心的是,蠕形螨是没有屁眼的,从不“拉屎”,直到死后,才一次性排在我们皮肤上,可能引发我们身体的免疫反应。

此外,鼠类、禽类身上的革螨,入侵人体后会刺吸血液及组织液,引起丘疹样荨麻疹,奇痒难忍,引起革螨性皮炎,甚至传播流行性出血热。

野外的恙螨,其唾液能溶化皮肤组织,引起局部坏死,出现皮炎反应,还可以传播恙虫病。

看到这

一定很多人已经开始焦虑了

快说

到底用什么方法可以消灭螨虫!

03

我们找到了螨虫的6个“死穴”

04

但真有必要对螨虫赶尽杀绝吗?

就像看多了房地产公号的软文,会有买房焦虑,看了除螨产品的广告,你也会有强烈的“螨虫焦虑”。仿佛一天不除螨,脸上就会被咬得稀巴烂。

其实,螨虫并不是洪水猛兽,真没必要赶尽杀绝!

螨虫虽然无处不在,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过敏,就像细菌病毒无处不在,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病。

螨虫会让人生病,但也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致病。

大部分人跟螨虫都相安无事,不必“谈螨色变”,也不需要太刻意去过度除螨。

只有出现不分季节的眼睛痒、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咳喘,或皮肤有湿疹时,才应该先看医生明确是否尘螨过敏,再对症治疗、除螨。

至于皮肤上的蠕形螨,一般情况下,螨虫只是在我们皮肤微环境发生改变时才会大量繁殖,使皮肤变得粗糙,并伴有瘙痒、脱屑、发红等症状。

尘螨、蠕形螨等家庭常见螨虫和人类是一种共生状态,这个地球虽然是人类的,但终究是螨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

只要我们身体没有特别的不适

学着和蠕形螨和平共处

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如果你心里就是对螨虫不爽

偶尔做个清洁除螨完全没问题

但适可而止

不要洁癖,不要强迫症

毕竟

和蟑螂一样

螨虫也是永远打不死的“小强”

综合来源:深圳疾控、南山疾控、北京日报

编辑:健康教育与传媒科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yf/92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