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一些日本战国爱好者眼中,“不懂战国”应该算是“日本战国”圈子里的“公知”。
他常以“反对派”的面目出现,驳斥被日本战国史爱好者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字里行间总是夹杂着生僻的人名、地名,让人“不明觉厉”却又难以反驳。
比如北条早云,大家都知道他“大摆火牛阵,智取小田原”的故事。传说他带领五百士兵伪装成狩猎,驱赶牛群埋伏在小田原附近,牛角上绑着火把、牛尾洒上燃油。夜晚时分,北条早云命人点燃牛尾,被火灼烧的牛群发狂地朝小田原城猛冲,城主见状大惊,落荒而逃,早云乘势入城。
“百度百科”的词条“北条早云”记载了这一事迹。
在光荣的游戏《信长之野望13:天道》中,北条早云的技能被设定为“火牛”——在日本战国爱好者们来看,这相当于半官方的肯定。
但“不懂战国”却对此事提出了质疑。
他指出,“《北条记》中记述北条早云年9月通过火牛阵夺取小田原城,但从一份年早云弟弥次郎与大森藤赖共同据守小田原城抵抗山内上杉军的书信来看,此时小田原城尚在城主大森氏手中,且在早云夺取小田原城时,也未有确证史料说其通过火牛计夺城,因此年小田原城被北条早云以火牛计拿下一事便站不住脚了。”
“不懂战国”不仅当面打脸“北条早云火牛计勇夺小田原城”的真实性,还亮出了“日本史学习研究的方法”:
“文书、书信类史料一般情况下的史料价值会比后世的军记物语高。夺取小田原城的时间一事就是当时的书信史料盖过军记物语记载的典型例子。通过文书类一次史料与军记物语所比对得出的结论,相对是最可信的。”
一些战国爱好者们驳斥道:“我就是个兴趣”,“搞不懂你为啥有那么大的热情”。
对此,“不懂战国”略感无奈地回应:
“正是这种态度阻碍了国内关于日本战国时代史甚至日本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进步。”
“只有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去分辨、去深化,充实自己才是正途。”
正途?
“不懂战国”一直认为,当下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常常充斥着谬误,经过了多重艺术加工,混入了真假难辨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战斗其实并未发生,倍享尊崇的英雄其实是杀人恶魔,甚至一些“大牛”写的“经典著作”,也多有依据不实的内容。不知情的爱好者们一经阅读,就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认识,彼此循环论证,就像困在莫比乌斯之环中的蚂蚁。
史实真假难辨,史料就显得格外重要,其中价值极高的一类是“书状”,也就是战国时期的各类文书、信件等。“不懂战国”相信,这些宝贵的书状类史料是研究日本战国史最可靠的史料。
凭借对“书状”的,“不懂战国”依靠一些资料,对某些历史悬案有了新的看法,比如本能寺之变。
号称日本史上最大谜案之一的“本能寺之变”,其原因至今众说纷纭,特别是后世衍生出的各种说法,包括对于天下的野心、对于信长的怨恨、对于未来的不安,以及朝廷、将军、耶稣会、本愿寺等等各种黑幕说。
到目前比较热门并暂时被历史学界接受的一种说法是“长宗我部救援说”,或称“四国说”。
围绕四国的长宗我部家的所领处置问题,织田家中暗中形成了支持长宗我部元亲的明智光秀与支持攻取四国的羽柴秀吉之间派系斗争。如果织田信长决定讨伐长宗我部元亲,即意味着担任对长宗我部家取次的光秀在派系斗争中败北。
按照江户时代初期成书的关于长宗我部元亲的军记物语《元亲记》中的说法,织田信长本来向长宗我部元亲下发了可凭自身实力攻取四国的朱印状,但后来信长担心元亲做大,心生反悔,要求元亲交出伊予和讃岐两国,只允许其领有本国土佐以及阿波国的南半部分。元亲闻讯大怒,明智光秀派人去游说元亲接受信长的条件,遭到拒绝。最终信长决定派兵攻取四国,此时明智光秀突然谋反,发动了本能寺之变。
这一说法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但《元亲记》作为史料来看,记录多有错讹,其信凭性成问题,而且也缺乏其他佐证,所以一直以来并不作为研究本能寺之变原因的重要史料而受到重视。
但前些年公布的《石谷家文书》为“长宗我部救援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石谷家文书》与战国相关的文书有47份,其中有2份文书非常重要。一份是斋藤利三文书,劝长宗我部元亲接受信长的要求,表示“光秀大人也不希望事态继续恶化”。
另一份是长宗我部元亲4个月后的回信,称愿意向信长妥协,这可能是元亲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可惜,考虑到当时使者的行动速度,这封信很可能并未送到信长手上,信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动了四国的征伐,光秀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动了本能寺之变。
出于对“书状”研究的重视,“不懂战国”把这一假说引进了国内,并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织田信长的四国政策转变与本能寺之变》。
(文章摘录)
“不懂战国”行文冗长,考证繁杂,很难讨得读者的喜欢。因此这样一篇事事有考证、字字有出处的文章,并没有多少人爱看。
而大家爱看的东西,“不懂战国”却提不起兴趣。
兴趣?
曾有网友要求“不懂战国”“客观”地评价一下圈子内的某位“大牛”,此人早年间曾写过一本书普及日本史,影响很大。
“不懂战国”没有正面回应,给出一个链接,说“这篇文章或许可以答复”。
标题为《深入国内日本战国史通俗读物之实像》。作者小和田哲学指出,这位“大牛”很早前写过一本介绍日本战国史的书,被粉丝们捧为圣经,其实书中有很多失实之处。
文章特别摘录了“大牛”写桶狭间之战的段落,指出多处错误,如“大牛”称佐佐胜通等人被今川义元歼灭,而《信长公记》的原文却是人;“大牛”写信长一方是冒雨突击桶狭间,而《信长公记》原文写着“空晴”;“大牛”称织田信友为织田广信之子,而事实是织田信友和织田广信是同一人的两个名字。文章批评“大牛”写作时“不懂日文”,其作品是由“水平不一的文章加上作者脑补拼凑起来的”。
(也有人不认同文章的观点)
文章还批评提到了所谓的“日本战国史四大写手”,而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圈内畅销书,被爱好者们奉为经典。
“研读别国的历史,还是读那国出版的资料为最佳”,“不懂战国”指出。
“不懂战国”认为,目前国内关于日本历史的古代、中世历史研究的环境并不理想,虽然也有王金林、左学德、汤重南、冯玮、童云扬等名家名作,但毕竟是极少量,质量也参差不齐;虽然国内也有出版内藤湖南、井上清等日本史大家的作品,但时效性上却无法反映和跟上日本历史研究的进程和脚步。
为满足民间日本战国史的爱好者们对相关知识的需求,“不懂战国”会决心定期介绍日本原版战国史书籍的情况,以及海外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随着海外代购的兴起,搞到相关资料已经不像十年前那么困难了。
“不懂战国”的做法总被一些爱好者们当成异类,他们反驳:“我就是个兴趣,没必要什么都要知道”。
事实?
有时候,“不懂战国”也不太确定,一些所谓的日本战国史爱好者们是否真的对那段历史感兴趣。
曾有网友在贴吧发帖,称日本战国时期的南部家也是百万石大名,理由是南部家占据的土地面积大于全盛时期的伊达家,没有理由比伊达家更弱小。
“不懂战国”看到这个帖子,写了一段回应,表示南部家领地虽大,石高其实很低,与伊达家不能同日而语。
然而就是这么一段文字,引起了楼主激烈的驳斥。楼主拿出了游戏截图、影视剧解说、天涯帖子来辩护。
同样的例子还出现在对上杉谦信的讨论中,上杉谦信是战国爱好者们普遍喜爱的角色,相传他高举义旗,百战百胜,内心仁慈,爱民如子,被尊称为“军神”(其实这个称号在战国时代并未出现,而是源自年)。
但据“不懂战国”的好友司任平考证认为,真实的上杉谦信嗜好杀戮,“殺人盈野,血流為河”(《國史略》),治内压榨严重,民不聊生,“謙信為治,傷於嚴酷,任意殺戮,人不自安”(《大日本野史》)。
“不懂战国”的另一位好友“秋风萧落”对上杉史上杉谦信军史研究比较深,他曾经做过关于上杉谦信天正年间在北陆地方战绩的论证,得出谦信在攻略北陆时期败战频仍的结论。在东侵过程中,他大肆烧杀抢掠,在武藏山根城中一次就屠杀了0多无辜的童女。
针对“秋风萧落”等人的考证,网友的评论是:骗子。
网友建议“秋风萧落”去看大河剧,或者上B站看日本的综艺节目。
类似的争吵在贴吧、论坛等社区实在太多了。网友们普遍缺乏一种“就事论事”的能力,总把不同的观点视作对自己的攻击。比如:
“北奥(的大名)其实很渣,别被游戏误导了
——你什么意思,南奥的大名就很强?”
“伊达政宗底子好,分家实力不强,很少有宗庶之争。
——"很少有宗庶之争"?他出生之前就正好有个天文大乱,如果你说这不算我只能呵呵了。
——天文之乱是家内父子不和反目。
——讲到底性质都是一样的,还要我解释第二遍吗?”
网络上的争论,常常演变为人身攻击,他们像保卫生命一样给观点辩护。“好面子,不够虚心,听不得别人的指摘,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就算提出史料也能通过自己脑补全盘否认他人,这就是态度问题了,也就是史德问题。”
“不懂战国”有时会想起“战盟”——一个诞生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专门讨论日本战国史的论坛。
当时纸质书籍关于日本历史的内容少之又少,更是没有渠道获取关于战国历史的专著。凭着现在看起来龟速的“小猫”的传输,“不懂战国”获得了初次的日本战国史的洗礼。
“回不到战盟当年那种热烈但认真讨论的气氛了。”
“不懂战国”有点无奈。
后记:
本文成稿经过了与受访者“不懂战国”往返3次的修改,他就像一个影视剧审查员,提出了许多的修改意见,比如要求删掉作者尖锐的叙述、删掉批评“大牛”的整段故事、把读者的反驳“搞不懂你为啥有那么大的热情”后面加上类似“但我还是想和你一起进步”的话,甚至要求插入大段规劝性的文字。
为尽量保持文章的结构和可读性,我们将他想要插入文章的话(以第三人称写就)留在稿子末尾,读者们可借此一窥“不懂战国”小心谨慎的处世方式,及其絮絮叨叨的写作风格。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关于日本历史的古代、中世历史研究的环境并不能说理想,虽然也有王金林、左学德、汤重南、冯玮、童云扬等名家名作,但毕竟是极少量,而且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虽然国内也有出版内藤湖南、井上清等日本史大家的作品,但时效性上却无法反映和跟上日本历史研究的进程和脚步。此外“不懂战国”因为日本历史,也与不少赴日专攻历史的朋友结缘或有所交流,例如伊达政宗、清海惟岳、泰明、病叶小町、后藤茶檎等人,他们对于“不懂战国”多有帮助,但毕竟还是人少力微,虽然每个人都学识出众,但却无法以一己之力在体制内建立日本史研究的大环境,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反观十多年前获取资料和通讯都不方便的时代,诸如战盟等论坛的前辈爱好者们依照有限的资料穷己之力撰写了很多文章,姑且不论他们水平如何、是否会日语,哪怕现在看来甚至有的文章都贻笑大方,但他们的精神,或在开创国内民间日本战国史的学习环境先河方面所做的贡献,是非常值得钦佩和铭记的。“不懂战国”对日本战国史兴趣的形成,也主要是在那段时期。”
““不懂战国”一直觉得入门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家都是爱好者,知识都有空白,只有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充实自己才是正途,知识水平是次要的,毕竟再强的高人也是从小白过来的,谦虚的态度、宽广的胸怀才是最重要的,不争一时之气,日本战国史的圈子会更和谐,而虚心求教的态度才会使人进步更快。“不懂战国”在与科班出身的好友伊达政宗交流后,愈发认识到自己知识水平的鄙陋,也更加鞭策着自己更加深入的学习。“
“而令“不懂战国”感到一丝欣慰的是,除了前面赴日专攻的同好们,还通过日本战国史结识了司任平、秋风萧落、立花统英、自古卖艺不卖肾、伊势早苗、等人大、余仁山等好友,这些好友对“不懂战国”的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极大帮助,更加鼓舞着他向着更高的方向迈进。“(完)
长按下方图片扫描本公共号↓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原创from赞赏
人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医院西安哪家好偏方制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