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以不自由常事,则不觉不足。
心生欲望时,应回顾贫困之日。
心怀宽恕,视怒如敌,则能无事长久。
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
责人不如责己。不及胜于过之。
——德川家康
这就是大多数日本人都能背诵如流的德川家康的名言。虽说战国的往事远去,但许多从事政治、经济活动的日本人,依然学习战国名将的思想和谋略。日本近现代民族意识形成中,不可忽视战国时代精神思想的传承和影响。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纷乱的战国,看清现代的日本。
名将身后的战国
·幕府的统治
◇史事:
①日本天皇统一日本后,在各地分封了许多大名(诸侯)而大名又在自己土地内分封了许多小封建领主。封建领主在长期苦心经营下,土地逐渐拓展,最终形成自己的私人庄园。日本庄园兴起后,在园主发展了自己的私人武装,负责维护在园内的治安和跟随庄园主征战。
②公元10~11世纪的几次全国动乱天皇都需地方借助武装力量才可平息,为地方势力崛起提供契机。
③公元12世纪源赖朝在“平源争霸”中胜利,拒绝到京都受封,在关东建立了巩固的政权,形成了完整的“御家人”(家臣队伍)。并于年受封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幕府政权——镰仓幕府。
◇思绪·感悟:
天皇与幕府共同执政的政治格局是日本古代政局的一个不同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国家组织形式。幕府将军需要天皇的名义册封,而天皇常被排挤在政治中心的外围,没有实权。而幕府则手握实权,管理国家的一切事务,但其仍旧是诸侯,不过其势力最大而已。天皇需要幕府来维持统治,而幕府需要天皇名正言顺的册封,看似对立的两者其实相辅相成——这是幕府与天皇共存政治的重要原因。
◇近现代反思:
幕府虽然负责管理国家,但它并不是皇帝,仍然是诸侯。当幕府的实力削弱后,诸侯们可以将其推翻。因此,明治维新时,新贵族可以天皇名义向幕府开战,最终推翻幕府。而二战后,日本天皇实权尽失,但名义依然保留,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而形成以首相的内阁的国家组织形式,这其中有些类似当年幕府的统治。可见幕府政治对近现代影响颇大。
乱世和危机竞争意识
◇史事:
①公元年,(应仁元年),细川胜元与山名持丰为争权,在京都起兵激战;细川胜元挟天皇令天下,山名持丰则奉幕府将军足利义为主。直到细川和山名死后,足利义视出走,诸将罢兵。战国开始,幕府光辉不再;
②应仁之乱后,各种形式暴动不断,国土划分为多个城池,60多个“国”(地方行政单位),每“国”都不及中国一县大,“国”中还有许多不统属势力。
◇思绪·感悟:
乱世的日本,国土上竟有如此多的势力,幕府将军失去威信,群龙无首时自然将引起地方诸侯扩大势力。在你征我伐的战国,每“国”领土之小,社会之动荡不定,要在乱世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风云际变之中生存,各“国”领主总要
本北京治白癜风最好医院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