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元景和您一起分享传统文化。
新老朋友们,大家好!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元景国学重装上线,更多的精品国学内容将与大家线上线下多元分享。
元景国学是一个面向家庭的传统文化分享平台。多年来,一直坚持兴趣至上,内容第一的理念,致力于给学习者一个真正的文化栖息之所。
元景国学的特点如下:
每一页讲义都坚持原创!
每一节课程都堪称海量!
每一个课堂都力求开放!
比如《三字经》,我们这样讲: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孔融四岁时——孔融十岁时(小时了了)——孔融十六岁时(一门争义)——孔融五十六岁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比如《声律启蒙》,我们这样讲:
颜巷陋——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还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过分的物质追求有时候会成为人生不幸福的根源。
疏广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代阿今尼思的杯子和许由的瓢,还有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比如诗词,我们这样讲:
《天净沙秋思》——如果不是一个羁旅悲愁之人,比如,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某个人,站在自己家门口,或者一个隐士,看到的同样的景物,会不会同样形容呢?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孤独落寞彷徨的隐者)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平静悠闲)
需要注意“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你会觉得这一句的感觉和其他几句“枯、老、昏、古、瘦”等意境不一样,这一句是有几分闲适优美的。这是作者看到此景之后,新生羡慕,着力对比的一句话。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首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勃。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自在生活的追亿、留恋,或者勾起对自己孩子的想念。极大地反衬出诗人羁旅之愁。这种内心的起伏,一个“知”字,全部透露出来了。
反衬是表达忧伤的诗中常见的手法。心怀忧郁的人听不得欢声笑语,羁旅异乡的人看不得灯火炊烟,甚至连鸡栖于埘,牛羊下来也见不得,尤其对一个一直有归隐之心(见夜行船秋思)的人来说,羁旅的痛苦是要加倍的。
另外:关于“枯藤老树昏鸦”一句,这昏鸦,是飞着好,还是停着好?关于“古道西风瘦马”一句,这瘦马,是骑着好,还是牵着好呢?
元景希望遇见认同元景理念的您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治好一位白癜风幸福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