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单招班通过率超过90%
名师授课,小班教学,全程督导!
对口升学班名额抢定中,只招30名。
5月10日报道,5月11日开课,原价,现在报名仅需元。
护士班和单招班联报再减元。
错过了单招你还要错过对口吗?
报名电话/
医科类专业
《解剖学基础》考纲
(分)
参考版本: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8月第1版,主编:沈军生。
说明:①只考其中的大体解剖部分内容。②复习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一、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2.掌握主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范围。
3.在活体上确定主要内脏器官的位置及人体主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绪论
1.掌握人体的组成与分部;解剖学姿势及常用的方位术语。
2.熟悉人体的轴和面。
(二)运动系统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关节的基本结构;椎骨的一般形态与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椎间盘的组成、特点及临床意义;胸骨的形态结构;胸廓的组成和功能;脑颅骨与面颅骨的名称和位置;颅侧面观;颅前面观;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髋骨、股骨、胫骨、腓骨、髌骨的位置与形态结构;重要的骨性标志;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骨盆的构成和分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膈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梨状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与作用;重要的呼吸肌;膈肌三裂孔的名称及通过结构;主要的肌性标志。
2.熟悉关节的运动形式;椎骨的连结;脊柱的构成、整体观和运动;男、女性骨盆形态的差异;颅底内面观;颅骨的连结;桡腕关节、踝关节的组成;胸肌和腹肌;腹直肌鞘的结构;腹股沟管的位置、形态、内容物及临床意义;股三角。
3.了解关节的辅助结构;肋的形态与分部;颅顶面观;颅底外面观;肌的构造、配布和辅助结构;会阴肌。
(三)消化系统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咽峡的组成;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食管的三处狭窄及距中切牙的距离;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小肠的分部和功能;十二指肠的分部及结构特点;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形态特点;肛管的形态构造;肝的位置和形态;胆囊的位置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胰的位置和形态;男女腹膜腔的特点。
2.熟悉口腔的分部;牙的构造、种类与排列;舌的形态和构造;回盲瓣的位置及作用;大肠的特征性结构;结肠的分部;直肠横襞的特点;唾液腺的名称及开口;肝的功能;肝的血液循环;胆囊的分部;各系膜和韧带的名称与位置;腹膜陷凹。
3.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胸部标志线与腹部分区;牙周组织;食管的分部;胃的毗邻;空肠和回肠的形态;胆囊的功能;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与功能;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四)呼吸系统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组成;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喉的位置;喉软骨及其连接;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肺的位置和形态;胸膜的分部;胸膜腔的概念及其结构特点;肋膈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纵隔的概念和分部。
2.熟悉鼻腔的分部;鼻黏膜的分区及功能;上颌窦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气管的分部和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的常选部位;肺的血管;肺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3.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外鼻的形态和结构;喉肌的位置和作用;纵隔的境界及各部的内容。
(五)泌尿系统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位置、形态及剖面结构;肾门的体表投影;输尿管的三个狭窄及临床意义;膀胱的位置;膀胱三角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熟悉肾的被膜;输尿管的行程;膀胱的形态、分部和毗邻。
3.了解泌尿系统的功能;肾的血液循环特点;女性尿道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六)生殖系统
1.掌握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位置和形态;输精管的行程及结扎部位;精索的概念;前列腺的位置和形态;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卵巢的位置和形态;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特点;子宫的形态和分部;子宫的位置及固定装置;阴道后穹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会阴的概念和狭义会阴的临床意义。
2.熟悉睾丸的功能;附睾的形态和功能;射精管的概念;精液的组成;前、后尿道的组成;卵巢的功能;阴道的位置和形态;乳房的位置和形态。
3.了解精囊腺和尿道球腺位置和形态;阴囊的结构;阴茎的分部和结构;女性外阴;会阴的分区。
(七)脉管系统
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心的位置、外形和体表投影;各心腔的主要结构;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和分布;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主动脉韧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主动脉的分部及主要分支;各部体循环动脉主干的名称和主要分支分布;可触到搏动的主要动脉名称及位置;分布到胃的动脉;体循环静脉的组成;上、下腔静脉的组成和收集范围;静脉角的概念;面静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临床上静脉穿刺常选用的浅静脉;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途径;淋巴干的名称;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收集范围和注入部位;脾的位置和形态。
2.熟悉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心包的结构;动脉压迫止血部位;奇静脉行程和注入部位;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右淋巴导管收集范围及注入部位;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3.了解心的毗邻;血管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体循环动脉的分布规律;体循环静脉的配布特点;全身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
(八)感觉器
1.掌握眼球壁各层的分部及结构特点;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和形态结构;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眼的折光系统;眼球外肌的作用;小儿咽鼓管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位置觉和听觉感受器的名称及位置;声波的传导途径;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结膜的分部;泪器的组成;鼻泪管的开口;眼球外肌的组成和主要作用;外耳道和鼓膜的形态结构;鼓室的位置和交通;听小骨的名称和连接;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位置;外耳和中耳的组成和功能。
3.了解眼睑的形态和结构;眼的血管;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形态及组成。
(九)神经系统
1.掌握神经系统的分部及常用术语;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内部主要结构;脑的位置和分部;脑干的分部和外形;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第四脑室位置及沟通;间脑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第三脑室位置及沟通;端脑的分部;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基底核的组成;内囊的位置、分部、主要投射纤维束以及内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概念、内容及临床意义;硬脑膜窦的位置及沟通;脑的动脉来源及主要分支;大脑动脉环的构成及意义;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分布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十二对脑神经的分类、名称及其主要功能;迷走神经的行程和主要分支分布;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2.熟悉脊髓的功能;脑干的功能,小脑的位置和外形;间脑的位置和分部;边缘叶的位置和组成;侧脑室的位置及沟通;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位置;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胸神经前支的节段性分布;四肢主要肌群的神经支配;分布在眼、舌的脑神经;躯干和四肢的深、浅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的锥体系。
3.了解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脑干的内部结构;胼胝体的位置和作用;脊髓的动脉和静脉;脑的静脉;脊神经的组成、性质与分支;十二对脑神经的连脑部位;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十)内分泌系统
1.掌握垂体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功能;甲状腺、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2.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
《生理学基础》考纲
(分)
参考版本: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8月第1版,主编:郭明广。
一、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
2.掌握神经、体液因素对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
3.熟悉人体整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4.应用生理学知识解释相关临床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绪论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兴奋性、阈强度的概念;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人体功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概念和特点;反射的概念;反馈的概念、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了解体液的种类及正常值。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的概念;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阈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的概念。
2.熟悉局部电位的概念和特点;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结构基础和耦联因子。
3.了解动作电位的传导。
(三)血液
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浆渗透压的种类、形成及其生理作用;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功能,红细胞的生成条件与生成调节;白细胞的正常值、分类及功能;血小板的正常值及功能;血液凝固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区别;血清的概念、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浆中主要抗凝物质的种类和作用;血量的正常值;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分型和输血原则。
2.熟悉血液的组成;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血浆酸碱度;血沉;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和促凝方法;交叉配血试验和ABO血型的测定方法。
3.了解血液的功能
(四)血液循环
1.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脏射血过程中心腔内压力、瓣膜开闭、血流方向和心室容积的变化;搏出量与心输出量的概念、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微循环的概念、基本功能、三条血流通路及其功能;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和临床应用。
2.熟悉心率的概念和正常值;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特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心音听诊和血压测量的方法。
3.了解心肌收缩的特点。
(五)呼吸
1.掌握呼吸的概念和基本过程;肺通气的原动力和直接动力;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成分、作用和生理意义;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概念和生理意义;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延髓和脑桥呼吸中枢的作用;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缺氧和氢离子浓度升高对呼吸的影响。
2.熟悉呼吸频率的正常值;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气体交换的动力;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概念、影响肺换气的因素;肺牵张反射。
3.了解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
(六)消化与吸收
1.掌握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的方式;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胃排空的概念、动力以及糖、蛋白质、脂肪的排空速度;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胃肠激素的概念。
2.熟悉利于小肠吸收的条件;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四种主要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
1.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和正常值;体温的概念、临床上测温的部位和正常值、体温的生理变化;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方式和临床应用。
2.熟悉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体温调节基本中枢的部位。
(八)肾脏的排泄功能
1.掌握排泄的概念;尿生成的基本过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重吸收的主要部位;肾糖阈的概念及正常值;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渗透性利尿与水利尿;正常尿量和多尿、少尿、无尿的概念。
2.熟悉重吸收的方式和特点;水的重吸收。
3.了解排泄器官;肾脏的功能。
(九)感觉器官
1.掌握眼视近物时的调节;近视、远视、散光的产生原因、特点和矫正方法;夜盲症的产生原因;视力和视野的概念;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2.熟悉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区别;听骨链的作用。
3.了解前庭器官的功能。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1.掌握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突触的概念、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的特征;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内脏痛的特征、牵涉痛的概念和部位;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小脑的三大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及受体阻断剂。
2.熟悉突触后电位的种类及区别;牵张反射的感受器;脊休克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去大脑僵直的概念;自主神经系统的生理意义;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概念和分布;条件反射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3.了解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及其意义。
(十一)内分泌
1.掌握激素的概念;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地方性甲状腺肿;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概念。
2.熟悉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3.了解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
(十二)生殖
1.掌握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2.了解三种性激素的主要分泌来源。
《内科护理学》考纲
(分)
参考版本:《内科护理学》(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8月第1版,主编:孙建勋。
说明:①考试范围:《内科护理学》(上册)第2-10章内容;②考虑到除护理、助产专业外,其他专业没有学习过护理程序等,考试内容将不涉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心理护理等,主要考试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常见并发症、防治要点及护理要点等;③复习要求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一、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熟悉内科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3.熟悉内科常见病的基本概念、常用检查项目。
4.熟悉内科常见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5.掌握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6.掌握内科急危重症的病情判断和抢救配合。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呼吸系统疾病
1.熟悉咯血、呼吸困难的概念,熟悉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的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病因和诊断标准,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3.熟悉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4.熟悉支气管哮喘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护理要点;掌握哮喘持续状态的概念、表现及抢救,熟悉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教育。
5.了解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诱因和分类;熟悉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休克型肺炎的概念;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6.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7.熟悉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分型,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8.了解结核杆菌的特性,熟悉肺结核常用检查项目的意义,掌握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掌握肺结核的防治措施;熟悉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
9.了解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分类、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二)循环系统疾病
1.熟悉晕厥的概念,熟悉心源性水肿、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熟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和诱发因素,熟悉心力衰竭的概念,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熟悉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掌握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3.熟悉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掌握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4.熟悉高血压病、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的概念,掌握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掌握常用降压药的应用;掌握高血压急症的抢救措施;熟悉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5.熟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概念和临床分型;掌握心绞痛疼痛的特点、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肌酶改变、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熟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和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6.了解心瓣膜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熟悉风湿性心瓣膜病常用的检查;掌握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要点;熟悉风湿性心瓣膜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7.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常用检查及治疗要点。
8.了解原发性心肌病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和治疗措施。
9.熟悉心律失常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室性早搏、房颤、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熟悉常用心电监护设备和除颤仪的使用。
(三)消化系统疾病
1.熟悉呕血、黄疸的概念;掌握呕吐、呕血、腹泻、便秘、黄疸的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分类;掌握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熟悉慢性胃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3.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消化性溃疡的概念;掌握消化性溃疡疼痛的特点、并发症、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熟悉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健康教育。
4.熟悉肝硬化的病因;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熟悉肝硬化病人的健康教育。
5.了解肝性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肝性脑病的概念;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6.熟悉急性胰腺炎的概念、病因、分类和常用检查;掌握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7.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掌握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措施。
8.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熟悉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四)泌尿系统疾病
1.熟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膀胱刺激征的概念;掌握肾性水肿、肾性高血压、尿改变及膀胱刺激征的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熟悉慢性肾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3.熟悉肾病综合征的概念;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掌握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熟悉肾盂肾炎的概念、病因、感染途径;掌握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熟悉肾盂肾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5.熟悉慢性肾衰竭的概念、临床分期、诱因;掌握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了解透析的并发症和护理要点。
(五)造血系统疾病
1.熟悉贫血的概念;掌握贫血、出血、感染的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熟悉缺铁性贫血的概念和常用检查;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熟悉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健康教育。
3.熟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念和常用检查;掌握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4.熟悉白血病的概念、病因、分类和常用检查;掌握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掌握化疗药的应用;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熟悉白血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5.熟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类型及特点、常用检查、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六)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1.熟悉肥胖、消瘦的概念;掌握肥胖、消瘦、身高外貌异常的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概念和常用检查,掌握甲亢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掌握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掌握甲状腺危象的诱因、表现及抢救;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健康教育。
3.熟悉库欣综合征的概念;掌握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4.熟悉糖尿病的概念、临床分型及各型特点、常用检查;掌握糖尿病的饮食控制、降糖药物的应用;熟悉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表现和健康教育;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临床表现和抢救。
5.熟悉痛风的病因、表现和治疗,掌握其护理要点和健康教育。
(七)风湿性疾病
1.熟悉晨僵的概念,掌握关节疼痛、畸形及皮肤损害的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概念、病因、诱因、常用检查;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健康教育。
3.熟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八)神经系统疾病
1.熟悉肌力、瘫痪、偏瘫、交叉瘫、截瘫、脑膜刺激征的概念;掌握头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的原因、特点及护理要点。
2.熟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常用检查、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3.熟悉急性脑血管病的概念、分类、病因、诱因及常用检查;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熟悉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
4.熟悉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的概念;掌握癫痫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掌握癫痫发作时的护理及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
5.熟悉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九)常见传染病
1.熟悉感染、传染源、消毒、灭菌等概念;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流行条件。
2.熟悉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掌握乙肝病人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3.熟悉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掌握艾滋病病人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外科护理学》考纲
(分)
参考教材版本
《外科护理学》,主编:刘东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第1版。
说明:①只考《外科护理学》第2-20章内容。②考虑到除护理、助产专业外,其他专业没有学习过护理程序,制订《外科护理学》的考纲时不列入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心理护理等,主要考试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常见并发症、防治要点及护理措施(必要时加入健康教育的内容)。③复习要求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一、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
2.熟悉外科常见疾病的防治要点、辅助检查、并发症和健康教育(预防);
3.掌握外科常见疾病与外科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护理和抢救措施;
4.能初步规范进行外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1.了解各种缺水、高钾血症的病因、辅助检查。
2.熟悉体液正常代谢的内容,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3.掌握各种缺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二)外科休克
1.了解休克的辅助检查、临床分期,休克晚期的临床特点。
2.熟悉休克的概念、病因分类、防治要点。
3.掌握休克早期、休克期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三)外科感染
1.了解外科感染的概念、病因、分类与转归。
2.熟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脓性指头炎的防治要点。
3.掌握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4.了解破伤风的致病因素,熟悉破伤风的临床分期、防治要点,掌握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护理措施。
(四)损伤
1.了解损伤的分类、伤口愈合的类型;熟悉创伤的防治要点;掌握创伤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清创术的时机。
2.了解烧伤的病因;熟悉烧伤的病程分期、现场急救措施、烧伤创面常用的护理方法及烧伤病房的要求;掌握烧伤面积的计算、深度和程度的估计,抗休克治疗的护理措施。
(五)颅脑疾病
1.了解颅内压增高的概念;熟悉脑疝的类型及临床表现;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了解颅脑损伤的救治原则;熟悉头皮损伤的临床特点和防治要点;掌握颅底骨折的诊断依据;脑震荡、脑挫裂伤、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
1.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类型。
2.熟悉甲亢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适应证。
3.掌握甲亢的常用辅助检查及结果、护理措施。
(七)胸部疾病
1.了解急性乳房炎的健康教育;乳腺癌的转移途径、防治要点;单根单处肋骨骨折、闭合性气胸、血胸的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食管癌的病因、防治要点。
2.熟悉急性乳房炎的病因、临床表现、防治要点及护理措施;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术后伤口护理要点与功能锻炼指导;反常呼吸、损伤性气胸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性血胸的征象。
3.掌握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开放性及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原则;食管癌的临床表现及术后饮食护理要点。
4.能够正确进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
(八)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与腹部损伤
1.了解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分类;腹部损伤的病因。
2.熟悉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盆腔脓肿、膈下脓肿的临床特点;腹部损伤的常用辅助检查、防治要点。
3.掌握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及护理措施;腹部损伤的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及护理措施。
(九)腹外疝
1.熟悉腹外疝的病因、病理、类型、防治要点。
2.掌握腹外疝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十)胃肠疾病
1.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用手术方式;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适应证及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了解胃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熟悉胃癌的病理及辅助检查。
3.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熟悉急性阑尾炎的病因、防治要点;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4.了解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熟悉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掌握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肠绞窄的临床征象。
5.了解痔的病因;熟悉内痔的好发部位;掌握痔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和肛门坐浴的护理要点。
6.了解结、直肠癌的病因病理、防治要点;熟悉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直肠癌常用手术方式;掌握术前肠道准备与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要点。
(十一)肝、胆、胰疾病
1.了解胆石症与胆道感染的病因,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分类与转移途径。
2.熟悉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防治要点与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掌握胆囊结石与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和T
形管引流的护理要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十二)周围血管疾病
1.了解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及健康教育。
2.熟悉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常用辅助检查及防治要点。
3.掌握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十三)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1.了解肾损伤的病理类型,尿道损伤的病因;泌尿系统结石的一般护理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护理要点;前列腺增生的病因、防治要点。
2.熟悉肾、尿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肾、输尿管结石的病因;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措施;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多尿期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3.掌握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的临床表现、防治要点及护理措施;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十四)运动系统疾病
1.了解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熟悉骨折的并发症,一般护理措施,小夹板固定、石膏绷带固定和牵引病人的护理要点;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和防治要点。
2.熟悉关节脱位的病因及分类,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掌握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
《中医内科学》考纲
(分)
参考版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年第1版,主编:肖振辉。
一、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施治;
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类似病证的鉴别诊断;
3.能对内科常见病典型病例进行正确诊断和拟定治法及选择主治代表方。
二、课程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肺病证
1.掌握感冒的含义及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的辨识,掌握其治疗原则;
2.掌握咳嗽各型的证治及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辨识,理解咳嗽的病因病机;
3.掌握喘证的病因病机及各型证治,理解实喘与虚喘的辨识;
4.掌握哮病发作期的证治、哮病与喘证的区别,理解哮病的病因病机;
5.掌握肺痨的定义及临床特征以及致病因素、病性、病位和治疗原则,了解其传染性和预防护理方法;
6.掌握肺痈的定义、临床特征和各型的证治。
(二)心脑病证
1.掌握心悸的含义、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和治疗原则;
2.掌握胸痹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和各型的证治;
3.掌握眩晕的病因病机和各型的证治;
4.掌握中风的含义、病因病性及辨证要点,了解中风的先兆;
5.掌握不寐的含义和发病机理,了解各型的证治。
(三)脾胃肠病证
1.掌握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大法和各型的证治,了解胃痛发生的原因和病变脏腑;
2.掌握泄泻的含义、病因病机、治疗大法、各型的证治以及与痢疾的鉴别;
3.掌握痢疾的含义、病因病机和各型的证治,了解其预防与护理方法;
4.掌握呕吐的含义、病因病机和各型的证治;
5.掌握便秘的含义、辨证要点,各型的证治。
(四)肝胆病证
1.掌握黄疸的含义、临床特征、发病原因、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各型证治;了解其传染性和预防护理方法;
2.掌握臌胀的含义和临床特征,了解其治疗大法;
(五)肾膀胱病证
1.掌握水肿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和各型水肿的证治,熟悉阳水与阴水的区别;
2.掌握淋证的临床特征和各型的证治,淋证的病因病机和淋证与癃闭、血淋与尿血的鉴别;
3.掌握癃闭的含义,了解癃闭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六)气血津液病证
1.掌握血证的含义、治疗原则、咳血与吐血的鉴别,了解其发病原因和预后转归;
2.掌握消渴的临床特征、辨证要点、治疗大法,了解其预防与护理;
3.掌握郁证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治疗原则;
4.掌握内伤发热各型的证治。
(七)经络肢体病证
1.掌握头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常见证型的证治;
2.掌握痹证的临床特征、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各型的证治;
3.了解各型腰痛的证治。
《中医外科学》考纲
(分)
参考版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外科学》年第1版,主编:吴恒亚。
一、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诊断要点及其治疗;
2.掌握各概论部分的基础知识;
3.熟悉外科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预防与调护;
二、复习内容和复习要求
(一)疮疡
掌握疮疡的病因病机、肿痛痒脓的辨证、辨阴证阳证,善恶顺逆辨证,内治的原则以及各种外用药物的适应症。熟悉疮疡的其他外治法。
2.掌握疖的诊断、治疗,熟悉其预防和调护;
3.掌握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及红丝疔的诊断要点、治疗和护理;
4.掌握痈的特点及辨证论治,熟悉其病因病机;
5.掌握丹毒的概念、诊断、治疗,熟悉其病因病机、预防与调护;
6.掌握有头疽的诊断及其初期的治疗;
7.掌握走黄及内陷的概念,病因病机,熟悉其临床表现及预防及调护。
8.掌握附骨疽概念、初期的诊断要点、辅助检查及治疗,熟悉其预防与调护;
9.掌握瘰疬概念、临床表现和辨证论治;熟悉其预防和调护;
(二)乳房疾病
1.熟悉乳房的检查方法、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和乳房病的特殊检查;
2.掌握乳痈的病因病机、初期的诊断及治疗,熟悉其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预防与调护;
3.掌握乳核和乳癖的诊断要点及治疗,熟悉二者的护理;
4.掌握乳癌的特点和临床表现,熟悉乳核、乳癖、乳癌的鉴别。
(三)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1.掌握皮肤病的辩证及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熟悉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及护理;
2.掌握热疮、蛇串疮、黄水疮的概念、诊断及治疗,熟悉其病因病机、预防及调护;
3掌握头癣、手足癣、花斑癣的诊断,熟悉癣的病因、治疗、预防及调护;
4.掌握疥疮的诊断及治疗,熟悉其病因及护理;
5.掌握湿疮的概念、特点,掌握急性湿疮的诊断和治疗,熟悉湿疮的护理;
6.掌握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治疗与调护;熟悉其与急性湿疮的鉴别;
7.掌握药物性皮炎的概念、特点,掌握固定性红斑型药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的诊断要点,熟悉药物性皮炎的病因;
8.掌握瘾疹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熟悉其预防及调护;
9.掌握神经性皮炎的概念、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熟悉其预防与调护。
10.掌握白庀概念及其寻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期的治疗、熟悉其病因病机、预防及调护;
11.掌握粉刺的诊断及治疗,熟悉其病因及预防与调护;
12.掌握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的病因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四)肛门直肠疾病
1.熟悉肛肠病的辨证和检查方法;
2.掌握各种痔的定义、诊断、内痔的分期、辨证论治,各种外治法的适应症;
3.掌握肛裂的诊断及治疗,熟悉其预防与调护;
4.掌握脱肛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熟悉脱肛的病因以及脱肛与内痔脱出的鉴别。
5.肛管直肠癌的概念和诊断要点。
(五)其他外科疾病
1.掌握烧烫伤面积的估算方法、II度烧伤的临床表现;
2.掌握脱疽概念、特点、缺血期的中医治疗、病因病机,熟悉预防与调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