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今日共读内容丨
《十二因缘》第1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十二因缘》第1课
昌乐法师·讲述
-无明-
佛陀的因缘观,缘起的基本原理。包括我执、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时间观、空间观,佛陀说法的基本原理和人间佛教的一些基本内容。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讲十二因缘,因缘法是释迦摩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的最主要的缘由。佛陀一辈子说法的内容,不出因缘二字。因缘的属性是无常,表现在众生身上是无我,在圣者身上感知,圣者为因缘的证果观察,叫涅槃寂静。因缘法的切入是禅定,其功能和功效是智慧等等。
十二因缘的基本概念,就是以胎生学为轴线的解释。传统意义上讲十二因缘,是把十二因缘的每一支放置在从投胎到死亡,生命的发生、成长路径上来给予诠释。
十二因缘的内容: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乃至有缘苦恼纯大苦聚集。
放生仪轨上就有十二因缘的回向。这十二个生命现象,头尾相连形成一个链条,导致生命在轮回中轮转不息。
佛陀在十二因缘中,把无明认为是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本。佛法的修行核心,就是要认知到无明的存在。大乘佛法里讲: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只有到了无明的破除阶段,才触摸到什么是真正的解脱。否则的话,所有的修行,都如隔靴搔痒。
某经典的动画中有个片段,佛问阿难:“阿难,你看癞皮狗,他在树上挠痒痒时,它爽不爽?”阿难说:“那个狗在树上挠痒痒的时候,它爽死了!”佛陀跟阿难说:“阿难啊,你是愚痴人也。对狗来讲挠痒痒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它有癞皮疮,叫癞皮狗。对它来说最自在、最爽的事情应该是治好它的皮肤病,挠痒痒并不能治病,所以叫越挠越痒。”
疥疮是一种真菌感染,浑身会痒。那年普陀山佛学院放假,坐的船上沾染了疥疮,得病之后每天痒的不得了。到医院去看病,要求把所有的衣服、被子全换掉,每天身上擦硫磺,才能好。可是每当痒起来时候,挠一挠很舒服,再使劲挠,能挠出血来。什么叫痛不欲生、痒不欲生。
而放眼望去,现在很多人修行,都是在挠痒痒阶段。学佛的修行人身上没有充分的表达出佛法的自利性,导致后来的修行人在向现在的人学佛,越学越纠结。这就是无明的意思。
有些人在解释无明的时候说无明是等于黑暗,没有光明。这从字面上来讲是对的。但实际上,对没有光明的人,他可以去寻找光明。而无明人们却常常意识不到。《心经》里说“远离颠倒梦想”,颠倒就是无明的属性。把对的当错的,错的当对的。
经常有人讲:“法师啊,你一定是个大法师!”我说:“阿弥陀佛!我实在不是个大法师,我是个小和尚。”“哦呦,这个法师不得了!好谦虚啊!更是个大法师!”实际我真的是个小和尚。
我们总弄不清谦虚跟真正的有才是怎么区别。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有待完善自己的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所有的经典最终体现出来的功能一定是照妖镜功能,就是看到你的缺点,看到你心中的小妖怪,看到是容易的,承认与改正是困难的。
佛法有个戒律叫不饮酒。其真正含义是包括不看连续剧、不抽烟、不用任何麻醉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无感,不自我催眠。每一个人都是有觉性的。但我们自我发明了一种心理活动,或者一种生活方式叫自我催眠。
寒号鸟在冷的时候想做窝,可是它死却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热的时候告诉自己:“没事,没事,晚上不会冷的,现在多暖和,我要多晒会儿太阳。”可是到时候就来不及了。其实它早发现了问题的存在,不仅贪恋那一点欢乐,最可怕的是自我催眠。让它丧失了危机感。
《法华经》有一个解释无明的故事:有一个小孩子,小时候家里着了大火。他一直认为,他的爸爸被烧死了,然后他到处乞讨。有一天,他乞讨到他爸爸新盖的家,此时他已经大了,可是身上的配饰,被他爸爸认出来说:“你是我的孩子!”孩子说:“不可能,我的父亲老早就去世了,你肯定是假的,骗我的。虽然我一直在寻找我的父亲,可是我的父亲已经死了,他不存在了!”见到自己亲人不会相认,后来的解释叫认贼作父。
把错的事情当对的,把对的事情当错的。生活当中太多这样的事,把自己的观念当对的,实际上自己的观念有谬误。夏天苍蝇、蜜蜂往玻璃外面飞的时候,它很努力,它相信那是个通道,因为它看到了光明。可是多少苍蝇、蜜蜂死在窗户下,因为那看得见的光明。
这也是很多人的理想终究只是梦想的原因。理想按道理是通道,可是只靠梦里想象,这条路根本就没有,叫空中楼阁。所以说无明,首先需要自省,否则很难发现自我存在的认知谬误。
本节课后讨论题:
无明如暗夜中行走,但众生业障让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已目盲,那么我们要如何发觉无明,又如何知道所悟的知识不是依然在无明中?
同修的师兄们可以将答案写在留言中。
预告丨佛说的这四个字,把人这辈子都讲透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打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