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症状及体征
性别:男。
年龄:71岁。
因皮肤剧烈瘙痒,逐渐加重3个月余,于年10月10日就诊。
患者3个月前开始全身痒剧,医院应用“激素输液”未缓解。患者既往体健,无原发病,否认糖尿病及高血压史。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肺、腹、四肢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四肢可见弥漫性红斑,表面可见米粒大淡红色丘疹,并可见抓痕及结痂。口腔溃疡充血,自述有刺痒感。
血常规中红细胞5.57x10^12/L,血红蛋白.0g/L,白细胞13.24x10^9/L,血小板x10^9/L,红细胞压积52.6%。外周血图片结果示白细胞数目增多,粒细胞比例正常,偶见幼稚粒,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易见。淋巴细胞比例减低,血小板大堆分布,易见。
骨髓涂片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为0.65%,红细胞为0.30,粒细胞红细胞比值为2.15:1。粒系比例正常,部分粒细胞胞浆颗粒增多,增粗,易见嗜酸、嗜碱性粒细胞。红系比例增高,以中晚幼红为主,成熟红细胞轻度堆积分布。血小板大堆,小片分布,易见。临床基因扩增:融合基因(JAK2/VF)阳性。氧饱和度为0.95。
病理诊断报告:骨髓增生大致正常(40%),粒红比例略增大,粒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以中幼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红系各阶段细胞可见,以中晚幼红为主,巨核细胞未见明显增多,大部分胞体不太大,分叶核为主。网状纤维染色(一),见图1。
图1患者骨髓病理像(HE染色x)
入院诊断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治疗经过
对症治疗,口服抗组胺药,外用复方氯霉素搽剂。对于充血的口腔黏膜,用5%NaHCO,漱口。明确诊断后,嘱患者口服羟基脲1.25州,以及拜阿司匹林mg/d来拮抗真红造成的血黏度增高。因本例患者7l岁,故要特别注意预防血栓的生成。除此之外,另配以中药制剂血府逐瘀颗粒。血府逐瘀颗粒可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同样能预防血栓的生成。经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皮肤红斑、丘疹逐渐减少,瘙痒明显减轻,血常规恢复正常。口腔充血溃疡痊愈。现持续随访中。
最后诊断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例讨论
PV是一种克隆性红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11I。以红细胞和全血容量绝对增生,血液粘滞度增高为其实验室特点,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临床有皮肤黏膜红紫、脾大和血管及神经系统症状。PV发病率低,国外报导1.9~2.6/10万,中老年发病较多,起病缓慢,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仅于血液检查时偶然被发现。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临床病理基础是血容量增多,血黏度增高,导致全身各脏器血流缓慢及组织缺氧,发生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PV的皮肤症状出现较晚,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明显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颈部和上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常伴有皮肤瘙痒,呈典型的高原红面容。
有研究显示JAK2一VF基因突变在PV中阳性率达65%~97%,具有纯合性JAK2一VF突变患者与无VF突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着差异,JAK2一VF阴性PV患者仅红细胞增多,而JAK2一VF阳性者多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本例患者JAK2一VF突变检测结果阳性,不仅红细胞浓度增高,白细胞血小板浓度也轻度增高。
PV起病、进展均较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可出现多科症状,故常易漏诊或误诊,误诊率可达40%。其误诊范围较广,心、脑、肾血管疾病的误诊都有报道。因皮肤症状而首诊皮肤科者,常因其临床表现而掩盖其原发疾病,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因素:(1)对本病认识不足,仅从皮肤科临床症状本身考虑,而忽视了全身情况的改变;(2)本病许多首发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如头昏、头痛、胸闷等易被误认为老年性疾病表现。有时多血质表现如面红、黏膜充血等易被归为高血压表现。
本例病人首发症状是瘙痒。瘙痒是大部分皮肤病都可产生的症状,如过敏性皮肤病、疱类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扁平苔癣、虱病、疥疮、干燥症、皮肤淋巴瘤、银屑病等都有瘙痒表现。而皮肤科以外的很多其他疾病也可有瘙痒症状,如糖尿病、胆汁淤积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3)对实验室指标缺乏综合分析和认识,当患者三系增高时需要予以警惕。我们认为对于本病首诊皮肤科需要综合分析:①根据皮肤的表现追问病史,当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时要考虑其他疾病;②实验室检查是最重要的检查;③请血液科及时会诊,仔细查找是否有相关疾病,除外继发因素。
大约40%的Pv患者伴发瘙痒。瘙痒是PV中严重的临床问题。许多患者为洗浴后瘙痒,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前列腺素和血小板聚集有关。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物质例如前列腺素E2(PGE2)和五羟色胺可以诱发瘙痒。抗组胺类药物可能有效。针对该问题国外进行过一些较少病例数的研究,西咪替丁、补骨脂素光化学疗法(PUVA)及紫外线光疗有效。其中,窄谱中波紫外线(UVB)效果显著。也有研究显示,生物制剂如α干扰素和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可改善瘙痒症状。因此,就患者个体而言,可有许多方法用于瘙痒治疗。
本病治疗原则是:尽快使血容量和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静脉放血、放化疗和生物疗法是目前治疗本病的3种方法。静脉放血可在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使症状减轻;化疗以羟基脲为首选,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良好抑制作用,且致白血病的不良反应非常小。仅干扰素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治疗本病有确切疗效。放射性磷32P可以控制真红,但需间歇治疗。
近些年有文献指出,应用放化疗可能诱发真红恶性变。临床上应尽量避开放疗,减少不必要的化疗。推荐应用生物抑制剂,如干扰素和阿那格雷等。而在皮肤科治疗主要是在全身的治疗下对症处理。治疗的一般原则:瘙痒者给予抗组胺药,外用复方氯霉素搽剂。瘙痒严重者可白天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的同时睡前加服一代抗组胺药。必要时可加以一疗程的静脉封闭。口腔黏膜充血溃疡可用5%NaHCO,漱口,以防止一些真菌的滋生。
病例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如何参与病例讨论
即刻添加易可为好友(医客号:),加入医客皮肤科练功房。周四晚19点~21点,群主会组织全国的皮肤科医生同胞们一起讨论精华病例,一起交流成长。
①登录医客APP,进入医客圈
②点击右上角“添加好友”
③在搜索栏输入“易可”,或填写“
④发送验证消息“皮肤科”,易可会尽快验证通过的哦
有偿病例投稿
投稿者一经录用,根据病例质量,可获得80~元稿费。以上稿费,仅代表医客对您的感谢,但我们相信,您的作品所产生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医客与粉丝共同期待您的来稿!
投稿方式
邮箱:tianyuji
hk.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什么叫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