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金丹正宗悟真篇流传本末及重要注

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持续火热进行中,我们在近日已经与大家分享了部分参赛作品,犹豫的小伙伴赶快来投稿吧!切记要未经任何发表的原创稿件哦!

详情点击道化天下,世界玄同丨“玉蟾杯”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通启。

《悟真篇》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文/古人

《悟真篇》,北宋张伯端撰。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浙江省天台人,为道教全真派南宗的第一代祖师。今浙江省天台县桐柏宫为南宗祖庭。《悟真篇》在道教内丹学中,其地位仅次于《参同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谓:“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以下介绍皆取自紫阳真人的原序及其再传弟子翁葆光的记载,已明白如画,无劳他人赘语。

张伯端与悟真篇(资料图)

《悟真篇》一书由来

紫阳真人张伯端《悟真篇序》中说:

仆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离坎男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

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憔悴。虽询求遍于海岳,请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

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

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

紫阳真人张伯端《悟真篇后序》中说:

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故《道德》《阴符》之教得以盛行于世矣,盖人悦其生也。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皆莫晓其意,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纵揣量百种,终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岂非学者纷如牛毛,而达者乃如麟角耶!

此《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耶?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伯端之辄传也。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事,即上之所谓无上妙觉之道也。然无为之道,济物为先,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下之见,亦非伯端之咎矣。

时元丰改元戊午岁仲夏戊寅日张伯瑞平叔再序。

南宋翁葆光述《张真人本末》(资料图)

张伯端真人与黄裳

南宋翁葆光述《张真人本末》:

紫阳真人,乃天台缨络街人。先名伯端,字平叔,后名用成。少时无书不学,浪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熙宁中,陆公龙图锐镇成都,乃依以游蜀,任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于己酉岁,遂遇异人传火候之秘,其道乃成。

仍戒之曰:他日有与汝脱缰锁者,当授之。既而三传,每罹灾患,乃深自悔责,遁世忘言,著《悟真篇》八十一章,尽述二丹之秘。……

政和中,通姓名以谒黄君冕仲尚书于延平。黄公素传容成之道,且酷嗜炉火,年加耄矣,语不契而去。继而使人寓书于黄,叙述甚异。其孙铨见其书,秘不尽言,独告予大略云:平叔自谓与黄皆紫微天官,号九皇真人,因校劫运之籍,遂谪于人间。今垣中可见者,六星而已;潜耀者三:平叔、冕仲,洎维扬于先生也。平叔曰紫阳真人,冕仲曰紫元真人,于公曰紫华真人。一时被谴者,官吏皆已复于清都矣。今平叔又登仙品,独冕仲沉沦于宦海,凡当为人者十世,今九世矣,来世苟复迷妄合尘,则沦坠异趣,无复升迁之期。平叔明序仙契,力欲振拔,而黄公竟不契而没,惟自号曰紫元翁而已。

重要注本

宋薛道光、陆墅、陈致虚:《悟真篇》三注

道光姓薛名式,陕西鸡足山人,曾为僧,徽宋崇宁(—)时期,遇石太,传以道法。石太为张伯端高足,尽得真传。但注《悟真篇》事,陈达灵论《三注》中薛道光注,实为无名子翁葆光之误。并主张“三注”实元陈致虚所著,托名薛道光陆墅以传世者。明代王阳明亦疑为陈致虚所为(王文成公全集·外集)。致虚字观吾,号上阳子,元人。(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律字上第63册)序前有工部尚书张士弘《紫阳真人悟真篇筌蹄》,叙其合编三集经过,亦可参考。三注内容,均属阴阳派系统。

宋翁葆光《悟真篇》注本三种:

翁葆光南宋人,生卒年代不详。学道在淳熙年间,字渊明,号无名子。《三乘秘要》载张伯端有著名两弟子:一为石太;二为刘广益。翁即广益之徒,无名子为阴阳派,反对清修派叶文叔之注,乃于乾道年间自注()。据元戴起宗在《悟真篇·序言》记载,其注在嘉泰甲子,始行流传。宋龙眉子《金液还丹印证图后识》云:“刘(奉真)遇悟真得其道,乾道戊己岁(戊子、己丑)成道于源邱山下。刘于淳熙庚戌()授道于翁葆光。”

翁注有《注疏》本、《注释》本《三乘秘要》本三种,均收在道藏内,兹述于下:

第一《注疏本》署戴起宗疏、陈达灵传、翁葆光注(道藏第62册)。清末学者刘师培(申叔)在《读道藏记》云:“翁葆光注极混乱,有称翁渊明者,有称无名子者,有称翁葆光者,有云无名子与翁葆光系一人;有云薛道光注即翁葆光注所改。众说难多,注疏本则用翁注为底本。实际此书成于戴起宗之手。与署名象川无名子翁渊明注释之本许多地方不同,即翁氏自序一篇,《注释》本亦删改一半以上,不知何书为翁氏原本。且《注释》本缺七律人人尽有长生药一首,《注疏本》则不缺。其他部分将两注本相校勘,不仅诗词排列次第不同,字句亦多歧异,其异同损益,难予缕计。”《注疏》本篇首存戴起宗序(至元元年),序后有空玄子考证此书授受源流。前有翁葆光序云:“以禅宗性道歌颂诗词三十六首毕其卷末。”但道藏本后无此部分。(四库全书子部另加附录一册)

第二《悟真篇注释》署象川无名子翁渊明注(道藏笫65册)。此本与四库所收戴起宗疏大致相近,但有不少相异处,不知那一个是原本。见上面所引《金液还丹印证图后识(道藏调下)》。此本与夏宗禹《讲义》均未录禅宗歌颂。

第三《紫阳真人悟真直指三乘秘要》在书后附《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道藏第64册),副题为“禅宗歌颂诗曲杂言”。此书虽题“象川无名子翁渊明述”,但仅为“直指评说”部分;其“三乘秘要”部分,有宋嘉泰甲子()白云子叙,有元至元丙子()空玄子戴起宗叙,有其孙戴顺至元丁丑()叙,有同年戴起宗序“金丹法象图”,此部分乃后人辑录之本,而加以补充修订者,不一定都是原著。

翁葆光注戴起宗疏《悟真篇注疏》

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其中所云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者,即《参同契》三日出为巽,震生庚西方之旨。其云药重一斤须二八者,即《参同契》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之旨。其云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者,即《参同契》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之旨。其云木生於火本藏锋,要须制伏觅金公者,即《参同契》河上姹女,得火则飞,将欲制之,黄芽为根之旨。其馀亦皆彼此阐发。

然其书初出,第道家自相授受,儒家罕有传述者。至乾道中,翁葆光始析为三篇,作注以申绎其义,又附以《悟真直指详说》一篇。传之既久,或讹为薛道光撰,而葆光之名遂不显。逮元至顺间,戴起宗访得旧本,重加订正,於是定为葆光之注,而复为疏以发明之。是二人者皆未闻其羽化飞?,亦未闻其长生久视。但据其书而论,则所云假真阴真阳之二物,夺天地之一气,以为丹饵,归丹田气海之中,以御一身。後天地之气,则一身之气翕然归之,若众星之拱北辰。其说亦似乎近理。故录而存之,以备丹经之一种。葆光字渊明,号无名子,象川人。起宗字同甫,集庆路人,延祐中尝官绍兴儒学教授,其始末则均无可考云。(四库提要)

仇兆鰲《悟真篇集註》(资料图)

清仇兆鳌《悟真篇集注》

此篇收集二十五家注解,如明代张位,李文烛、彭好古、甄淑、陶素耜等注解,均收列其中,前加“例言”“提要”,次笫详明,并有陆彦孚记一篇,叙《悟真篇》传流刊行经过,颇为重要。此记本在悟真三注之序前,因《道藏》错简,致此文失去两页;以后也未改正。《集注》之文,正可补此缺欠。但仇兆鳌为南宗阴阳派,故此书有所偏重,我们因此也仅列为参考。

朱元育《悟真篇阐幽》(资料图)

清朱元育《悟真篇阐幽》

朱元育为全真龙门嫡系,清修派,注解清晰明暸,不以概念解释概念。是清代注本中较好的一本,在《道藏辑要·奎集》内。注本未收“禅宗语录”及“读参同契”等文。(编辑:行云)

本文中提及的道教资料,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办
北京治白癜风的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hl/47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