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云南省洪涝灾害皮肤科常见病证

本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如果您还未,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

今年入汛以来,多地遭遇大雨或暴雨天气,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除了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外,洪涝后的一个月内正是皮肤病的高发期,约占各种疾病的一半以上。现云南省卫生计生委针对洪涝灾害常见皮肤病发布《云南省洪涝灾害皮肤科常见病证中医药防治手册》。

云南省洪涝灾害皮肤科常见病证中医药防治手册

1.丘疹性荨麻疹(虫咬皮炎)

丘疹性荨麻疹也称虫咬皮炎,中医称为土风疮,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多由节肢动物类叮咬引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好发于躯干、四肢伸侧,主要表现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淡红色丘疹,质硬,顶端常有水疱,抓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搔抓后呈风团样肿大,继发感染可以引起糜烂、渗出,好发于婴幼儿,常伴剧烈瘙痒。

(1)单验方

白头翁30g,千里光30g,桉树叶60g(或荨麻叶30g,或侧柏树叶30g)加水ml煮取ml后放凉外洗或湿敷。

(2)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湿毒清胶囊、防风通圣颗粒等。

(3)局部治疗

1)轻者或初发者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具有消炎止痒的功效。瘙痒剧烈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无极膏、卤米松乳膏等。

2)糜烂、渗出明显者,用龙胆草、苦参、白头翁、仙鹤草、马齿苋各30g,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放凉外洗或湿敷。可用卤米松/三氯生乳膏外用。

(4)基本方药

三豆饮加减

方药组成:绿豆30g,红饭豆30g,炒黑豆15g,生甘草10g,茵陈10g,加水ml煮成ml,每日3次,一日一剂。

瘙痒剧烈者,可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5)针灸疗法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百虫窝、三阴交、阿是穴。

操作:曲池、合谷、血海、百虫窝、三阴交用毫针泻法,局部阿是穴可用火针刺法。

每日治疗1次,每次30分钟。

(6)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可留长指甲,切勿暴力搔抓,避免用碱性肥皂或烫水清洗。

2)多休息,勿疲劳,避免服用易致敏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海鲜、浓茶、酒等;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果蔬,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3)瘙痒严重的可涂外用药,晚夜间瘙痒厉害者睡前可服抗过敏药物,副作用会有头晕,嗜睡等,勿紧张。

(7)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消灭跳蚤、螨、臭虫等,治疗胃肠道寄生虫,防止蚊虫叮咬,蚊虫叮咬后,避免搔抓,及时处理。

2)避免搔抓,忌用热水烫洗或用肥皂等刺激物清洗。

3)忌烟酒、辛辣、海鲜等发物。平素多食新鲜果蔬等。

4)注意避免皮肤破溃后继发感染。

2.湿疹

湿疹,中医称为湿疮,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汛期时,因皮肤受到洪水浸泡及刺激,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及疱疹等多形性皮肤损害,严重者可出现糜烂、渗出。继发感染可出现脓液、脓痂。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瘙痒。

(1)单验方

1)马齿苋30g,或鲜马齿苋适量,水煎后放凉外洗或湿敷。

2)三妙散(黄柏l00克、牡蛎克、青黛15克,共研成细末),取适量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

(2)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湿毒清胶囊、防风通圣颗粒、傣药百解胶囊等。

(3)局部治疗

1)轻者或初发者可使用复方黄柏液外涂,具有消炎止痒的功效。腋下、腹股沟等间擦部位,如渗液不多,可外扑松花粉、青黛滑石粉(青黛、滑石各等份)、六一散等。

2)糜烂、渗出明显者,用淡盐水(5g盐ml水)、芒硝水(5g芒硝ml水)、枯矾水(10g枯矾ml温水)放凉外洗或湿敷;或用龙胆草、苦参、马齿苋、黄柏、地肤子各30g,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放凉外洗或湿敷。

(4)基本方药

除湿胃苓汤加减

方药组成:苍术10g,厚朴10g,土茯苓15g,山栀10g,泽泻10g,防风10g,滑石15g,白鲜皮15g,徐长卿15g,生地10g,甘草6g,颗粒剂冲服或中药饮片水煎服,一日一剂。

瘙痒剧烈者,可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5)针灸疗法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阴陵泉、阿是穴。

操作: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阴陵泉用毫针泻法,阿是穴用艾灸法。

每日治疗1次,每次30分钟。

(6)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可留长指甲,切勿暴力搔抓,避免用碱性肥皂或烫水清洗,穿宽大棉质衣物,避免穿紧身衣。

2)多休息,勿疲劳,避免服用易致敏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海鲜、浓茶、酒等;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果蔬,特别是芹菜,苦瓜、丝瓜、青瓜汤,黄瓜、番茄、绿豆、萝卜等对皮肤湿疹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3)渗出较多者可用白矾30g加冰生理盐水ml湿敷,每日一次。

4)隔物灸或按摩足三里,激活人体的自愈功能。

5)瘙痒严重的可涂外用药,晚夜间瘙痒厉害者睡前可服抗过敏药物,副作用会有头晕,嗜睡等,勿紧张。

(7)预防

1)保持局部干燥,间擦部位经常外扑干燥性粉剂。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更换内衣,避免搔抓,忌用热水烫洗或用肥皂等刺激物清洗。

3)忌烟酒、辛辣、海鲜等发物。平素多食新鲜果蔬,特别是苦瓜、西红柿、绿豆、山药、薏米等。

4)注意避免皮肤癣菌及细菌的继发感染。

3.丹毒

丹毒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局部皮肤大片水肿性鲜红色斑片,境界清楚,触之灼热、疼痛。可有寒战、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好发于颜面、小腿。

(1)单验方

1)急性发作期,取仙人掌、芭蕉根、马齿苋、大青叶,任选1—2种,捣烂外敷患处,也可以取云南白药粉10g,用醋拌匀,蘸药涂搽患处。

2)慢性期或反复发作者,乌柏叶、樟叶、松针叶、生姜,水煎后,熏洗患处。

(2)中成药

1)口服中成药可选用清热灵颗粒、清开灵胶囊、清热解毒胶囊、清瘟解毒丸、上清丸、牛黄解毒片等。

2)静脉滴注中成药可以选用清热解毒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3)基本方药

解毒清热汤

方药组成:蒲公英15g,野菊花15g,大青叶15g,紫花地丁15g,蚤休15g,丹皮10g,赤芍9g,板蓝根10g。颗粒剂冲服或中药饮片水煎服,一日一剂。

(4)针灸疗法

取穴:血海、三阴交、膈俞、委中、阿是穴。

操作:血海、三阴交、膈俞用毫针泻法,委中、阿是穴用三棱针刺络放血法。

每日治疗1次,每次30分钟。

注意:丹毒不宜使用推拿治疗。

(5)护理

1)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2)监测体温等情况。寒战者注意保暖,加盖衣被。高热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

3)观察红赤肿胀的部位、性质、范围,每日定时、定位用软尺测量患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以了解肿胀变化情况。患侧肢体严禁静脉输液。

4)可予以耳穴贴压,取神门、脑、交感、枕、肾上腺、皮质下等穴。

5)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忌用强刺激性沐浴品及热水烫洗局部皮肤,尽可能暴露水肿部分,避免翻身时擦伤、剥脱、局部挤压,防止炎症扩散。

6)可采用中药泡洗(未溃期)、中药外敷、中药湿敷、中药熏洗、中药熏蒸等方法。

(6)预防

避免皮肤损伤,皮肤黏膜有损伤时及时治疗;有脚癣、脚气者及时治疗。

4.浅表真菌感染(癣)

浅表真菌感染,俗称皮肤癣,是指由真菌所引起的皮肤、粘膜和皮肤附属器的传染性皮肤病。在汛期,因皮肤受洪水浸泡及水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常患的或易加重的浅表真菌感染包括手癣、体癣、股癣、足癣等。

手足癣的临床特点主要有:皮损以皮下小水疱、浸渍、糜烂渗液为主,部分可见角化过度、脱屑,自觉瘙痒。

体股癣的临床特点主要有:皮损可见丘疹、水疱、鳞屑。中心自愈,边界清楚,向周围扩展呈环状。

(1)单验方

1)花椒10g、食盐20g,水煎后放温,泡手足,每晚泡20分钟,连用7—10天。

2)藿香30g、香薷30g、茵陈30g、青蒿30g加水ml煮取ml后放凉外洗或湿敷。

3)枯矾粉、黄柏粉各等份,混匀,每日撒指(趾)缝间。

(2)中成药

当归苦参丸、连翘败毒丸、四妙丸等。

(3)局部治疗

1)浸渍糜烂不明显的手足癣、体股癣,可外用复方土槿皮酊,具有杀菌止痒的功效。

2)如指、趾缝浸渍、糜烂、渗液严重,可用苍耳子、地肤子、土荆皮、蛇床子、大黄、苦参、艾叶各30g,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放凉外洗或湿敷,每次20至30分钟,每天1至2次。

3)可配合外用抗真菌软膏,如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特比奈芬软膏等。

(4)基本方药

龙胆泻肝汤合二妙丸加减

龙胆草6g,黄芩10g,黄柏10g,苍术10g,地肤子15g,赤芍10g,苦参10g,冬瓜皮15g,白鲜皮15g,薏苡仁30g,泽泻10g。

颗粒剂冲服或中药饮片水煎服,一日一剂。

(5)针灸疗法

取穴:曲池、大陵、合谷、足三里、阿是穴。

操作:曲池、大陵、合谷用毫针泻法,足三里用毫针补法,阿是穴用艾条灸法。

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浅部真菌感染不宜使用推拿治疗。

(6)护理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要使用公用的拖鞋、脚盆、毛巾、浴巾等;手足部要保持干燥清洁;鞋袜要干燥透气常消毒,每天勤换袜子。

2)严格床边隔离,按时用药,一个疗程结束后,要全面消毒杀菌。外用药治疗3个月时,查菌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3)外用溶液时,应从外向内涂于皮损处,以控制皮损扩展。同时注意药物刺激与过敏反应。

4)干型的脚部可以使用脚气药水,湿型的可以使用药膏,坚持用药直到皮肤不再脱皮为止。

5)如果发现手足癣患者有糜烂或者感医院治疗。鞋子要放到阳光下晒,最好不要穿胶鞋。

6)当手足癣瘙痒严重时不要用手乱抓,可以用按揉来止痒。如果天气回暖时,发现患处有水疱和脱皮的现象时要再涂上药物2—4周,可以用消毒的针把小水疱刺破,这样对于手足癣的恢复会更好。

(7)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鞋袜、脚盆等生活用品;

2)勤换鞋袜,并于日光暴晒或煮沸消毒;

3)瘙痒时尽量避免搔抓;

4)平时可经常用醋泡脚,可起到抑制真菌的作用。

5.疥疮

疥疮是由疥虫(疥螨)寄生于人体表面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通过握手、同卧等密切接触,易在集体和家庭中流行。在汛期,易在暂时集中安置的受灾群众和抗洪救灾队伍中爆发流行。皮疹主要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抓痕、结痂,多见于指缝、腕部屈侧、腋窝、下腹部、阴囊等皮肤皱褶及薄嫩部位。自觉剧痒,夜间尤甚,影响睡眠。

(1)单验方

1)花椒15g、枯矾l5g、地肤子30g,煎汤熏洗。再用硫磺粉10克,熟猪油调膏外搽。

2)苋菜根、浮萍、花椒各30g,加水适量,水煎外洗。

(2)中成药

肤痒颗粒、消风止痒颗粒等。

(3)局部治疗

1)成人常用10%硫磺膏,小儿常用5%硫磺膏,先用温水肥皂洗涤全身后,开始搽药,自颈以下,遍搽全身。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3天,搽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第四天洗澡换衣、换席被,此为1疗程。停药观察1周无新发皮损,即为痊愈。如治后发现新发皮疹,应重复第二疗程。

2)也可外用林旦乳膏,自颈以下,全身搽药。搽药前不应洗澡,以免过度吸收。一般只搽1次,成人用量不超过30g,婴幼儿及孕妇禁用。搽药24小时后洗澡,衣物、被褥煮沸消毒。

(4)基本方药

本病一般不需内服方药。

(5)预防

1)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发现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接触疥疮患者后,用肥皂水洗手。

2)患者穿过的衣服、被褥等须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未治愈前应避免和别人身体密切接触,包括握手等。

3)家中及集体组织中的患者应同时治疗,以免反复相互传染。

4)发病期间忌食辛燥鱼腥发物。

6.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是由具有毒牙的毒蛇咬破人体皮肤,继而毒液侵入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的一类急症。咬伤后症状的轻重与毒蛇的种类及侵入体内毒液量有密切关系。

(1)外治疗法

1)肢体结扎法:在咬伤伤口近心端关节上方进行结扎,并保持患肢尽量下垂,结扎紧度以能阻断淋巴液和静脉血液回流为度,以阻止和延缓蛇毒的吸收。结扎期间,注意观察指(趾)端活动情况及血供情况,常规每隔20~30分钟松开1~2分钟。一般在伤口排毒或应用有效的蛇药30分钟后,可去除结扎。如咬伤超过12小时,则不宜结扎。

2)针刺排毒法:常规消毒后,在足蹼间(八风穴)针刺或手指蹼间(八邪穴),用注射针头平行刺入皮肤约1cm,迅速拔出后将患肢下垂,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以排出毒素。有条件者可在针刺部位进行拔罐。

3)冲洗排毒法:用双氧水或1: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多次冲洗,切勿在未经冲洗前扩创排毒。

4)切开扩创排毒法:常规消毒局麻后,沿牙痕纵行切开1~1.5cm,或作“+”切口,以减轻患处张力,切口不宜过深,与牙痕深度平齐即可,并用纹式钳沿皮下向切口周围稍作钝性分离,如有毒牙遗留应取出。有全身出血现象者,则不宜扩创。

5)中药外敷疗法:将醋、蜂蜜及碾碎的季德胜蛇药片混合搅拌至稀糊状,涂抹于伤口周围及肿胀处。

(2)及时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用抗蛇毒血清治疗。

(3)内服疗法

1)中成药

季德胜蛇药片。

2)基本方药

蛇伤冲剂(颗粒剂):半边莲20g,金银花12g,野菊花10g,龙胆草10g,生地黄12g,黄芩10g,连翘10g,泽泻10g,生甘草6g。颗粒剂冲服或中药饮片水煎服,一日一剂。

加减:

1)风毒证(以神经毒症状为主):神经毒素引起的骨骼肌弛缓性麻痹,以头颈部为先,到胸部,最后到腹肌,加白芷、僵蚕、蝉衣、钩藤;抽搐频繁者加蜈蚣、全蝎。

2)火毒证(以血循症状为主):血循毒素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具有溶血、出血、伤口局部肿胀、组织坏死、溃烂或溃疡等病理特性,合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减;瘀斑甚,加仙鹤草、生蒲黄、白茅根、大蓟、小蓟、旱莲草、地榆。

3)风火毒证(以混合毒症状为主):同时具有风毒证(以神经毒症状为主)和火毒证(以血循症状为主)表现,加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僵蚕。

此外,上肢咬伤,加桑枝;下肢咬伤,加牛膝;眼睑下垂、复视,加夏枯草、白芷;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昏迷,加安宫牛黄丸鼻饲;肝功能损害,加茵陈、虎杖、山栀、垂盆草;肾功能受损,加玉米须、六月雪;心肌功能受损,加麦冬、五味子、苦参。

如患者呼吸困难,则应给予吸氧或根据病情采用机械通气。昏迷的病人给鼻饲安宫牛黄丸,静滴醒脑静等。

经过上述处理,病情未有好转,及时送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4)针灸疗法

取穴:曲泽、委中、八风、八邪。

操作:曲泽、委中、八风、八邪均用三棱针刺络放血法。

毒蛇咬伤不宜使用推拿治疗。

(5)护理

1)一旦被蛇咬伤,首先坐下,尽量减少运动,避免血液循环加速。

2)尽量辨认蛇的类型。如果确信是毒蛇咬伤,且咬伤时间在5分钟以内,并且医务人员要30分钟以上才能赶到,应切开伤口并吸出毒液。

3)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清洗伤口,如就地取材时可用泉水或溪水,反复冲洗。不要擦伤口,应用布轻拍,以使其干燥。

4)适度结扎肢体,在伤口近心端10cm~20cm处,用绷带或其他绳子结扎肢体,不能过紧,松紧度以能伸进一个手指为宜,每15min~20min松开1次。

5)固定咬伤的肢体,不宜运动,尤其是咬伤下肢,不能奔跑,以免促使毒素吸收。有条件者可以冷敷,减缓毒素吸收。

6)如果需移动病人,应有他人搬动,不要让病人自己走动。

hi,亲~~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的还不错,麻烦点一下最下面的小手,给个赞吧!再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大家都能看到。小编们感谢您的传播分享!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编审/张小贝责编/虞静编辑/李艳萍

对话框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抗衰

减肥

上火

肥胖

头痛

补血

月经不调

小儿腹泻

小儿推拿

肾虚

宫寒

乳腺增生

抗癌

阳痿

早泄

前列腺

口臭

美白

丰胸

脱发

白发

祛斑

糖尿病

祛痘

坐月子

皮炎

风湿

冠心病

经络

高血压

高血脂

痛经

痔疮

便秘

失眠

脾胃

解酒

感冒

养肝

手脚冰凉

鼻炎

颈椎病

补肾

口腔溃疡

打呼噜

牙痛

咽炎

腰间盘突出

咳嗽

护眼

三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健康商城”品鉴优质健康食粮!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互助论坛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wh/23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