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三场接踵而来的大到暴雪,降落在高邮大地上。纷纷扬扬的雪花,银装素裹的原野,在常人眼里是最美不过的冬日风景,却给我市众多设施农业造成重创。
“这几场大雪,让我的葡萄园损失惨重,初步估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多万元、间接经济损失多万元。”站在被大雪压塌的连栋大棚前,界首连标葡萄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曹连标一脸无奈。
一场雪灾 让多年的付出打了水漂
据气象部门统计,1月3日至4日,全市降雪量达32.8毫米,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1月份同期最大日降雪量;积雪深度为15厘米,仅次于年、年、年、年1月同期值。
在持续降雪过程中,连标葡萄园曾组织20多名员工积极展开生产自救。他们先期购买了30箱共斤木炭在钢架大棚内进行炭火升温,以融化棚顶积雪,减少损失;对于连片的简易连栋大棚,工人们则入棚进行人工除雪,破膜保棚,一直奋战到4日深夜十二点钟。
由于雪势太猛,加上持续时间长,截至5日早晨,连标葡萄园南侧90亩简易连栋大棚全部坍塌,棚内株葡萄树全部损毁;另有60亩简易连栋大棚部分坍塌,棚内植株受损严重。本次雪灾造成连标葡萄专业合作社直接经济损失达余万元、间接经济损失超过万元。
负责经营管理的曹连标女儿曹富鲜说,垮塌的90余亩大棚灾后清理工作也是一大难题。所有倒塌在大棚里的塑料薄膜、地锚、钢丝、葡萄树、水泥柱等要全部清除,光人工和机械清理费用就需要几十万元。
然而,雪灾还在继续肆虐。1月24日、27日,又有两场大到暴雪不期而至。因积雪较深,导致人工、机械无法进场作业,更加迟滞了生产自救的进度。
农业保险 想说爱你不容易
年11月3日,在喧天的鞭炮声中,集种植、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注册万元的高邮市连标葡萄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工建设,创造了“一年栽两年挂果成园”的奇迹。
近十年来,连标葡萄园在生产有机葡萄、富硒草莓、火龙果的基础上,又新上了吊蔓西瓜、黄李、水蜜桃等果品,葡萄园成为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刚刚品尝到丰收的喜悦,想不到一场大雪,让全家人多年来的辛苦付出化为乌有。面对雪灾,曹连标一脸的无助和迷茫。
其实,曹连标也知道现代设施农业在自然灾害面前就是个易碎品。从年起,葡萄园每年投入20多万元参加农业保险。这当中,他个人投入7万元保费,占保费总额的30%,剩余的70%保费由政府“买单”。
“雪灾发生后,虽然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前来现场勘验,但目前理赔标准和理赔金额还没有到位。”曹连标说,为了开展灾后自救、恢复生产经营,目前他正与“农字头”金融部门接洽,争取先融通一笔资金将合作社正常运转起来。
曹连标认为,现在的农业险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一是参保户对“保”了哪些品种“心中无数”,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加大宣传力度,让参保户增加知情权;二是赔付额度不高,最高保额只能达到大棚材料成本的七成,而且人工和沟渠、滴灌、通风等设施成本也不能列入保险。所以,即使保险公司理赔工作到位了,赔偿金额对于弥补参保户的实际损失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规避自然灾害 尚需科学规划
小编在连标葡萄园现场看到,该园70亩钢架大棚在三场雪灾中“毫发无损”,而简易连栋大棚几乎全军覆没。问及原因,曹连标介绍说:“钢架大棚每亩设施投入2万元,比简易连栋大棚每亩多出成本0.5万元。但由于钢架大棚设计科学、结构牢固,棚顶坡度有利于积雪的滑落,而且棚内空间大、密封度好,便于炭火升温,所以才幸免于难。”他表示,下一步,葡萄园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将以搭建钢架大棚为主,尽力避免图省钱省事而再次遭受自然灾害的打击。
曹连标的遭遇绝非个案。高效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怎样降低、化解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如何完善应对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如何健全农业保险险种?一个个沉甸甸的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话题,让人深思。曹连标表示,将借助灾后自救,对葡萄园的品种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缩小葡萄种植面积,发展中低档盆景花木,增加互动性、参与性产品,让葡萄园成为四季有花果、游客来联欢的农家乐乐园。
(以上内容来源于今日高邮,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
责
声
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