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卤莽灭裂之报下

原文

庄子闻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痈,内热溲膏是也。”(《庄子·则阳》)

①治其形:管理自己的躯体。理其心:修养自己的心性。所谓:所说的情况,即采取卤莽灭裂的态度和做法。②遁:使逃走,使之悄悄地离开。按:所谓“遁其天”,是指不留意保养上天所赋予的身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使这些逃离了自己。离:使离散,涣散。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特征。《荀子·性恶》:“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离其性:致使自己的本性散乱不堪。情:真情,即人对外部世界自然的情感反应。《荀子·正名》:“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灭其情:毁灭自己的真情。神:精神,灵魂。《淮南子·精神》:“精者,神之气。神者,人之守也。本其原,说其意,故曰精神。”亡其神:丧失自己的灵魂。③以众为:按照多数人的做法去作为。按:这里“众”是指世俗之人。④欲恶(wù):好恶,欲望和憎恶。孽:通“蘖”,树木被砍伐后再生的枝芽,萌芽。按:用“孽”(蘖)是说明,在泯灭了自己的天性之后,接着就会在荒芜的心灵上滋生出欲望和憎恶。⑤为性:指欲恶的特性。萑(huán)苇:芦苇之类。蒹葭(jiānjiā):尚未秀穂的芦荻。按:“萑苇蒹葭”都是生长特别快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欲恶之孽的疯狂生长。⑥扶:扶持。按:这里用“扶”表示人的欲恶与人的形体之间相互扶持,欲恶愈炽烈,形体便需要更多的欲恶来加以满足,这好像丛生的芦苇。⑦寻:不久。擢(zhuó):拔,抽。按:所谓“擢吾性”,即把人的本性连根拔除。《庄子·骈拇》“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⑧并溃漏发:即“溃漏并发”,指身体各处的泄漏一起出现。⑨漂疽:也作“瘭(biāo)疽”,肿毒。疥:疥疮。痈(yōng):恶性脓疮,皮肉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⑩内热:指人体阴阳不调,邪气亢盛。溲(sōu)膏:排泄膏状小便,今称乳糜尿。是:这样。

译文

庄子听说了这事,就说:“如今人们管理自己的身躯,修养自己的心性,大多数都和封人所说的相类似。让上天所赋予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逃离了自己,致使自己的本性散乱不堪,毁灭了自己的真情,丧失了自己的灵魂,按照多数人的做法去作为。所以,粗疏轻率地对待自己的本性的人,他的欲望和憎恶便滋生出来,其特性如同芦苇,刚开始萌生的时候用来与形体相扶持,不久之后便把人的本性连根拔除,结果身体各处的泄漏同时发生,甚至来不及选择漏出的地方;身上生出各种肿毒疥疮,身体阴阳不调,邪气亢盛,排泄膏状小便,等等,都是这样引发的。”

读后感

这则故事第二个层次,是庄子由长梧封人对琴牢所谈论的为政治民的道理,引申阐发每个人对待自己的身心同样须用心慎重的道理。

每个人都明白应当尊重和爱惜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用心慎重地对待自己的身心的人,却少之又少。当人们沉迷于外在的世界所诱发的欲望和憎恶,让自己陷入与他人无穷无尽的纠结和比拼中,便忘掉自己的形体,把一个肉身躯壳当成永不损毁的机器毫不吝惜地玩命使用,直到百病缠身,不可收拾,方才猛然醒悟。

更重要的是,人们更没时间用心呵护和照顾自己的灵魂,一生始终如同奔波在路上的旅人,从此站赶往下一站,却不知归宿究竟在哪儿。老子把这样的状态称为“迷”,称“人之迷,其日固久”。当人迷失了本性,“欲恶之孽”便起;“欲恶之孽”又使人的本性愈加被障蔽阻塞,最终连根拔除。

庄子谈论的是个体的人,其实何尝不是在讲一个社会呢?一个社会长期缺失用心慎重的照顾,丧失了灵魂,陷入疯狂无序,于是便更无可能停下来省思调理,最终便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北城海

赞赏

长按







































云南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外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eensmallstation.com/jcwh/33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