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泡饭,很多南方的朋友可能深有感触。在很多年前,早上吃面包牛奶还不是那么普遍,许多家庭就把剩下的米饭和汤一起拌拌,拌成一碗泡饭,随便吃吃上学上班去。遇见没汤的时候,也就用开水拌拌饭,就上几口酱菜,也就将就一顿早餐了。日本有一种历史悠久的吃食叫“汤渍”,算是泡饭的简易版。说来离奇,汤是开水之意,所谓“汤渍”,也就是用开水泡一泡冷米饭,再加上些咸菜、炒味噌同吃。而且吃汤渍是有规矩的——碗里开水不能先喝,等米粒捞尽,再一口喝尽碗内的水。这样一顿汤渍才算正式吃完了。泡饭。看起来不太美味。
汤渍到底什么时候出现,现已不可考。但汤渍大放光彩的时候是在战国时代,武将出征前、回营后都得吃上一碗。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都是有名的汤渍爱好者。据《信长公记》记载,在著名的“桶狭间之战”开战前,织田信长发出“吹响螺号,送来铠甲”的号令后,站在坐骑边吃了碗汤渍,再穿上盔甲,飞身上马。也许是汤渍很美味,织田信长以少胜多,大败今川军,还收获了“骏河之主”今川义元的脑袋。
织田信长很喜欢用小干鱼和炒味噌配汤渍。小干鱼不必说,炒味噌就是把味噌调点水,再加点油,在铁板上炒成干。于是,信长最爱的汤渍套餐应该和下图差不多,朴素吧?
在战国后期,汤渍的第一种进化版——味噌汤渍得到普及。顾名思义,味噌汤渍就是用味噌汤泡饭。吃它也是有规矩的,中途只能加饭,不能加汤,要算好自己的饭量,并舀上适量的味噌汤。不然可能被笑话——连自己的饭量都不知道,怎么能在战场大胜仗?其实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是吧?
汤渍到了江户时代后期有了终极进化版,也就是连我们都熟知的茶泡饭,日本叫“茶渍”。日本人饮茶的习惯源于中国,一些禅僧远赴中国学禅,也带回了茶的种子,从此饮茶习惯在僧人中普及。到了战国时代,武将们对茶道追捧,一些富裕商人也开始对茶产生兴趣。但是,当时喝的茶主要是抹茶,也就是茶粉,而用茶叶浸泡的“煎茶”在江户中期才普及。抹茶味苦,不适合泡饭,所以,真正茶渍出现,还是在江户中期以后。抹茶。战国时基本都是喝抹茶,也就是一只茶碗,大家一人一口轮流喝。虽然喝后都会用手巾抹抹碗口,还是感觉十分不卫生。
煎茶。这才是普及的形态。
十八世纪中期,茶渍在江户的饭馆普及,小小一碗,有菜有汤有饭,吃着有滋味,价格也不贵,深得町人百姓的喜爱。不过,江户人向来以江户之子自居,所谓“江户之子”,最爱新鲜豪华贵价的玩意。江户最富盛名的酒家“八百善”曾应豪客要求推出“天价茶渍”,每份一两二分金,至少等于现在的几十万日元,这价格相当于町人半年的伙食费了。据《宽天见闻记》记载,天价茶渍用的是一粒一粒精选出的越后米;茶用的是玉露,泡茶的水是专门去几十里外的玉川水源地挑来的;就饭吃的酱菜是手指头粗的嫩茄子和上好的瓜制成。所以,一两二分金不贵啊不贵。
到了今天,汤渍的地位早被茶渍取代,茶渍也成为日本家庭的常见吃食。各厂家也推出许多便利装,无需泡茶,无需做酱菜,只需撕开包装,倒在米饭上,再冲入开水即可。不管好吃不好吃——至少方便。
永谷园的茶渍作料,倒在米饭上浇开水即可。梅干的不怎么好吃。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