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凭借那种开放进取的理念、悬壶济世的胸怀、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新疆三代皮肤科人在60多年间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使新疆皮肤性病科学界发展成为中国皮肤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新疆皮肤科学界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围绕在他们身边发生的往事也令人难以忘怀,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疆皮肤科人奋发图强。
—支持边疆,拳拳报国—
解放初期,梅毒等性病在新疆广泛流行,但年以前,新疆没有独立的皮肤病科室,没有皮肤科专科医生,中央医院选派了一大批皮肤科医师支援新疆,这批援疆医院田世瑞教授、随行技师张昆教授,毕业于西北医学院的石得仁、赵藩贵等。随后几年内,西安医科大学中国首批皮肤性病系毕业生田树仁、田惠玉夫妇及王诚一等,毕业于南京医学院的沈大为教授,以及上海医学院黄月珍教授等相继志愿支援边疆,为新疆梅毒病流行控制提供了优秀的专业人员及技术保障。年,中华医学会新疆分会皮肤科学会成立,由田世瑞教授担任新疆第一届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年,新疆皮肤性病防治所成立,并设有门诊及30张床位,这是新疆最早的皮肤病专科病房。随后,各地州也相继成立了皮肤病防治所(站),皮肤性病防治人员从无到有,学会会员逐渐增加。特别是年,在杨国亮教授的指导下,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的钱戌春教授(医院主治医师、讲师),受组织委派来到新疆乌鲁木齐支援边疆卫生工作,并筹备建医院皮肤科。随后,新疆皮肤性病防治所的临床部分归并于新疆医院,由田惠玉教授负责,组建了新疆医院皮肤科,并设有门诊和病房。以后新疆医院皮肤科、兰医院皮肤科相继成立,进一步促进了皮肤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使学会的工作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学会会员在防病治病、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卓越的工作,特别在性病防治方面,对多万农牧民等进行了梅毒病的普查,对12万多名梅毒患者进行了免费治疗,为新疆消灭梅毒奠定了基础,受到各族人民的热情赞誉;田世瑞医师还曾去蒙古共和国考察性病防治工作。田树仁、张昆等同志被评选为卫生部性病防治先进个人。同时由新疆性病防治所牵头,云南、南蒙、广西、甘肃诸省(区)性病防治所协同圆满完成了卫生部下达的《潜伏梅毒危害性的研究》及《根除梅毒综合措施的研究》二项重大课题。在头癣防治方面完成了新疆农牧业地区及主要城镇中头部真菌病病原菌菌谱及预防头癣综合组织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真菌病动物模型的工作。
做学术报告田世瑞教授做学术报告
新疆皮肤科学会,在田世瑞、钱戌春、石得仁、沈大为等老一辈皮肤病专家的不懈努力、积极开拓下,60多年来,学会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们为繁荣新疆皮肤科学事业做出的无私奉献,一直鞭策着新疆一代又一代皮肤科人。新疆皮肤科学会的发展,同样得到国内皮肤科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国内许多知名专家,如胡传揆教授、卫生部马海德顾问、陈锡唐教授、朱仲刚教授、郭锡麟教授、刘蔚同教授、王德馨教授、朱文元教授、倪容之教授、马圣清教授以及刘辅仁教授等,都曾先后来新疆讲学和参加学术活动。
新疆医学院欢迎上海第二医学院朱仲刚教授讲学(年)前排左起:沈大为、钱戌春、朱仲刚、田树仁、石得仁;
第二排右起第一人黄月珍;最后一排左起:吴志华、黄荣魁
—拨乱反正,从容不惑—
“十年动乱”的年代,学会工作被迫中断。年,随着国家政治形势好转,新疆卫生厅对医学会工作进行恢复整顿,新疆皮肤科学会由石得仁教授担任主任委员。新疆皮肤病防治所并入新疆流行病学研究所,成立了麻风、性病、真菌研究室。年,经卫生厅批准,由新疆流行病学研究所举办了为期半年连续三期的新疆皮肤病医师进修班及一期麻风病学习班,对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皮肤科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毕业后的大多数学员成为新疆各地州皮肤病学科的中坚力量,为新疆皮肤病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普雄明教授、魏清琴医师为第一期优秀学员代表,以后分别成为新疆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年8月、年7月和年9月相继召开了第一、二、三届皮肤科学术会议,年6月在乌鲁木齐召开了第五届西北五省(区)暨第八届新疆皮肤科学术会议。新疆医学会皮肤学会全体会员以及全疆各族皮肤科工作者克服困难、奋发图强,取得骄人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如维吾尔医治疗白癜风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及自治区科学大会奖励,新疆消灭头癣的组织措施与技术方法研究被评为全国一级科研成果,受到全国科学大会嘉奖,新疆性病防治动态的研究,头癣病原菌的研究,新疆Kaposi肉瘤光镜、电镜及免疫病理方面的系列研究、驱虫斑鸠菊针剂的制备及疗效研究,梅毒血清学实验研究,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研究,梅毒血清学技术推广应用的研究及溶脲支原体的实验诊断研究等,先后获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同时,钱戌春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定期集中进行病例讨论,并交流分享各自的诊治方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钱教授将上海医院皮肤科的很多先进经验和技术引用过来,成立新疆第一家皮肤病理室的皮肤免疫室,开展皮肤病理诊断、皮肤免疫病理诊断,使新疆疑难复杂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另外,70年代初,陈桂芝医生成为了新医院第一位皮肤病专科医生,随后师医院皮肤科石得仁主任进修学习,并于年建立新疆医院皮肤科门诊,配制了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等外用制剂。医院进修学习,期间师从赵炳南、张志礼老先生。陈桂芝医生踏实苦学如同一块海绵,向老中医学习各种皮肤病治疗的方法。学成回来后,她先后配制了普连膏、黄连膏、祛湿散、止痛散等外用制剂,开医院在皮肤病治疗中内服外敷的特色治疗的先河。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向世界宣布:中国已基本消灭梅毒。然而潜伏梅毒究竟对人类危害有多大?按照卫生部中央皮肤病性病研究所指示,由石得仁牵头和五个省、自治区(内蒙古、广西、甘肃、云南、新疆)的医务人员一起对《少数民族地区根除梅毒综合措施的研究》和《潜伏梅毒危害性的研究》等重大课题进行科研论证。当时的新疆交通很不便利,在木垒县牧区调查时,主要交通工具只有毛驴和马匹。因牧区住户比较分散,有时骑马赶一天才能走访一户人家。背着干粮、水壶,骑马奔波在戈壁滩和草原牧场上是常事。几个月的时间,他们调查走访了几千个病例。通过病例分析,课题小组得出结论:梅毒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一次普查普治无法根除。通过对梅毒病因、病情以及患者生活环境的考察研究,最终课题小组提出了对潜伏梅毒治疗的综合措施。
20世纪70年代,由于皮肤科人员短缺,工作安排紧张,那时钱戌春教授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治病救人,没有考虑过多的个人得失与酬劳。当时,钱教授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一直用爱国敬业的精神鼓舞激励自己为病人做好服务。有一次,一位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病情恶化,全身器官衰竭,病人家属希望病人能在家乡走完生命的最后路程,于是要求派医生护送回阿克苏。当时,科室排不出人员,而为了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又不能拒绝病人要求,钱教授只得携带着简单的救护用品、氧气袋及药品,乘坐16座小型飞机亲自护送病人飞往阿克苏。在颠簸的飞机上,病人呼吸困难,心跳加速,钱教授为他注射西地兰后将病人安全送到目的地,医院照常值班。同一年代,沈大为教授曾在南疆伽师县巡回医疗。因为经济原因,当地农民以馕为主食,很少吃蔬菜,所以每个村都有一些患烟酸缺乏症(即培拉格)的农民。为此沈教授召集了附近几个村的农村医生,给他们培训,讲解此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使当地烟酸缺乏症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受到当地农民的好评和感谢。
80年代初,新疆疥疮流行,而很多基层医生并不了解该疾病。当时毕业于新疆第一期皮肤病进修班的普雄明医院担任皮肤科医生,接到报告,称农九师团场的一个牧业连队突染疫病,连队所有职工群众全身瘙痒,无一幸免,患病人数达多人,大面积影响到连队作业生产任务。普雄明临危受命赶赴团牧业连,初步诊断疫病为疥疮暴发流行。医院无任何治疗这种病的药物,普雄明亲自去塔城医药公司紧急购买了多达50公斤的凡士林和5公斤硫磺,并连夜架锅熬制配成软膏,随后紧急发放给职工群众使用,控制了病情的发展,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喀什地区维吾尔医能有效治疗白癜风的消息,除了让四面八方的病人蜂拥而至,也吸引了当时担任新疆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的石得仁教授。石教授多次去喀什登门拜访、请教当地名医,主动与喀什的医生交朋友,邀请医院参观、邀请他们一起前往北京学习,他的执著感动了当地的维吾尔医生,开始有机会观摩当地医生的治疗过程,接触药方。在与新疆医院药剂科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制成“驱虫斑鸠菊针剂”,应用于临床,疗效明显。年5月,《健康报》头版发表石得仁用维、西医疗法综合治疗白癜风的报道。自此,索取驱虫斑鸠菊针剂的信函纷纷而至。随后,他又研制出“复方驱虫斑鸠菊擦剂”,并于年获得国家专利。该药剂作为代表产品,在法国、加拿大等国展会上获得一致好评。现在,医院治疗白癜风的水平已闻名全国,全疆各地州、国内各省市,甚至有香港的病人慕名而来。
—纵观八方,发展有道—
新疆皮肤科学事业的发展和新疆医学院皮肤科、医院皮肤科、医院、石河子医学院医院皮肤科相继成立独立的病房和护理单元密切相关,但是这些学科在80年代之前,大多规模较小,除新疆医学院一附院皮肤科外,大多无独立的皮肤病理室,只有简陋的治疗设备,如长波紫外线、光化学疗法、液氮冷冻、氦氖激光、高频电刀等。进入90年代后,各医院都进入程度不同的快速发展期。其中,新疆医院皮肤科发展尤为突出。年,普雄明教授作为当时新疆屈指可数的几个皮肤科硕士研究生之一,分配至新疆医院皮肤科工作。当时医院皮肤科实验室条件十分有限,除了简单的病理技术室外,基本无任何其他实验设备,临床科研也远不如新疆医院皮肤科。为了尽快地提升科室临床检测及研究水平,在导师石得仁主任的全力支持下,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普雄明教授既是临床医生,又要充当实验室技术员,逐步建设皮肤科实验室,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在实验室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雄明教授立足实际,不等不靠,结合临床广泛选题,在承担繁杂临床工作的同时,经常加班加点,做实验、读文献、撰写论文,在科研上不断突破,每年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等皮肤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达20余篇,医院皮肤科的临床科研能力短期内得到快速提升。目前,该实验室已经发展成为新疆唯一的自治区级临床皮肤性病研究所。
90年代···90年代,石得仁主任(左1)和普雄明年,普雄明教授担任皮肤科主任后,学科影响力更是得到快速提升。对于学科的发展建设,普雄明主任有自己的看法。曾一度,不少人认为皮肤病大多都是小病,皮肤科是个小科,发展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没有太大的前途,很多人都不愿当皮肤科医生。但是,普雄明主任认为,学科大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做强。况且皮肤科病人多、病种多、亚专业多、交叉学科多,应该大有作为。因此,为了学科的发展,他不放过每一次学科的发展机遇,一次又一次地争取,如设备、人员、扩大病区等。经过无数次地努力,学科从小到大,各种皮肤亚专业从无到有,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成绩,最终使皮肤性病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医院的品牌科室之一,普雄明主任也成了全院的“知名人物”——历任院长“最烦”的科室主任。作为科室主任,普雄明教授尤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使科室由当时只有12名医生的小科发展成为拥有40余名医师、多位员工的亚专业齐全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特别是0年之前,新疆还没有一位皮肤性病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由于地处边远,环境艰苦,中国内地院校毕业的博士也不愿意来疆工作。为此,在普雄明主任的多次鼓励下,本科室年轻医生康晓静考取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学博士。毕业后康晓静博士本已联系留内地工作,为使优秀人才能留在新疆,医院领导通过各种途径挽留康晓静博士并加以重点培养。目前,康晓静已成为新疆医院皮肤病学科的带头人。
20世纪90年代末,医院皮肤科在惠艳教授带领下,除在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外,学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帕丽达教授和邓淑文教授从国外博士毕业后,多次在南疆进行大范围头癣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真菌菌谱的研究,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使新疆真菌病研究跻身于国内先进水平。
此外,医院皮肤科快速发展的同时,自治区中医和维吾尔医皮肤科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医院,在2医院大外科独立,刘红霞教授也医院皮肤科第一任主任。在其带领下,医院皮肤科快速成长,现在已成为拥有两个病区和门诊的较大规模的皮肤科,也成为在全国中医皮肤科领域的一面旗帜。新疆各地维吾尔医皮肤科,在保持传统维吾尔医治疗皮肤病的同时,也大力引进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及设备,如窄频中波紫外线、准分子激光等等,使维吾尔医治疗皮肤病更上一个新台阶。
新新疆医院(6年) 左起为:沈大为、钱戌春、吴志华、罗汉超、黄月珍教授正如庄子《逍遥游》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意,60余年来,新疆皮肤科人用崇高的医德仁心、积极的开拓进取、高昂的敬业爱岗和无私奉献精神,化做了“大爱无痕”的最好诠释。
TheEnd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白癜风的根治方法